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人为本,说到底是以人性为本

 zzb618 2019-09-10

我们很多人第一次对”以人为本“这个词的认知,可能来自于诺基亚的那条著名的广告:科技以人为本。

可以说,诺基亚的成功得益于对以人为本的理解,其到了智能手机时代的没落,也在于对以人为本理解的不够透彻导致的。

今天和几位朋友聊天,多次提到了人性,其实,我们想想,很多事情,如果深入思考,基本都可以在人性的层面上找到决定性的因素。

很多导演特别喜欢谈人性,原来我经常一听到有导演谈人性,就有些心生厌恶,觉得是词穷了,没有办法去表述了,才会有这么大的词去表达。我们很多时候也会说有些导演不会讲故事,说到底不只是讲故事的手法有问题,而是对人性的洞察不够造成的。对人性的洞察不够,就很容易走向极端,要么永远伟光正,要么永远一个恶人的标签到底。

人性的复杂就在于,同样的一个人,在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有时候是时间不同,有时候是对象不同,会做出完全不同的选择。有时候我们会充满人性的光辉,有时候又会在内心深处暗自算计自己的利益,有时候我们会为了伟大的信仰舍生忘死,有时候又可能会因为一句口角,和人整个你死我活。

人性就是这么复杂,人也因此成为了人,人也因此变得有血有肉,可亲近,也可厌恶,有优点,自然也有缺点,有善良,也有邪恶,更有很多幽暗的,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吧,我们现在一说到以人为本,更多的是具体到管理领域。

不知道大家现在一提到以人为本,会想到什么?我问过很多朋友,一般首先想到的就是高福利、弹性工作制、自由的工作环境。如果举出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很多人都会想到的是谷歌那样的宽松的办公环境,以及丰富的食物、休闲设施等等,觉得那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我们很多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也有样学样,甚至在招聘的时候就主打谷歌式的管理,或者说是谷歌式的办公环境。

可以说,绝大多数这种有样学样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连谷歌的皮毛都没有学到。如果你真正的深入研究过谷歌的管理模式,你可能才会真正的理解什么是以人为本的精髓。那什么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我们放在最后再来解答,当然,我说的是管理意义上的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最早出现在《管子》中,我一直说《管子》是中国2700年来第一人性宝典,因为整部《管子》中无不体现着管子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我们就先来看看《管子》中第一次出现以人为本的段落:

《管子·霸言》:

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故上明则下敬,政平则人安,士教和则兵胜敌,使能则百事理,亲仁则上不危,任贤则诸侯服。

简单的翻译一下:

霸王之业的开始,也是以人民为本。本治则国家巩固,本乱则国家危亡。所以,上面英明则下面敬服,政事平易则人心安定,战士训练好则战争取胜,使用能臣则百事皆治,亲近仁人则君主不危,任用贤相诸侯就信服了。

这一段其实意思很好理解,就是在周朝末年,那种状态下,哪个诸侯国拥有更多的人民,国家才会富强。那个时期,人民的流动还是比较自由和频繁的,从一个国家到另外一个国家迁徙就是为了获得安定富足的生活。就是《管子·牧民》篇里讲的”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那时候土地还绝大多数没有被开垦,拥有更多的人民,能够开垦的土地就更多,国家的社会总产出也会更多,相对而言,国家的税源也会更大。

所以,在春秋时期,很多国家提倡善政,其实,最为重要的目的就是吸引更多的人民来自己的国家,人民能够安居乐业,繁衍生息的速度自然也会加快,则会有更多的人口。这就是春秋时期的战争更多的是采用会盟的形式,各国开战,有很多时候是所谓的道义之战,就是让自己能够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但是这种道义之战的目的也不是那么的单纯,只是一种手段,因为这些战争也好,杀伐也好,已经突破了原来的封邦建国的旧体制,到了战国时期的战争则残酷的多,是直接以抢地盘、抢人口等目标的,抢来的地盘,如果不善加治理,人民也都会跑掉。

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个以人为本,是以人数为本,这样理解虽然不是那么准确,但是也大致没有多大的错。很多同学在《管子》课程的交流中也专门就这个问题和我探讨过。

但是,如果以此来理解管子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可以说也太小看管子他老人家了。如果一个人只知道抢人抢地盘的层面,是很难实现春秋首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伟业的。

其实,人口的归附,或者说人口流动的方向,是对一个区域最为真实的有效评价。我们最近几年一直特别关注的就是区域性的人口净流入和人口净流出。我们普遍认为的经济非常不好的东北地区,持续了很长时间的人口净流出,这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印证了东北经济出现的严重问题。

《管子·牧民》

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这一段的大意是:

国家富裕了,再远的人也会来,荒地都开垦出来了,老百姓有地种,就会安心留下来。这在任何时代都是这样,美国发达,全世界的人都往美国跑。原来在国内,很少能见到老外,我们原来见到老外会感觉很新鲜,现在已经见怪不怪了,这就是因为中国也开始富强了。

西方经济学里有一个“边缘向中心移动”的理论,就是说人口势必从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移动。

我们现在也经常用常住人口的净流入、净流出来判断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状况。2017年,全国有六个省份出现了常住人口负增长,其中包括吉林、黑龙江和辽宁,另外,山东、河南、内蒙古等地,也出现了人口净流出。相反,南方的广东和浙江,则是人口流入最多的两个省份。有人说山东会是下一个东北,从这个角度而言,不是危言耸听。

对于我们企业而言也一样,如果我们的企业人才越来越多,这也是这种意义上的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在这个层面上是以人数为本,以人才为本。更多的还是数量。

但是,《管子·参患》中说:得众而不得其心,则与独行者同实。意思就是,如果不能得民心,人再多也和一个人孤家寡人没多大区别,这里说的是军队,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人民。得民心,得的是什么呢?就是他对组织的认同,愿意对组织有所贡献。

我很多次总结过管子的核心逻辑:前提就是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管子所有的政策、谋略,都是基于对人性的洞察和分析,在分析人性的基础上,分析利益,在分析利益的基础上制定政策和谋略,而这些政策和谋略的最终都指向了国富民强。我一直说管子的思想就是静因之道、轻重之法、与因势利导。不管我们是做企业还是做管理,管子的这些教益,其实都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去体悟、去应用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

我经常和朋友讲,我们所谓的现代管理,基本上都来自于流水线,这种管理方式的优点是降低劳动者进入的门槛,因为你只需要负责一到几个工序,学习成本比较低,同样熟练度也会大幅度的提升,从而带来分工协作与整体效率的大幅度提升,这是非常有意义,也非常有价值的。但是,我们可以反思一下,这种管理模式的本质在于把人作为工具的属性发挥到极致,而不是把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创造力发挥到极致。所以,有些人把管理理解为控制,这是根本错误的。管理的目的应该是成长和激发,让员工追求自己的利益的同时,实现自我的成长,也同时促进组织的成长,而枢纽就在于如何激发大家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管理,说到底,就是利益分配的艺术,通过利益分配的调整,来实现因势利导,来实现成长和激发,促进员工的成长,组织的成长,激发出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