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樂西公路 聽朱校長說,最近四川西部的人士,有些在談論位於川西的樂西公路。那是從樂山到西昌的一條長五百多公里的公路,是在抗戰時期所修建的。 不要以為那只是一條公路,因為樂西公路的建造,可是支撐長期對日抗戰的偉大任務,而有關這條公路的建造,更有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當時政府的負責人蔣介石,曾再三嚴令修建方面的人士,要積極作為,務令工作限期完成……。 現在小部分樂西公路仍為地方使用,但是有關的資料卻很少。 朱校長是四川籍,聽到他說樂西公路,我立刻想起當年自己曾經走過這條路。那是一九四零年,抗戰的第三年,我與同學們從樂山走路到西昌。到了一九四二年,樂西公路已經修成,才能坐汽車離開西昌到樂山,再回到成都。 抗戰打了三年,形勢不很樂觀,政府早已從南京撤退到重慶了。如果抗戰更加失利的話,只好向西昌方面撤退,那時的西昌還是西康省所屬。 當時的成都,每天都有日本飛機來偵察,有時還會丟一兩個炸彈。所以常常天剛亮就發出空襲警報,實在令人苦惱不堪。所以我雖以同等學歷考上了從上海遷至成都的光華大學,但仍決心選擇去位於西昌的西康技藝專科學校,讀的是土木工程科。 當時設在西昌的這個西康技藝專科學校,校長李書田原是在天津的北洋工學院院長,因抗戰原故該校停辦了,這是國內有名的工學院。 既然要去西昌上學,當時樂西公路尚未建成,走路則有六百多公里,我們這幾個同學到底走了多少天,現在已經記不得了。反正到西昌去上這個學校的學生們,多數是走路去的,只有少數四川本地同學,家庭富裕,有人則以「滑竿」代步。 所謂「滑竿」,就是一張竹椅,穿上兩根竹竿,前後由二人抬著走。但是那些能在山路抬滑竿的人,都是吸鴉片的,他們一旦煙癮發作,就立刻放下滑竿,自行去店中吸鴉片了。 當時的社會是如此,絕非現代年輕人所能想像的。 除了上學的學生是走六百多公里到學校外,由成都前往的教師和工作人員,多半也是或走路或坐滑竿前往的。不過學校當局替工作人員安排的滑竿,是比較規矩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