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四个我 对主体人格的四元分解 编辑:糖樱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做事前后矛盾,想法与行为不一致,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及行动。如减肥不能持久,戒烟很难成功。我们时常被欲望及冲动把持,干出事后追悔莫及的事情。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多重人格的存在。也就是说,我们并不是我们自己,我们身不由己。 佛洛伊德在其《精神分析导论》一书中,将人的主体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对这三个我,一般难人很难理解如此划分的道理,以及这三个我到底有什么区别。 1.本我:本能人格。本我,就是人的生理需要及本能需求,体现了人的动物性。它不需要人的情绪与思维参与,就能自动发生作用。饥即食,渴即饮;长期宅居,必想出门旅游;禁欲久了,就会爱心爆棚。本我,是人存在的根本,是其他人格发展的基础。因而,本我不可违。戒烟失败、减肥破灭,皆因逆本我而行。然而,由于本我无需思维与理智的介入,故本我具有非理性。如果人本我过于强盛,无节制地满足其需要,就会导致其主体的损伤与毁灭。因而,对本我,只能顺其自然,并因势利导,切不可强遏。 2.自我:情绪人格。自我,就是情绪化的思维人格。具体表现,有怨恨、抱怨、后悔、懊烦等情绪及意识。自我,就是巨婴的思维模式。是把人的情绪需求,通过思维形式进行表达与包装,体现的是人的动物性特征向理性思维的过渡,是初级阶段的理性思维。自我,导致的是纠结的人生。自我的功能特点是攻击,包括攻击自己与攻击他人。自我人格较强的群体,有作家、诗人、巨婴、精神病患者等。人类的自我人格,可导致丰富的文化内容,同时也是战争与灾难的根源。自我,体现了人性中的愚蠢与罪恶。 3.利我:理智人格。利我,就是理智化的思维人格。利我人格,其思维方式及行为模式,具有较强的理性特征,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富有逻辑理性,习惯于算计、比较、选择等。利我,是人类理性的纵深发展,服务于个体及群体生存需求,体现的是人的动物性特征之理性化表达,是高级阶段的理性思维。利我的最理想标本,就是经济人模型。利我,是对自我的控制与超越。利我,有利于人类财富的聚集、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利我人格较强的群体,有商人、军人、战略家、政治家、科学家、工程师等。 4.超我:宗教人格。超我,就是宗教化的思维人格。超我,是在本我、自我及利我发展之后的妥协、超越与升华。其最大的特点,是对理性思维的突破与超越,尤其是超越了得失、生死和名利。同时,超我,也是主体人格走向死亡的一种高级形式及途径,或者说是人对其主体人格的主动放弃。其实,超我人格或者宗教人格并不神秘,普通人、任何人都可做到。比如,通过内心调试、心灵修练,加上无条件的相信与服从,就可获得超我及宗教认格。超我人格较强的群体,有心灵修练者、中医爱好者、宗教信徒等。 二、主体人格的变化规律 1.四个我同时存在。这四个我,同时存在于我们的身体之内。这四个我的力量各不相同,并且四个我的力量在不断发生变化,处于此消彼长之中。 2.四个我有主控者。在某个具体时刻或时期,一个人的内心中总有某一个我,其力量最为强大,处于控制地位,使其主体的人格呈现这个我的特征。 3.四个我轮候主控。这四个我,是轮换担当其主体人格的控制者。本我得到满足后,就会唤醒自我;自我碰壁后,就要启用利我;利我疲惫了,就会让位于超我。 4.四个我各有主场。少儿时代,是本我较强,以本我为主控;青年时代,是自我较强,以自我为主控;状年时代,是利我较强,以利我为主控;老年时代,是超我较强,以超我为主控。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人生纠结,均原于我们主体人格的内在矛盾。如果我们掌握了主体人格四元分离的客观事实,充分认识四个我的存在及其变化规律,就会顺应这四个我的不同需求及变化,因势利导、为我所用,从而可以把我们的生活调试得更加和谐美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