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在谈到中国工业发展时说:“有四个人不能忘记:重工业不能忘张之洞;轻工业不能忘张謇;化学工业不能忘范旭东;交通运输不能忘卢作孚。” 卢作孚,著名实业家、经济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政治家、“中国船王”、中国“敦刻尔克大撤退总指挥”及“北碚之父”。 1925年,随着杨森在四川军阀混战中的败北,卢作孚的教育救国事业也无奈中断了。在充分认识到仅凭一己之力从事教育救国活动存在着难度巨大且实际效果甚微的局限性后,32岁的卢作孚毅然决定“弃教从商”,踏上了一条更为艰难但却更成功的“实业救国”之路。 1926年初,他向亲朋好友同学及恩师东筹西借凑了8000元启动资金,并自筹旅费300元亲赴上海外资造船厂订购了一艘70.5吨适合嘉陵江航运的浅水铁壳轮船;同年6月他亲自去沪接船返渝后即召开了“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大会,并及时开通了嘉陵江上的第一条客货运航线——渝-合川航线,公司的第一艘轮船被他命名为“民生号”。到了1931年,在民生公司轮船总吨位发展到230吨、航线也从嘉陵江进入长江流域后(先后开辟了重庆-涪陵和重庆-上海航线) ![]() 到1937年,民生公司已发展成了拥有各类轮船46艘、总吨位19182吨、总资产1200万元、员工近4000人的中国最大规模民营航运企业。 1938年,用短短的40天时间,民生公司真正不惜代价地将集聚堵塞在湖北省宜昌的大量难民与巨量物资逆江而上运送到了重庆及四川多地。堪称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就是这样一位爱国爱民的优秀企业家,竟在1952年在重庆服药自杀了,死时59岁。关于他的死,其心路历程,后来者是无法可解的。谁该为他的死负责,早已成为一片迷雾。卢作孚跨越了“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三大领域,生涯中充满艰辛、风险和挑战,并且在几个方面都成效卓著。 据说美国近年形成了一股卢作孚研究热。 2008年重庆评出历史名人,卢作孚位居第一。推荐评语如是写道:“民生公司、北碚实验区、《卢作孚集》,其中任一项都足以改变历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