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智慧:领导询问人事问题,切忌直来直去,这样应对才是智慧

 尤氏慧薮 2019-09-09

韩赵魏三家联合灭了智氏,瓜分了晋国,经周威烈王批准,正式位列诸侯。他们作为诸侯家臣,逆袭为诸侯,标志着周礼体系彻底崩坏,东周史从春秋进入战国。

春秋时期,诸侯国也有战乱,也有篡逆,但还有周礼的约束,会有实力强大的诸侯国以天子名义“匡扶正义”。诸侯们争夺的,也就是一个“霸主”的地位。霸主代表周天子,维系周礼,顺便取得经济利益。

战国时期,由于周天子自己破坏了周礼,册封“叛臣”为诸侯,这就表明,周礼彻底崩坏了。诸侯们意识到,这是一个不讲道理,只讲实力的时代了。实力强大了,臣子可以驱逐国君取而代之,国与国之间的兼并,没有道义上的束缚和牵制了。

于是各个国家危机感空前强大,这是一个完全自由博弈的舞台。每个诸侯国,都面临一个课题:如何强大起来,如何避免被兼并。而避免被兼并的策略,就是要不断扩张。这是彻底的零和游戏,头脑清醒具有远见卓识的君主,已经认识到,并快速行动起来。

率先强大起来的是魏国,他们有一个牛逼的君主,魏文侯。

魏文侯,文治武功,样样在行。他率先在魏国进行变法图强。他一改传统的世族政治,不在一味任用拥有封地的世族贵族,而是任人唯贤、唯才是用。这给了那些有才能的平民百姓施展才华的机会和舞台。肉食者尊但肉食者鄙的局面,彻底被扭转。

这样的改变,为魏国吸引了大量的人才。

文化方面,魏文侯尊师重道,经由魏成(文侯弟弟)引荐,师事大儒子夏,与名儒段干木、田子方也亦师亦友。创立西河学派,学风浓厚,更是为魏国吸引和培养的大量人才(可惜人才外流比较严重)。

军事方面,任用吴起、乐羊,二人分别攻下西河、中山。大大拓展了魏国疆域。

政治方面:任用翟璜、李克(李俚)、魏成等。变法图强。

这些能人,除了魏成是个传统贵族,其余人等皆是平民出身,且还有好多“外籍”人士。魏国一时人才济济,俨然中原一霸。

吹完了魏国以及魏文侯,咱们说个小插曲。小插曲也是因为人才太多,给魏文侯造成的幸福的烦恼。

魏文侯想要给魏国设置相国一职(创新之举,之前没有哦),在翟璜和魏成两个人之间,犹豫不决。于是他找来李克商议。

魏文侯: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今相国一职,非成则璜,二人谁好?

李克回复: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

文侯强曰:先生临事勿让。

李克说道:君弗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言哉!

魏文侯说:先生请回,我已确定人选了!

这段对话虽短,但值得咀嚼。魏文侯作为君主,在人选方面犹豫不决,找人商议参谋,无可厚非。但作为臣子的李克,在选定相国这一重要职务的问题上,处事谨慎,应对方法颇有智慧。

李克本是平民,经由翟璜举荐才得以重用,按理说,翟璜是李克的恩人,李克这个时候投桃报李,岂不美哉?但这样是有后患的,很容易落下一个结党谋私的名声。焉知这不是魏文侯对他的一次试探呢?如果是试探,那李克推荐翟璜,对自己将有风险;即便不是试探,直接说出一个名字,也是不成熟的,毕竟魏成是魏文侯的弟弟,是亲属关系。所以李克第一反应是不回答问题,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这是他对这个问题的拒绝,也是给我们留下的智慧名言。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以卑谋尊,以疏谋戚,或早或晚,必有祸患。为什么呢?因为你得罪不起那些位置尊贵或者领导亲戚,他们和领导的关系,是你永远不可能比拟的,你可能在这一时刻,有建议人选的能力,但后来必有人找你算账!多少人以为这是可以投机的机会,殊不知,掌握不好,就是自己的祸根!

但是魏文侯必须要李克回答,拒绝无效。这时怎么办呢?聪明的李克,还是没有忘记自己卑不谋尊,疏不谋戚准则,他把焦点从两个人名转移到用人标准上。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言哉!我把标准说出来,高大上,也没有说具体的人名,至于君主选谁,就跟自己没有关系了。即使标准有所偏倚,也问题不大,毕竟这是主观回答的客观标准,国君可以认同也可以不认同。

当然,这个选人标准,也是颇有智慧,我们就不细说了。

这样的场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经常见到啊。人事问题,历来敏感,稍有不慎,就会陷入斗争的漩涡,沦为牺牲品。如果有一天,你的老板询问你有关公司的人事问题,请不要兴高采烈、跃跃欲试,掏心掏肺的侃侃而谈。李克的应对,才是正确的模板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