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楚武悼帝桓玄人物传记 楚武悼帝桓玄简介资料

 庶民临风 2019-09-11

  东晋太和七年 (367),一个盛夏之夜,繁星满天,月光似水。大司马桓温的夫人马氏正与几个中年妇女一起纳凉,忽见一颗流星从天而落,坠入铜盆水中,犹如二寸大的火球,晶莹透亮,煞是可爱。众人争相用瓢捞取,却被马氏抢先得到,一口吞下,竟感而有孕。第二年春天,一日,马氏房中忽被异光照得满室通明,就在此时,马氏生下了一个男孩,此子小名遂被取作灵宝。

  这个神话故事当然是封建文人编造出来的。不过,桓温的第六子小名叫灵宝倒是真的,他大名叫桓玄,字敬道。因为篡位当过一阵皇帝,上台后又胡作非为,所以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不太好的名声。

  小小南郡公

  桓玄长到5岁,一个意外的机遇,使他继承了桓温的爵位。那是宁康元年(373)七月,桓温病危,因长子桓熙太没有本事,决定将部众交给最能干的五弟桓冲统领。四弟桓祕对此十分不满,便与桓温的长子桓熙、次子桓济等密谋杀桓冲,桓冲得知后,暗作准备,待桓温一归天,就先下手把熙、济捉了起来,然后又废了桓祕,并把熙、济迁往长沙,又称桓温留下遗嘱,由小儿子桓玄继承爵位。于是,年仅5岁的桓玄,成了南郡公。

  小小南郡公有着过人的智慧。桓温三年丧期届满,府州文武都来辞别,桓冲抚摸着桓玄的头感慨地说:“这都是你家的故吏啊!”7岁的桓玄听了,竟泪流满面,显出十分伤心的样子,使故吏们对他的聪明伶俐大为惊异。

  桓玄深得叔父桓冲的宠爱,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生活相当快活。15岁时,桓冲因病去世,临终前,致书谢安,什么私事都没有谈,只是说: “灵宝尚小,亡兄寄托不终,以此为恨!”足见他对桓玄关心之深。

  郁郁不得志

  青年桓玄长得相貌奇特、英俊潇洒,而且知识广博,长于文章。常以高门才识自负,使人们对他有些畏惧。朝廷因为其父桓温曾有不臣的迹象,对他有意压抑,因此,桓玄到23岁,才当了个太子洗马这样一个很不吃香的官。

  有一次,桓玄去琅邪王司马道子府上,正碰上道子喝醉了酒,竟醉眼朦胧地当着许多客人的面问:“桓温晚年想做贼,是何原故?”弄得桓玄伏在地上浑身流汗,狼狈不堪。从此对道子恨得咬牙切齿。

  后来虽然补了个缺,出京当了义兴太守,依然郁郁不得志。他曾经登上高处,望着眼前浩荡的太湖,回想当年父亲桓温曾是何等显赫,孝武帝得以继位,还不是靠了桓氏先祖之力,以此高门元勋,如今竟受世人毁谤排挤,桓玄感慨万分,长叹一声说:“父为九州伯,儿为五湖长!”于是决定辞官回南郡封国去,并上疏申述桓氏先祖之功勋,要求孝武帝“追录旧勋,稍垂恺悌覆盖之恩。”可是,奏疏上去之后,犹如石沉大海,连个答复都没有。

  桓玄回到江陵家居赋闲。这儿乃是桓氏世代盘踞之地,因此,桓玄横行无忌,为所欲为。当地士民怕桓玄甚于怕刺史殷仲堪。连殷仲堪本人对桓玄也要退让三分。

  有一次,桓玄竟在殷仲堪办公的大厅前骑着马,举着丈八长矛,作出要刺仲堪的模样,仲堪中兵参军刘迈见桓玄闹得太不象话,说了他几句,桓玄很不高兴。殷仲堪见状,竟吓得脸都白了。待桓玄走后,仲堪赶紧对刘迈说:“你疯了吗!要是桓玄夜里派人杀你,我也救不了你啊!”并让刘迈立刻动身去建康躲避一段时间。后来桓玄果真派人追杀刘迈,幸亏刘迈跑得快,才没被抓到。

  渐渐霸荆

  东晋政局正在醖酿的一场剧变,很快来临了。在朝独揽军政大权的司马道子,以太原士族王国宝等为亲信,排斥南兖州刺史王恭、荆州刺史殷仲堪,终于引发了一场统治阶级内部的武装冲突,一方以长江中游的荆州为基地,一方以长江下游的扬州为基地,历史上称之为荆扬之争。

  隆安元年 (397) 四月,王恭派人与殷仲堪联络起兵以讨王国宝为名反对司马道子。桓玄巴不得天下大乱,他才能一显身手,便力劝殷仲堪与王恭联合举兵。于是,王恭上表历数王国宝罪状,举兵讨之。司马道子无力抵抗,只得杀了王国宝,请求王、殷退兵。桓玄请求当广州刺史,道子怕他在荆州还会造事生非,便顺水推舟,让他当了广州刺史,桓玄接受了任命,却并不离开荆州。

  隆安二年七月,王恭再次以讨王愉、司马尚之为名起兵,殷仲堪也命杨佺期为前锋,桓玄次之,亲率大军殿后,相继东下。八月,桓玄与杨佺期在湓口活捉了王愉。九月,又在白石大破司马元显之兵。不料王恭部将刘牢之因王恭对他只使用不提拔,多年来虽屡建战功,却仍是个小小的部曲将,为此心怀怨恨,被元显乘机策反,率兵倒戈,王恭被杀。司马道子又用桓修之策,任桓玄为江州刺史,杨佺期为雍州刺史,桓修为荆州刺史,而迁殷仲堪为广州刺史,以此分化荆州势力。此时,殷仲堪失去原职极需桓玄等帮助,而桓玄等则无兵,亦需借助于仲堪之兵,虽然互有猜疑,却不得不联合以求存。于是,这年十月,三人在寻阳结盟,推桓玄为盟主,不受朝命,并上疏为王恭申诉,要求诛杀刘牢之、司马尚之等,恢复殷仲堪荆州刺史原职。司马道子只得让殷仲堪复了原职,才算暂时缓和了矛盾。

  荆扬矛盾稍有缓和,荆州势力内部又开始火并起来。桓玄自当了盟主之后,更加跋扈,尤其对于过江晚的杨佺期十分倨傲,杨佺期因此对桓玄怀恨在心,暗中常劝殷仲堪干掉桓玄。殷仲堪却怕桓氏兄弟十分勇武,不好对付,总是予以劝阻。桓玄得知杨佺期的策划,决心吞灭佺期。殷仲堪为了自保,于隆安三年十二月与杨佺期联姻。桓玄担心遭到殷、杨的暗算,便要求扩大领地,尚书令司马元显有意笼络桓玄,就加桓玄为都督荆州四郡军事,又以玄兄桓伟代佺期兄杨广为南蛮校尉。这时,恰好荆州闹水灾,平地水深三丈。桓玄乘机发兵攻下江陵,杀了殷仲堪和杨佺期,吞并了荆、雍二州。第二年(400) 三月,朝廷只得承认既成事实,以桓玄为都督荆、司、雍、秦、梁、益、宁、江八州及扬、豫八郡诸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又以桓伟为雍州刺史,以桓振为淮南太守。于是,桓玄实现了独霸荆州的野心,其势力向东一直伸展到芜湖,当涂一带,直逼建康。

  步步逼元显

  桓玄既已控制了东晋三分之二的国土,而且兵势强盛,其野心也就更加膨胀起来。他的新目标乃是灭元显,进建康。

  司马元显一直以笼络桓玄来对付殷仲堪、杨佺期,不料反倒养虎遗患,桓玄灭了殷、杨之后,开始威逼建康,深为忧虑。谋臣张法顺给他出主意说: “桓玄刚得荆州,人心未附。若乘此时使刘牢之为前锋,陛下以大军继进,桓玄可灭。”元显以为有理,于是大治水军,征兵装艦,准备讨伐桓玄。

  元兴元年(402)正月,元显以刘牢之为前锋,司马尚之为后部,亲率大军西讨桓玄。桓玄原以为元显正被孙恩起义搞得焦头烂额,加上漕运商旅受阻,饥荒严重,根本无暇西顾,突然接到内线太傅长史石生的密报,大吃一惊,打算收缩兵力,保守江陵。长史卞之说:“明公英威振于远近,元显乳臭未干,刘牢之不得人心。若乘此兵临近畿,示以祸福,土崩之势可翘足而待,何必延敌入境,自取穷蹙!”桓玄遂依计而行,上表传檄,举兵东下,讨伐元显。元显全军已整装待发,自己也下到了船上,见到桓玄檄文,不觉害怕起来,不敢下令出发。其实桓玄心中和他一样害怕,自江陵出发东下后,老怕打不赢,随时准备西撤。直到船过寻阳,仍不见有朝廷之兵,方知元显比自己更加胆怯,不觉大喜,胆子为之一壮,全军士气大为高涨。

  二月,桓玄攻下历阳,活捉豫州刺史司马尚之,进驻溧州。刘牢之参军刘裕请求出击,牢之不许。此时,刘牢之正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他一向讨厌元显,担心灭了桓玄,元显更加骄横,又怕自己功名越大,越不为元显所容。因此打算借桓玄之手除掉元显,然后再找机会灭桓玄。此刻,他不愿与桓玄交手。恰好桓玄派了牢之的本家舅舅何穆来说降,牢之遂之顾儿子刘敬宣、外甥何无忌和参军刘裕等人的反对,于三月间派刘敬宣去向桓玄请降。桓玄虽然打定主意要灭掉牢之,表面上却不露声色。盛宴招待刘敬宣,还请他一起欣赏自己收藏的名画,又请刘敬宣当自己的谘议参军,一付亲密无间的样子,刘敬宣果然毫无察觉。于是收降刘牢之顺利办成。

  解决了唯一拥有强兵可以对抗的刘牢之以后,桓玄如入无人之境,长驱直入,进到新亭,元显赶紧弃船退往宫中,桓玄命部下提刀边追边喊: “放下武器!”元显兵卒立刻纷纷溃逃,元显亦被活捉。桓玄大摇大摆进入建康。安帝复用隆安年号,以桓玄为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领徐、荆、江三州刺史,假黄钺。桓玄大权独揽,杀了元显、尚之等人,又把道子发落到了安成郡。至此,桓玄的第二个野心也实现了。

  急急称皇帝

  俗话说: 水涨船高。桓玄的权位越高,野心也越大。新的目标乃是篡位称帝。

  实现这一野心的唯一威胁还是掌握北府兵的刘牢之,为此,必须夺了牢之的兵权。于是,以牢之为会稽内史。牢之知道大祸临头,和儿子刘敬宣商议对策,敬宣主张立刻发兵袭击桓玄,牢之犹豫不决,去问刘裕: “我打算北去广陵,与高雅之合兵讨桓玄,你跟我去吗?”刘裕说:“当初将军以劲卒数万而望风降服,如今桓玄刚刚得志,威震天下,人心归附于他,广陵你怎么去得成呢! 我也只有回京口去当百姓了。”牢之知刘裕不赞成,又召集僚属商议,参军刘袭站起来说:“天下最不能干的事就是犯上作乱,将军往年反王恭,前些时反元显,今又要反桓公,一人三反,还能在世上做人吗!”说完,头也不回,大步走了出去,其他佐吏也多散走。牢之见人心已散,害怕起来,忙派敬宣去京口把家小接来。到了该回来的时候,敬宣也未回来,牢之以为事情败露,敬宣已被桓玄所杀,便率部曲北行,走到新洲,随从越来越少,想想往后日子难过,就找了根绳子,往脖颈上一套,两脚一蹬,自杀而死。

  桓玄灭了刘牢之后,又杀了北府将领竺谦之、竺朗之、刘袭、孙无终等,并提拔一些北府后起将领刘裕等作为他的爪牙,以使北府兵效忠于他。至此,桓玄觉得再也无人能奈何于他,便开始为所欲为。刚进建康的时候,一度做了点罢黜奸佞、拔擢俊贤的事,曾使建康士民满怀希望,以为可以过一段安定日子了。没想到桓玄立足稍稳,便原形毕露。奢豪纵逸,政令无常,根本不把安帝放在眼里,甚至克扣安帝的车马衣食,使安帝几乎挨饿受冻。因此,朝野内外很快就对桓玄大失所望。

  老天似乎也和桓玄作对,东南地区又逢天灾,到处闹饥荒,成千上万的人饿死。三吴户口减少了一半,会稽少了十分之三四,临海、永嘉等地几乎人烟绝迹。许多富户也只得穿着绫罗绸缎,怀抱金玉财宝,闭门饿死家中。

  桓玄越是失去人心,就越是急于篡位称帝。元兴元年(402)八月,他以平元显之功要安帝封为豫章公,然后转封给儿子桓昇; 又以平殷、杨之功要安帝封为桂阳公,然后转封给侄儿桓俊。元兴二年二月,桓玄又加了大将军的头衔。为了捞取追求统一的虚名,又假意上表请求北伐,然后又暗示安帝下诏不许,对外则说: “奉诏而停。”就在装模作样准备北伐的时候,他首先准备的却是命人造了一条轻便快速的大船,专门载运他的古玩书画等物。有人问他为何如此,他说: “兵凶战危,倘有意外,好轻而易退。”对于他这种未曾出师先想逃的丑态,人们无不耻笑。

  到了九月, 在殷仲文、 卞之等人的劝进之下, 桓玄又让安帝册命自己为相国、 总百揆,封十郡,为楚王,加九锡。楚国置丞相以下官。至此,离称帝已是只差一步了。

  这时,刘裕镇压孙恩、卢循起义的战争已经取得了初步胜利,卢循被迫从浙东浮海南走广州,起义军的威胁暂时解除。刘裕率胜利之师回到京口,威望与实力大增。一天,桓谦私下问刘裕: “楚王勋德隆重,朝廷上下都说应当禅让,你以为如何?”刘裕知道乃是来探他口气,故意说: “楚王勋德盖世,晋室微弱,民望久移,乘运禅代,有何不可!”桓谦以刘裕乃当世英雄,对禅代亦能首肯,十分高兴地说: “你说可以,就是可以了。”

  桓廉向桓玄一汇报,桓玄越发胆大起来。为了造舆论,谎称一向淤塞的钱塘平湖忽然自行开通,乃是天下太平之兆。又说江州降了甘露,让百官庆贺,作为即将受命于天的符瑞。又因前世禅代皆有隐士出山,唯独自己没有,于是找来西晋隐士皇甫谧的六世孙皇甫希之,给他一笔钱,让他“隐”居山林,再征他为著作郎,又令他故意辞官不就,然后下诏旌表,称他为高士。当时人讽刺他为“充隐”,意思是冒充的隐士。为了施点新政,又打算废铜钱而用谷帛,恢复肉刑,如此等等,变化无常,结果往往是越搞越乱。桓玄的贪婪本性也更加暴露无遗,看到别人有好字画、佳园宅,必要千方百计弄到手,包括用赌博的方法来巧取豪夺。至于珠宝,更是多多益善,爱不释手。

  到十一月,桓玄不光用上了天子的礼乐,而且将自己的老婆由王妃改称王后,世子改称太子。还让卞之起草了禅位诏书,然后逼着安帝抄写清楚。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桓玄遂于十二月正式即位称帝,建国号为楚,改元永始。封晋安帝为平固王,迁往寻阳。

  处处是穷途

  当了皇帝以后,桓玄的表现越发不得人心。他学前人的样子,亲临听讼观断案,却不分罪行轻重,一律释放。出行时,碰到拦住乘舆行乞的人,还时常给点衣食,以示新皇帝恩惠。他对奏事官吏特别苛刻,如果发现奏章中有一个字不合字体或语辞错误,必加惩罚,以示新皇帝聪明。有一次尚书答诏写错了字,把“春蒐”写成了“春菟”,结果,自左丞王纳之以下有关官吏全被降职或罢免。他常常亲自选定入直官员和尚书省所用令史,诏令多得令人应接不暇。小事如此细致,大事却一点不抓,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致使许多重要奏章堆积在桌上。他又特爱游畋,有时竟一日数次外出。他还别出心裁,迁居东宫,为了修缮东宫,又大兴土木,而且督迫严促。他的种种作为,使得朝廷内外怨声载道,反对的人越来越多。

  刘裕早就在等待时机讨灭桓玄,如今见条件成熟,便与弟刘道规及亲信骨干刘毅、何无忌、王元德、王仲德、孟昶、魏詠之、檀凭之、诸葛长民等密谋起兵。

  元兴三年 (404) 二月,刘裕和何无忌率百余亲兵起事,杀了兖、徐二州刺史桓修,占据京口。孟昶亦与刘毅、刘道规等率数十人杀了青州刺史桓弘,占据广陵。刘裕又派刘毅去杀了豫州刺史刁逵,占据历阳。然后传檄各地,讨伐桓玄。桓玄派顿丘太守吴甫之、右卫将军皇甫敷等去京口抵御。三月初,刘裕在江乘亲执长刀,冲入敌阵,杀了吴甫之,又南进到罗落桥,斩了皇甫敷。桓玄听说二将出师不利,又派桓谦和何澹之屯东陵, 卞之屯覆舟山西, 计有兵二万。 刘裕于次日上午率军进到覆舟山东, 命体弱兵丁登山树旗,以为疑兵,其余兵卒分数道并进,一眼望去,满山遍野尽是刘裕之兵。桓玄派出的侦察兵回去报告说: “刘裕军队满处都是,不知道有多少。”桓玄更加忧恐。一会儿前线便传来桓谦等大败的消息,桓玄赶紧带着儿子桓昇、侄儿桓濬及亲兵数千人挟着安帝出逃,在石头城上船沿江西去。一整天也不吃东西,左右给他找来点粗米饭,桓玄也咽不下。

  刘裕进入建康,一切大事都向刘穆之请教,刘裕以身作则,拨乱反正,百官自然不敢懈怠。不出十日,京城的风气已经为之一变。

  四月,桓玄挟安帝逃到江陵,重新设置百官,刑罚更加严峻,部属愈益离心。为了防御刘裕,桓玄派何澹之等守湓口,不久就被何无忌、刘道规率兵击败。

  五月上旬,刘毅、何无忌、刘道规等继续西进,在峥嵘洲与桓玄之军相遇,刘军不满万人,玄军二万,刘军不免有些胆怯。刘道规说:“敌众我寡,若畏懦不进,必为所乘,桓玄徒有雄豪之虚名,其实很胆怯,前已失败,军心不稳,两军相争勇者胜,不在人众。”遂挥师进击,乘风放火,桓玄大败,连夜挟着安帝逃回江陵,打算继续逃往汉中。这天夜里,桓玄撇下安帝不管,与心腹百余人乘马出城,到城门口时,部下兵卒自相残杀,桓玄差点被砍死, 侥幸逃脱, 上了船只, 这时身边已只有卞之跟着了。

  桓玄乘船沿江行至江陵南边的枚回洲,碰上毛裕之、费恬等率数百人护送宁州刺史毛璠的灵枢回江陵,被毛裕之等拦江痛击,一时箭如雨下,桓玄亲信丁仙期、万盖等用身体掩护桓玄,均身中数十箭而死,桓玄亦中箭受伤。益州督护冯迁抽刀上前,要砍桓玄,桓玄急忙拔下头上珍贵的玉导给他,并说: “你是何人,敢杀天子!”冯迁斥责道:“我杀天子之贼!”说话间,手起刀落,桓玄已经人头落地。刘毅等将首级送往建康,刘裕命人将它悬于大桁示众。

  一个月后,桓谦、桓振等聚集残余,重新攻陷江陵,为桓玄举哀,谥为武悼皇帝。第二年 (405)正月,刘毅等恢复江陵,桓谦等北逃后秦。三月,桓振兵败被杀。晋安帝返回建康复位。至此,一出桓玄篡位称帝的活剧遂告终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