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晋桓温,最坚定的北伐将领却是拧巴的权臣

 思明居士 2019-09-10

导语:蜀中历来难治,依靠天险蜀道无论是想要打进川蜀还是川蜀当中的人想要打出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蜀中与中原的关系大致就是钱钟书描述的那样:"里边的人想出来,外边的人想进去"。由于川蜀特殊的地理环境,又造成了蜀中总是游离在中原政权之外,正是这种独立性,让川蜀地区一直颇有盛名,正所谓"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

五胡叛乱将西晋王朝弄掉之后,匈奴人在山西建立了前赵政权,氐族人在四川成都建立了成汉政权,巴蜀成为了少数民族赖以割据的依仗。实际上,整个北方地区都已经沦为了异族蹄下之物。东晋朝廷实际统治的区域仅仅限于江东一带。

东晋桓温,最坚定的北伐将领却是拧巴的权臣

东晋的实际统治区域

平定成汉

公元三百四十六年,成汉内部统治出现危机,朝政动荡,民生凋敝。

东晋桓温率军沿长江而入川蜀,灭亡成汉政权。在此过程之中,桓温手下士兵捉了一只小猿崽子,放置在船上。母猿知其子被捉,沿着长江岸边一直追逐着幼猿所在的船,叫声凄异,令人悲痛。最后母猿见追逐无望,撞死在了船舷之上。

《世说新语》记载的这个小故事,说明蜀中灵秀神奇之物甚多,似乎也暗示了成汉的结局。自东晋南方立足之后,北伐之志日益衰减,虽然先后有祖逖、刘琨等人北伐五胡,但是东晋朝廷给予的不是全心全意的支持,而是猜忌和掣肘,令许多有心收复中原的将领寒心。

东晋桓温,最坚定的北伐将领却是拧巴的权臣

《世说新语》中桓温画像

桓温与其他一心一意收复河山的将领不同,他知道东晋朝廷的软弱与不堪,所以他的北伐带着明确的政治目的,争取北伐派的支持,欲行不臣之事。

永和十年,当南方东晋朝廷还沉溺在曲水流觞,太平盛世的景象当中的时候,桓温亲自率领步骑四万余人北伐。一路攻城拔寨,恢复汉地,直逼汉室旧都长安(此时为苻健所占)。汉人百姓持酒迎桓温,见汉军威仪,声泪俱下者有之,耆宿老朽泣曰:"不图今日复见官军"!汉人百姓期盼朝廷回来,已经成为了一种执念。可惜声色犬马,蝇营狗苟的东晋朝廷,已经没有打回来的可能性了。

东晋桓温,最坚定的北伐将领却是拧巴的权臣

不图今日复见官军!

一伐苻健

桓温的第一次北伐,更加坚定了他收复汉地的决心,但是另一方面,腐烂的东晋朝廷也让桓温十分寒心。这一次北伐战争,桓温没有后勤支援,打算就地收麦解决军粮问题,于是屯兵不前。这给了苻健反应的机会。苻健遂采取了坚壁清野的手段,不与晋军正面对决,用粮秣问题拖垮晋军。

桓温被迫撤军。但是桓温并没有打算将这些汉人百姓留给胡人继续糟践,带着关中三千多户百姓一起迁走。前秦军队趁势追击,晋军伤亡很大。

从第一次北伐的过程来看,桓温确实有着身为汉家大将的天然使命感,在最后撤军的时候仍然带着百姓一起走,与当年刘备相比亦不遑多让。

在南撤过程之中,桓温邀请关中人王猛一起南下,并许诺以高官厚禄。但是前文我们也提到了,王猛不肯南下的原因,就是早已经看穿了晋朝统治者的无能和腐朽,他不愿意一身才华尽数用来争权夺利,所以留在了汉中,等待明主,后来也确实等到了苻坚。

东晋桓温,最坚定的北伐将领却是拧巴的权臣

王猛画像

再伐姚襄

永和十二年,桓温再次北伐,此次征伐的对象是羌族人,羌族占领了洛阳,洛阳对于晋朝有着特殊的意义,是西晋的首都,司马家的皇陵都在洛阳,收复洛阳对于整个东晋将会是一剂强心剂,将北伐的声音彻底宣泄出来。

路过金城之时,桓温满是老茧的手抚摸着自己做琅琊内史之时亲手栽种的树木,潸然泪下:木有如此,人何以堪?小树都已经长成了参天巨树,在异族铁蹄之下讨生活的汉家百姓究竟忍受了多少苦难?没有人知道。东晋朝野都在沾沾自喜自己保留了中华文明的火种,只有这些赳赳武夫,昂着胸膛面对北方肆虐的胡人可以很有底气地说:汉家子不畏死。又能虎目蕴泪,对流离的百姓羞愧:国家沦落成这样,没有一个军人是无辜的。

桓温的第二次北伐,十分成功,一举收复了旧都洛阳。消息传到东晋,桓温让东晋的皇族赶紧来洛阳,以此为基础,逐步将胡人彻底赶出中华!可惜,东晋王公贵族在南方过得好好的,为什么要跑到南方来受苦呢?况且你桓温手握重兵,威望日隆,在北方已经是功高盖主了,来北方不是自己找不痛快嘛。

东晋桓温,最坚定的北伐将领却是拧巴的权臣

桓温收复洛阳

所以攻占下来的城池没有统治基础,桓温拜谒过先帝陵墓,修缮了一番皇陵之后,只得带着三千多家百姓班师南归。桓温班师之后,收复的汉地又一次被胡人攻陷。

桓温年轻的时候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不能流芳百世,那就遗臭万年。这番自我激励,与当年曹孟德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有异曲同工之妙。两次北伐失利让桓温明白了,自己背后的那个世家大族互相牵制,皇族势力衰微的国家,是不可能有举国北伐的凝聚力和斗志的。

败于慕容垂

所以桓温的第三次北伐,并不是一次单纯的军事行动,而是为了立威,为了将身后那些德不配位的废物从高高在上的梦境之中拉出来。这一次桓温的对手是名将慕容垂,桓温失败了,东晋朝廷却不敢追究桓温的兵败之过。

东晋桓温,最坚定的北伐将领却是拧巴的权臣

慕容垂剧照

时机成熟了,那自己不妨效仿霍光、伊尹吧。桓温废帝弄权,但是最终的结局也是求一个九锡而不得。

有人说,桓温此人太过拧巴,这恐怕也是他最后抑郁而死的重要原因。觊觎皇权却又谨慎行事;不惜遗臭万年,却又哀叹忠臣孝子两难全;在需要做最后决定之时又缺乏孤注一掷的胆气。这都是桓温。

但是桓温毕竟首先是个人,他的所作所为,都建立在他是一个人的基础上,他与传统意义上的枭雄权臣都不一样,在他的身上,牵绊和顾忌都很多,这些东西被那些枭雄称之为儿女情长,但是这毕竟是人情味,烟火气。桓温在军事政治上的影响力其实有限,但是这样的真性情的人,是不是才是我们应该记住的魏晋风骨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