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家语》9 三恕(上)

 琴诗书画情 2019-09-11

   《孔子家语》9 三恕(上)

题文诗:

有君不事,有臣役使;有親不孝,有子求報;

有兄不敬,有弟求順,此三非恕,恕者如心,

如心真心,真心真情,至恕自恕,自恕自觉,

爱己及人,爱人及物,至恕至约,至约自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三思,三思后行;

少而不學,長而無能;老而不教,死莫之思;

有而不施,窮莫之救.君子言道,聽者無察,

則道不入;奇偉不稽,則道不信;君子言事,

制無度量,則事不成,其政至苛,則民不保.

君子言志,折者不終,轻慢傷义,自大不親,

就利者弊.養世君子,從輕勿先,從重勿後,

見像勿強,陳道勿怫.聰明睿智,守之以愚;

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

富有四海,守之以謙,損之又損,至损至道.

正文:

  孔子曰:「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親不能孝,有子而求其報,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順,非恕也.士能明於三恕之本,則可謂端身矣.」

    孔子曰:「君子有三思,不可不察也.少而不學,長無能也;老而不教,死莫之思也;有而不施,窮莫之救也.故君子少思其長則務學,老思其死則務教,有思其窮則務施.」

【注释】

恕----shù 形声。从心,如声。本义:恕道,体谅)恕,仁也。——《说文》一般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恕”的解释。“恕”,从字面来看,是“如心”,也就是“如自己的心”。

【译文】 

     孔子说:“君子应该有三种恕道、体谅、仁爱、推己及人的心,那种有国君有长官自己不侍奉不去从事,有臣子有部下却要役使,要他们服从自己,这不是恕道;有父母自己不孝敬,对儿子却要求他报恩,这也不是恕道;有哥哥自己不能尊敬,对弟弟却要求他顺从,这也不是恕道。读书人如果能理解了这三种恕道、体谅、仁爱、推己及人的根本意义,才可以说就在思想、行为上端正了。”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思虑,是不能不深察的。小时候不学习,长大后就没有技能没有本事;年老了不教导子孙,死后就没人思念;富有时不愿施舍,穷困时就没人救济。所以君子年少时想到长大以后的事就要努力学习,年老了想到死后的事就要好好教导儿孙,富有时想到穷困就要致力于施舍。”

【原文】

    伯常騫問於孔子曰:「騫固周國之賤吏也,不自以不肖,將北面以事君子,敢問正道宜行,不容於世,(正道宜行而出莫之能貴故行之則不容於世)隱道宜行,然亦不忍,(世亂則隱道為行然亦不忍為隱事)今欲身亦不窮,道亦不隱,為之有道乎?」

孔子曰:「善哉子之問也.自丘之聞,未有若吾子所問辯且說也.(辯當其理得其說矣)丘嘗聞君子之言道矣,聽者無察,則道不入,(言聽者不明察道則不能入也)奇偉不稽,則道不信.(稽考也聽道者不能考校奇偉則道不見信此言苟非其人道不虛行)又嘗聞君子之言事矣,制無度量,則事不成,其政曉察,則民不保.(保安也政大曉了分察則民不安矣)又嘗聞君子之言志矣,〈罡寸〉折者不終,(〈罡寸〉則折矣不終其性命矣)徑易者則數傷,(徑輕也志輕則數傷於義矣)浩倨者則不親,(浩倨簡略不恭如是則不親矣)就利者則無不弊.(言好利者不可久也)又嘗聞養世之君子矣,從輕勿為先,從重勿為後,(赴憂患從勞苦輕者宜為後,重者宜為先養世者也)見像而勿強,(像法也見法而已不以強世也)陳道而勿怫.(怫詭也陳道而已不與世相詭違也)此四者,丘之所聞也.」

【注释】

騫---骞,qiān,释义为从马,寒省声,或作动词惊惧。聽---听,ting形声。本字从耳从悳,,壬( 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听,聆也。——《说文》 治理,管理或执行事务 , 决断;审理 。奇偉---奇伟qí wěi1.奇特怪异。 2.奇特壮美;奇异不凡。 3.异常伟大。 4.夸大。稽----①jī ①查核:稽考,稽查,无稽之谈。②qǐ停留;迟延:曉察----晓察(1).犹至察;苛刻。怫----【fú】(1)愤怒 ,怫然(愤怒的样子);

【译文】

      柏常骞请教孔子说:“我原本只是周(王)室的一个小史官(官吏),却没有小看自己,不认为自己是不成材不贤良的,还希望能奉侍有道之君(准备向君子请教、拜他为师)。请问,正直行道义就会不被世俗所容,不顾道义诡诈行事就会良心不安。现在想,如果能够自己既不受穷困,道义也不放弃,这种情况有办法能做到吗?”

    孔子说:“好啊,您问的非常好!我听了很多人说话,还没有见到像你这样问的很有哲理,也说到点子上的呢。我曾经听到有贤人君子是这样说道理的:听话的人如果不认真听,是听不进东西的(执政管理的人如果不清醒不明查,是得不了听不进道理的);不能把那些奇特怪异的事考察清楚,说的话就没有人相信(讲道理是来不了虚的)。我还听到贤人君子是这样谈做事的:如果没有原则没有范围,事情就不能完成;如果行政太苛刻,百姓的生活就不会安定呀。我还听到贤人君子是这样讲意愿心志的:太紧且就容易夭折,连性命都长不了;太轻慢了就容易变更,容易伤害道义;那些简略不恭自高自大的人,没有人会去亲近;那些喜欢眼前利益的人,是不会长久的。我还听说贤人君子是这样安身处世的:处处把自己看轻,随大流,不逞能不强出头;遇到困难,敢于承担,不后退;见到上天显示的征象了便不勉强行事;讲的道理都符合人情天理,一定没有与世相违背的。以上四点,是我曾经听说的(现在讲给你,你看该怎么做)。”

【原文】

  孔子觀於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欹傾)夫子問於守廟者曰:「此謂何器?」對曰:「此蓋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明君以為至誡,故常置之於坐側.」顧謂弟子曰:「試注水焉.」乃注之,水中則正,滿則覆.夫子喟然歎曰:「嗚呼!夫物惡有滿而不覆哉?」子路進曰:「敢問持滿有道乎?」子曰:「聰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此所謂損之又損之之道也.」

【注释】

 欹---(字典中是“攲”) qī,1、倾斜,歪向一边。2、容貌憔悴。3、通“倚"。斜倚,斜靠。4、古同“攲”:”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原是一盛水的器物。宥坐---宥,同“右”。宥坐,置于座位的右边,意思是可以把人君置于座位的右边,作为借鉴。宥---yòu(形声。字从宀( mián),从有,有亦声。“有”为“以手持肉”之形,意为“肉食”。“宀”表示房屋、固定地点。“宀”与“有”联合起来表示“在固定地点吃喝”。本义:软禁。宥,宽也。——《说文》宥,赦也。——《广雅》誡---诫 [jiè]  1.警告,劝人警惕:告~。 2.文告。 3.文体名:~敕。

【译文】

     孔子到鲁桓公的庙堂上参观,看到一只倾斜易覆的器皿,孔子向守庙的人问道:「这是什么器皿?」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放在座右,作为劝诫的器皿。」

    孔子说:「我曾听说过这样的器皿,空了它便倾斜,适中时它就端正,满了就会倾覆。英明的君主以此来作为最好的鉴诫,所以常常将它放置于座位的右边来警惕自己。」说完,孔子回过头来对弟子们说:「放水进去试试看。」于是,一位弟子把水灌了进去,恰到好处时,它便端正,然而继续加水,水满了它就倾覆了。

    孔子看了,叹息说道:「唉!一切事物哪有满而不倾覆的道理呢?」子路疑惑,进一步向夫子问道:「敢问夫子,要保持满而不覆的状态,有什么办法吗?」孔子回答说:「聪明睿智而能自安于愚,功盖天下而能谦让自持,勇力足以震撼世界却能守之以怯懦,拥有四海的财富,但能谦逊自守,这就是所说的谦抑再加谦抑的方法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