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图学脉诊,临床篇,虚劳证

 jiahengqin 2019-09-11

《伤寒杂病论》:

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汤主之。

  现实生活中,虚劳证十分多见。除了过劳、熬夜,多食少劳也是其中一种。多食则身体超重,少劳则筋骨弱,无力负担体重,日久自然产生虚劳证。小孩子经常玩耍至过劳而不自知,故而小儿也常常可见虚劳证。

  虚劳导致头部的津液不足,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胸部津液不足,用酸枣仁汤

  腹部津液不足,用小建中汤

  小腹不津液不足,用肾气丸。

  整体来说,都可以用小建中汤。因中气可灌溉四旁。

  下面我们看临床医案。

   男,25岁。长期疲倦来诊。

   证见:疲劳不堪,乏力,面色无华,口干,出汗多,无怕冷,容易燥热,容易背热出汗,心烦躁,睡眠不好容易醒,腰酸,大便烂,小便频,小便黄。

   脉象:弦亢,弦长,沉取无力。但尺脉正弦。

   舌象:舌尖红,舌质淡白,舌多出剥苔。

   脉象图如下:

   这个显然就是典型的虚劳证了。

   极度不耐劳。故而经常疲劳不堪。

   虚劳津气外泄,故而汗多。汗多津伤,日久必然生燥,故而心烦,容易 燥热,小便黄。

    这个虚劳证比较重,一身津液不足。从脉象上看,尺脉的正弦,结合口干小便频,还存在膀胱蓄水证。脉的弦长,说明存在虚劳复受风邪,导致气逆上冲,存在奔豚证。

    处方方面: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针对这重度的虚劳。用五苓散针对膀胱蓄水证。患者舌红剥苔伴有大便烂,加黄土汤针对这中焦的燥和寒饮,其中黄芩、生地还能帮助处理津伤导致的燥结。

    处方如下:

桂枝10     白芍10    赤芍10   龙骨15   牡蛎15

猪苓10     泽泻10    白术10   茯苓10  熟附子10

阿胶2       灶心土20  生地10  黄芩6    5副

二诊:疲倦减轻,小便黄及口干减轻,烦躁、背后出汗及腰酸减轻,胃纳一般,大便仍烂,小便仍多。脉弦长,沉取无力,弦亢减轻。舌上剥苔减轻。

   处方如下:

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为主,去五苓散及黄土汤,加桂附地黄丸:

桂枝10   熟附子10  龙骨15    牡蛎15  白术15

山萸肉15  生地20   山药20   牡丹皮9 泽泻15

茯苓15     五味子5  干姜9     当归9   白芍12

5副

三诊:疲倦好转,面色好很多,仍有口干,大便成形。小便频,腰酸。

  脉像:弦长,沉取无力。    舌象:淡白,少许剥苔

处方: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瓜蒌桂枝汤加桂枝加桂汤加肾气丸

  现在病情稳定,开始着手处理中风表证以及奔豚证,用瓜蒌桂枝汤针对这个虚劳中风表证,用桂枝加桂针对这个奔豚证。用肾气丸针对脉沉取无力。

   表证除,奔豚证消,津液能回,才能稳住治疗效果。处方如下:

桂枝15     白芍10    大枣10  天花粉15   牡蛎15   葛根15

炙甘草6   生姜10     龙骨15  杜仲20     生地15    山萸肉10

茯苓15    丹皮6        石斛10  熟附子6

5副

疗效待继续观察。虚劳重症本来就不是一时可愈。更加上患者工作经常需要对电脑,经常久坐。经常加班,更难于取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