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拳理】练习太极拳首要明理得法

 阿金大大 2019-09-09

一、明白正确的拳理
研练太极拳,首先要弄懂拳理。不少人练习太极拳,却不知什么是太极拳。王宗岳《太极拳论》中指明:“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如果觉得此说深了不好理解,也可参看太极拳名家郝少如在《太极拳概论》中的说明。郝少如讲,“何谓‘太极拳’?简单地说,太极是由人体内在的物质所产生的辩证运动;拳是肢体动作的外形运动;太极与拳,即内形与外形的运动辩证地统一结合。必须以内形的运动变化来支配外形的运动,即用太极运动支配拳的运动,这便是‘太极拳’。如果只有外形的运动而没有内形(太极)的支配,只能称之为‘拳操’,而不能谓之太极拳。所以习练太极拳,必须求达内外运动的统一,使之名副其实。”
不少人练习太极拳,是不懂太极拳是练什么的。郝少如在《太极拳概论》文中说:“太极拳理要求,无论前进后退、左转右旋、一举一动,人体所产生的气势都必须达于无有缺陷的圆满境界。而“太极”这一名词的哲学涵义,正是圆体中包含着物质运动的对立与统一。这也是之所以取‘太极’为其拳名的意义所在。”虚领顶劲、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松腰塌胯、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开胯圆裆的身法,是为了练拳人产生的气势达于无有缺陷的圆满境界。“一羽不能加”的听劲、“蝇虫不能落”的松功、“忽隐忽现”的刚柔变化、“活如车轮”的动态平衡等等,也都是为了练拳人产生的气势达于无有缺陷的圆满境界。
拳理源自太极拳的拳论、拳经、拳诀、拳歌等经典著作,如《太极拳论》《打手要言》《五字诀》《太极拳之练习谈》《太极拳术十要》等。拳理也包括前辈、明师在传承过程中说出来的练拳道理,比方说,擅长推手的太极拳明师戴英在198911月抵湘授课中深入浅出地说:“明朝有一个中医大家叫朱丹溪,他的主要理论就是‘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我们这里也这样讲,如果不注意阴面的锻炼,就会产生不平衡,阳面的地方越练力越大,造成弱的地方更弱。练太极拳很主要的问题是要找阴面,不管腿也好、手也好、身体也好,你要找它弱的地方,把它练得饱满,虽然阳面的东西你没少给,而阴面的东西给多了,就等于少给了阳面,四面八方练得一个样,阴阳、虚实的地方的变化就统一了。如果阴面的东西丢在那里不去练,你就指挥不了。阴面的东西练多了,以后它跟阳面的东西就平衡了,阴平阳秘。平衡以后就叫得应,变化就能随意了。”
 
二、得到较好的练法
明白正确的拳理了,还要得到较好的练法才行。得到较好的练法,谓之得法,照法苦练才能收到较好的功效。师父把金子(指较好的练法)撒在门内的地上,哪个弟子捡到就是哪个弟子的了。至于功夫深浅,那就看个人投入多少时间精力了。
比如戴英说“注意阴面的锻炼”,以脚下生根为例说明其练法。日常人们站立或太极拳初学者走架时的脚,脚外侧是阳面,脚内侧是阴面;脚外侧习惯贴地吃劲较强,脚内侧习惯吃劲较弱,谓之阳面根劲强而阴面根劲弱。这样阴阳失衡的脚,是有碍于脚下生根的,使拳势下盘显得不够稳。笔者在温州西隐寺与释传宗法师交流拳学时,他说出一个有含金量的练法,操作是用意识引导照海穴往下松沉而带动脚内侧尽量贴地,至今未见披露在其他人写的文章上。这一练法就是“守阴”扶弱调平衡的练法,使整个脚底像吸盘挂钩那样入地生根。在练时值得注意的是:身体重心要落在承载的脚跟上,不要把涌泉穴压死,空出涌泉穴,足心贴地,让意气劲走得顺畅。用郑子太极拳的话来说,练出来的是“炁沉涌泉”。
又如很多太极拳爱好者都知道,松肩是肢体松开的第一关。明师高占魁说:“肩不开,胯不开,从生到死都练不出来。”手三关节是腕、肘、肩,其中肩关是最难松。肩如能真松了,后面就会松得顺遂。有些人练到两臂似乎脱臼了挂在身上,胳膊像柳枝随风摇摆那样,以为肩能真松了,其实这只是体现了肩关节的松活功夫,较为重要的肩部松沉功夫还没练出来。含肩关节、肩胛骨的肩部放松,能使上肢、胸、背、肋部较好地放松下来,从而上肢轻松灵活、下肢沉实稳固。练拳实践得知:肩关节好松,肩胛骨难松;只有肩胛骨松开能沉后,两手臂才能相通。肩部的松沉是传递内劲的关键环节,沉肩才能较好的实现力发于脚跟,中传于腰,上传于手。据公开文章介绍,有以意念引导肩井穴放松的松肩练法,有以意念引腋窝放松的松肩练法,有用意念去指挥锁骨两边对拉松开的松肩练法等。我从练拳和教学经验得知:一边用意念去指挥锁骨的两边对拉松开,一边以意念引导肩井穴和脚心涌泉穴上下贯通与地有根,这样的松肩练法,功效比较好。

三、明理得法才有较好功效
我的弟子韩邑平最早受益于“守阴”的脚底练法,据他说,练了此法一、二个月,打拳比以前更稳,根劲比以前更好,推手发劲比以前更干脆。弟子黄霞和黄振瑞也受益于这一练法,黄振瑞说:“照海穴往下松沉而带动脚内侧尽量贴地的练法,能使脚底饱满均衡吃劲于地,比以前更沉实。”黄霞说:“如站开立步,照海穴往下松沉而带动脚内侧尽量贴地的势态动作,还能明显有助于开胯放松使腰腿与脚底贯通入地。”

陈雄,1953年生,中国武术六段、太极拳明师。1986年至2015年,先后得到杨式太极拳名家林墨根、松绪金等老师的悉心传授,系统学练基本功、慢练大架、快练小架、刀剑套路、推手及散手。1989年,由林墨根的学业弟子转为授业弟子,成为杨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习拳三十余年,收授徒弟学生众多,并有百余篇文章在《中华武术》《武当》《少林与太极》《武林》等杂志发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