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压倒刘备集团的最后一根稻草——帮派化

 芳草屋845 2019-09-12

清代著名学者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中评论道:“人才莫盛于三国,亦惟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势。而其用人亦各有不同者,大概曹操以权术相驭,刘备以性情相契,孙氏兄弟以意气相投,后世尚可推见其心迹也。”

曹操、孙权兄弟之用人方略,笔者在此不做申论。唯有刘备用人聚贤之“以性情相契”,可谓是准确地说到了刘备势力集团内部人事架构的根本特征——“帮派化”。

自古至今,便有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的传说,经久不息。而在《三国志》里,也称“先主(指刘备)与(关、张)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这些故事和传说,非常具体地描绘了刘备集团帮派化的形态: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几乎是以平等的合伙入股方式进行壮大的。从这个初始性的组织形态出发,刘备集团后来的发展历程一直都深深打上了“帮派化”的烙印。

压倒刘备集团的最后一根稻草——帮派化

刘备

在早期,刘备的这种“帮派化”组织还是比较有凝聚力的。刘备两次在徐州牧任上遭到严重挫败,张飞和关羽都对他不离不弃。关羽甚至放弃了曹操的竭力拉拢,“过五关,斩六将”,也要跑到刘备身边并肩打拼。

但是,刘备集团这种“帮派化”特征也影响了中原世族名门对他们疏而远之:世族名门希望投身于中的是“以礼法相维”的正规组织,例如曹操治下的许都小朝廷,而决不会是刘备集团这种“以性情相契”的帮派组织。刘备的核心组织架构里,在中原争霸的时候,居然一直都缺少了“萧何”这个代表世族名门的角色。没有萧何,刘备集团又怎能吸引世族名士们为之效劳呢?

到了中期,刘备显然很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为此,他做出了改造“帮派化”组织架构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自己主动屈驾三顾茅庐,请来诸葛亮这样优秀的外部人才,出任自己集团的“萧何”,为自己的“帮派化”组织注入新鲜血液。

他的改造行为立刻遭到了关羽、张飞的不满和排斥。

先主曰:“善!”于是与(诸葛)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 止。(摘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诸葛亮

虽然刘备终于将诸葛亮拉进了集团核心并确立了应有的地位,但“桃园三人帮”中的关羽、张飞还是在不少场合表现出了明显的排外性。建安末年,当刘备进位汉中、大封“五虎上将”之时,关羽公开跳出来对自己比肩马超、黄忠等新进将领表示了轻蔑和异议。在表面上,他是针对自己仅得“五虎上将”的名号与职位不满,而在实质上则是对刘备以“君臣等级关系”取代桃园三人帮的“兄弟(伙伴)同盟关系”有所不满。至少,关羽肯定认为自己不应该屈居于“前将军”的位号,而应该挂衔太尉、司空等三公之兼职。

(关)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摘自《三国志·关羽传》)

先主为汉中王,遣(费)诗拜关羽为前将军。羽闻黄忠为后将军,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摘自《三国志·费诗传》)

后来,在刘备的示意下,前去授予关羽“前将军”位号的钦差大臣费诗在劝说关羽时,明确点了“王(刘备)与君侯(关羽)譬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这番说辞完全符合关羽的心理预期,于是他不再“闹事”了。刘备给出这番说辞的同时,还附带给了他一根大大的“胡萝卜”——“假节钺”的特权,这就让关羽的“伙伴同盟关系”得到了实打实的授权认可。刘备这种半姑息半纵容的行为,将会为蜀汉集团带来无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关羽

果然,关羽为了凸显自己在刘备阵营中的特殊地位和面对其它“五虎上将”的优越感,利用“假节钺”的特权,先斩后奏,在各方面条件都不够成熟的情况下,悍然发动了襄樊之役。

在这场战役中,关羽自恃其地位特殊,倨傲自大,甚至逼反了刘备的妻弟糜芳。糜芳尚且如此受辱,其他士大夫在关羽那里又会是何待遇呢?这是不言而自明的。

而刘备、诸葛亮也无力远程遥控关羽在建设性的轨道上稳步前进,只能眼睁睁看着他像一匹几乎脱缰的野马在荆棘林中左冲右突。

终于,“最后一只靴子”应声落地:关羽遭到曹操、孙权的腹背夹击,败走临沮,被擒身亡。刘备集团在东翼的军事基地几乎全部沦陷。

关羽之死,荆州之失,其实是刘备集团“帮派化”问题负作用的密集体现。但关羽倘若不死,且还夺取了许都,囊括了中原,建下了不世之功业,那他带来的问题似乎更大。试想一下,面对大功在身而又兵权在手的关羽,凭着“桃园三人帮”的特殊地位,谁还制衡得了他?那时候,休说诸葛亮,便是刘备也拿他的骄横跋扈难以制约!万一刘备不在了,关羽岂不是蜀汉集团里真正的“一枝独大”?

关羽死了,以此为契机,刘备集团“帮派化”转型的问题终于摆上了桌面,从根本上开始得到解决。

与关羽同样骄悍难驭的刘备养子刘封,在因私怨逼反孟达、丢掉东三郡后,单身逃回成都请罪。他却被诸葛亮以“易世之后终难制御”的理由劝说刘备处决了。这是蜀汉集团“帮派化”转型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标志事件:为了保护刘备一系的皇权稳定,任何宗亲关系、任何“伙伴同盟关系”都必须为之退避三舍。

然而推动这一转型过程的主要人物,就是诸葛亮。其实,作为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刘备集团内部的文官领导人,诸葛亮很早便洞察到了刘备集团“帮派化”问题带来的一系列危害。他明白一个政权组织若要长治久安,只能是“以纲纪相维”来取代“以性情相契”,以君臣等级制度来取代伙伴同盟关系。早在入蜀之际,诸葛亮就拿出了实际行动来拨乱反正。

刘关张三人

(诸葛)亮刑法峻急,刻剥百姓,自君子小人咸怀怨叹,法正谏曰:“昔刘邦入关,约法三章,秦民知德,今君假借威力,跨据一州,初有其国,未垂惠抚;且客主之义,宜相降下,原缓刑弛禁,以慰其望。”亮答曰;“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以无道,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济。刘璋暗弱,自焉已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实由于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荣恩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于斯而著。”(摘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他的这套举措明面上针对的是孙权原益州牧刘璋赖以立足的益州士人集团,暗地里也针对刘备集团本身的“帮派化”组织问题。他在成都把“以纲纪相维”的理念贯彻下来了,搭成了新的组织架构,那么张飞、关羽之流若是入川任职后也只能接受这种制度体系。

数年过去,时移势变,张飞死于非命,刘备又因夷陵之败而薨于白帝城。当年“桃园三结义”形成的帮派化核心成员均已去世。此时此刻,诸葛亮亦以顾命首辅大臣的身份一跃而为蜀汉集团的真正掌门人。他大权在握之下,放开手来拨乱反正、肃清纲纪,自然是再无掣肘。

压倒刘备集团的最后一根稻草——帮派化

诸葛亮

根据史书记载,第一个撞到诸葛亮“律法之刃”上的是廖立。廖立本是刘备集团中才能堪与庞统比肩的荆州派要员。他仗着自己的资历,“自谓才名宜为诸葛亮之贰,而更游散在李严等下,常怀快快”。而实际上,廖立身居内廷要职——长水校尉,已是相当级别的高官。他后来和关羽一样口无遮拦,竟对诸葛亮的北伐方针和用人方略进行公然指责。诸葛亮毫不手软,立刻以“坐自贵大”的罪名把他废为庶人,流放到了汶山郡。

后来,来敏、李严等人或恃才自傲,或恃位争权,全被诸葛亮依律一一翦除。从此,蜀汉集团“上下俨然、纲纪分明”,成为三国之中皇权集中程度最高的国家。以致于诸葛亮死后,坐拥雄兵、资历深厚的大将魏延企图作乱,却落得单骑受死、无人跟从。而姜维这样的军事强人,在蜀汉的严律明令之下,也不敢像魏国的司马懿父子一般坐大成势、威胁皇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