分享

舵把子 20:05【城门几丈高 4】

 快乐空间luldg1 2019-09-06

舵把子

城门几丈高 第四集

 

《城门几丈高》争先歌

“数帆楼外数风帆,峡过观音见两三。北碚两字名满天下……与其说因地灵而人杰,还不如说因人杰而地灵吧。”——黄炎培《北碚之游》

每年夏天,东南季风都会给长江流域带来大量降雨,造成洪水。其间,重庆至宜昌航线的客轮都会封航泊港。但是为了让船尽快投入运营,1926年7月中旬,民生号“舵把子”卢作孚决定冒险硬闯三峡。

历经整整一月的艰难航行,民生号终于抵达重庆朝天门,并继续沿着嘉陵江上溯合川县。船行50公里,途经小城北碚。重庆人称江岸延伸到江心的石梁叫“碚”,因为在主城之北而得名。这里虽然风景优美,但是匪患闹了100多年。官方设立北碚峡防局以剿匪,但收效不大。大好河山积弱凋敝,商旅百姓苦不堪言。小小的北碚,仿佛中国的缩影。

“民生”轮首航成功后不久,主政重庆的刘湘延请卢作孚做峡防局局长——这正是他等待已久的机会——“在这里做小小的试验,供小至于乡村,大至于国家的经营参考”。1927年2月,卢作孚来到北碚。上任的第四天,卢作孚就提出了《改进计划书》,要求大家“起而行”。

镇上九宫八庙,卢作孚下令将菩萨们请走,代之以现代公共设施:公园、图书馆、博物馆、医务室……

在卢作孚为北碚规划的产业链条中,煤炭最为关键,而铁路则是关键中的关键。1928年元旦,63岁的丹麦工程师亚斯伯·守尔慈来到重庆。当年11月,北川铁路开工。经过5年的努力,四川的第一条铁路终于问世。

北碚市区的规划也是请守尔慈按照北欧的风貌来设计的。嘉陵江畔,一个简洁、简朴的文明小镇的雏形,已经形成。

天蒙蒙亮,峡防局招考的少年义勇队就开始出操了。除了剿匪,义勇队员们还必须学习国语、英语和常识教材,下煤矿、勘铁路,帮农民打谷插秧,为市民种牛痘……

1928年3月4日,《嘉陵江》报创刊,北碚的现代化实验,多了一个忠实的见证者。

1930年,卢作孚在北碚创立西部科学院。生物、理化、农林、地质研究所先后建立起来。几年之间,仅西部科学院博物馆的参观人数就达到几十万人次。

除了中小学,峡防局还有针对性地办成人学校、力夫学校、办妇女学校、“挨户学校”(峡局职员挨家挨户上门教课)……卢作孚希望的改变,不仅仅是环境、习惯的改变,还有性情、品格的改变。但这种改变,不是“炸弹式的”,而是“微生物式的”。

1937年,随着日军侵华,东部国土渐次沦陷。大批的难民,以及工厂、设备、机构急需撤至大后方。卢作孚临危受命,在40天内,指挥民生公司将3万多人员和9万多吨重要物资,从宜昌安全送达重庆,保住了中国工业的命脉。抗战八年,民生公司运兵270万,武器弹药30多万吨,却为此付出了16艘轮船和116名员工生命的代价。

战乱之中,复旦大学、中央研究院、国立编译馆、汉藏理学院……13所大专院校、13家科研机构、54家新闻媒体来到北碚;夏衍的《水乡吟》、翦伯赞的《中国史纲》两卷、老舍的《四世同堂》、梁实秋的《雅舍小品》……都诞生于北碚。“陪都的陪都”北碚,以竹篱草垛,外据仇寇,内养斯文,成为中国的“雅舍”。

9月2日—9月6日

每晚20:05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央视纪录频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