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向军:孟子的核心素养观

 三驾马车1966 2019-09-10

刘向军

作为一个教化天下的天地之师、家国之师、千古之师,孟子自觉地定位自己在历史长河中的坐标。他提出了真正的儒生、学者、君子所必备的一系列非如此不可的核心素养。

读书人要有敢为人先的自信精神,要有肩负天下的责任意识。

孟子说:“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这是孟子平生说的最霸气的一句话。这句话有三个要点:治天下,当今,我。孟子是自觉地立足当下现实,而把“我”放在“天下”的宏大舞台上,担负“治”理振兴之责的。

在这一点上也主要是在这一点上,儒学表现出它关爱苍生、积极入世、奉献自我的强大感召力。这与道学和佛学是很不相同的。当“舍我其谁”成为一个人的核心素养之时,他就成为了一个勇于担当的人,一个乐观坚强的人,一个执著忘我的人。

读书人要有善良悲悯的普世情感价值。

孟子说:“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又说:“人皆有不忍之心。”主张“人性善”,这是儒学的立学之基,立宗之旨,立派之本。“善”与生俱来,人皆如此,有了这个基础,才有了通过教化以唤醒、强化、固化、外化善因的可能。

“善”是无条件的,这与基督教中的“爱”是无条件的一样。但它又必须通过“远庖厨”这类具体的教化行为才能得以彰显。

读书人要有德才兼备的综合素质。

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了;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仁”“义”“礼”三者可谓之“德”,“智”可谓之“才”。以德为首,以德为重,以才相辅,德才兼备,如同人有四肢一样,缺一肢则为残废。

读书人要有善于思考的核心素养。

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是《孟子》一书中最具革命性的话。它之所以具有颠覆性的力量,就在于这句话是一切发现的、发明的、创造的、创新的物质和精神的共同内核。

不能尽信书,那么正确的方法就是也读书,也信书,但更疑书。不疑不思,就不能获得真知,更不能创造新知。

孟子自己善于思考,所以他说:“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者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通过思考,不相信《尚书》中所记载的武王伐纣战事的惨烈。而今人读《孟子》,通过思考,有人也质疑孟子对《尚书》记事的否定。这正是不尽信书的精神,这样的精神对于《孟子》也一样适用。

正如孟子所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教师的责任就在于让学生的头脑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智慧,而前提是让学生的头脑越来越善思,越来越独立。学生也一样,要以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为要务,要以质疑书本、质疑教师为求学的要务。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这话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只有规矩也未必就能成方圆,更未必能漂亮地成方圆。正如孟子所说:“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巧”从何处来?从练中来,更从思中来。就狭义的学习而言,思维能力才是核心素养的核心。

读书人要有专心致志、吃苦耐劳的核心素养。

孟子说:“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又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这说的都是求学者必须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我们完全可以说,没有专注,就没有求学的一切。也可以说,专注就是聪慧的不二法门,专注就是天才的别称,专注才能凝神,专注就能通神,专注就有神通。凡学有不成者,多半由于心思散漫,神思不专。

就吃苦忍耐而言,古往今来莫不以孟子的话为激励:“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勇于吃苦,善于吃苦,乐于吃苦,寻找苦吃,自能苦尽甜来,苦后才出。在痛苦中忍耐,在磨难中坚持,并且要在忍耐和坚持中专注,这样的素养是真正的学人的素养,是一切成功者必备的素养。

孟子的核心素养观在今天看来并没有半点过时之嫌,相反,我倒学得孟子的核心素养观依然是领先于时代和世纪的极其时髦的人才素养观。我们可以断言,倘以孟子的核心素养观来要求人和培养人的话,我们一定可以培养出更多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更可以培养出更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的国士之才。

2019.9.1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