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谱》成为经典草书的几点认知

 人生如戏3wn4jz 2019-09-07

孙过庭的《书谱》作为中国经典的草书作品,但凡学习草书的爱好者或者书法家都难以绕过。经过一段时间的临习,产生了一些想法,今天将想法一吐为快,权当惹方家一笑。

《书谱》之所以成为经典的草书作品,以笔者粗浅的认知,有几点值得探讨。

第一,在字形结构的编排非常讲究。如在整个以厚重笔墨为主体的字中,书家书写时线条连接少,笔划极为清晰。如“醉”、“复”等。

《书谱》成为经典草书的几点认知

醉复

第二,在同一列中,同一字相近时,在字形与结构中变化非常巧妙。如“末行末”。

《书谱》成为经典草书的几点认知

末行末

第三,在章法排布过程中,相邻的内容均采取巧妙的排布及笔法和结构上的变化,以此凸显区别。如相邻的“当抗行”和“当雁行”。

《书谱》成为经典草书的几点认知

当抗行,当雁行

第四,在章节内容中反复出现的字,在结构和用笔上均采取了变化的态势。如文中常出现的“钟”。

《书谱》成为经典草书的几点认知

第五,在同一偏旁或者部首相似的字时,结构的组合搭配也是多变的。如“迷”、”挺“、”逮“均为走之底,但在处理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运笔及书写方式。

《书谱》成为经典草书的几点认知

迷挺逮

第六,在结构上,线条对比强烈,粗细、节奏等均有强烈的对比。如“从”、“悟”等。

《书谱》成为经典草书的几点认知

从悟

个人以为,因为孙过庭在书写中不论是章法变化、字形结构、笔法中都是多变的,时而厚重,时而如蝉翼,使得整篇作品在章法中错落有致,线条变化丰富多彩,字形结构异彩纷呈。诚然,书家在书写中呈现如此的多变与奇妙的特点,这与书家深厚的功底是分不开的。所以说,学习书法,基础是何等重要。

当然,《书谱》之所以成为草书中的经典习作,还有很多值得深究与探讨的特点。如在笔法运用中隶书、章草等笔法的应用等等。只是,笔者初学,还有很多未能体会和发现。所以,请方家们给予补充并给予指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