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子教育之关注孩子成长过程的敏感期

 木香草堂 2019-09-12

www.jianshu.com

亲子教育之关注孩子成长过程的敏感期(1)

今天和大家分享,揭示的是儿童生命过程中的一个秘密——敏感期。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通过幼儿教育专家团队十年的观察发现,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楚、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儿童敏感期也是有弹性的,0——6岁的儿童,如果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发展,到了6——12岁还会有弥补的机会,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6——12岁期间,儿童必须有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但现实是,在学习压力下,这个年龄段的很多孩子,既得不到6岁以前来自父母的宽容和疼爱,又得不到长大后成人给予的尊重。在一些孩子身上,我们看不到敏感期的种种表现。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个黄金般贵重的概念始终没有进入更多家长的视野的原因。

婴儿期的敏感反应。

婴儿期是指个体从出生到三岁的时期。 从出生到一个月的婴儿是新生儿期。

新生儿有特殊的原始反射,如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拥抱反射、握持反射、踏步反射等。这些原始反射是先天性行为,能帮助新生儿顺利适应离开母亲子宫的最初几个星期。随着神经系统不断发育成熟,这些先天反射都会逐渐消失。假如新生儿期没有这些反射,常常提示有严重疾病或颅内病变。

可以说,这种无条件反射是智力发展的最原始的基础。

新生儿有一套稳定的日常生活规律,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大多遵循着睡眠—觉醒时的活动-啼哭这一周期性变化的生活行为模式。新生儿每天仅有两三个小时的觉醒状态。这时他们会安静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或与母亲交往,新生儿的记忆和学习就是在觉醒状态下进行的。如果新生儿睡眠不规律,可能是出现某种异常问题的征兆。

啼哭:新生儿啼哭是生理需求引起的,是传递需求信息的交流手段,具有吸引成人照料的导向作用。

笑:婴儿出生一两天后就有笑的反应,这种笑的反应属于自发性微笑。

所以说,无条件反射和睡眠模式的建立时新生儿的敏感期。

一、光感的敏感期(0~3个月)

刚出生的婴儿对光线十分敏感。这时的宝宝会自适应明视觉与暗视觉的差异,父母要做的就是,婴儿房白天尽可能多地拉开窗帘,晚上关好灯睡觉。这样有利于促进宝宝昼夜规律的形成。

此外建议给宝宝看一些有趣的婴儿黑白卡片,让宝宝开心之余又适应了自然光线的变化。

二、口腔的敏感期(4~12个月)

先分享一个案例:

出生后四十几天,孙(瑞雪)院长来看畅畅。观察了一会儿她说:“小晶,你看畅畅在作什么?”只见他抬起手臂使劲往嘴边送,一次、二次、三次,都没成功,畅畅懊恼地“哼哼”了两声,又开始送。

孙院长说:“他用手的敏感期来了。这时应该帮助孩子,否则他会有挫败感。” 畅畅努力了几下后,我们帮他把手送到口里。他立刻手舞足蹈起来,显得很高兴。真神奇!

孙院长说畅畅的衣袖过长,棉袄太厚重,手不容易够到口。我们马上给孩子换了衣服。

几天后,畅畅终于能顺利地把手送到口里了。

一天天过去,畅畅的活动能力越来越强,用口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一百天的时候他开始频繁吃手指。几乎一整天小手都在口里。吃完大拇指再吃食指,有时甚至把整个拳头塞进口里。

等他会用手抓东西的时候,抓到手的东西必然要送到嘴里进行“检验”,吮吸小嘴触及到的所有东西。畅畅口的敏感期延续了很久,家人、朋友甚至不认识的人看到他这样都会忍不住制止,每逢这时他就痛苦得又哭又喊。幸运的是我明白这一切,我会在畅畅“工作”的时候劝说大家不打扰他。

然后畅畅开始咬,见什么咬什么,把玩具咬得嘎嘎响。接着就是咀嚼,吞咽,再后来就开始吸饮料管,吃固体食物,还逐渐地学着发音。

有时候我也真担心。比如他要尝瓜子皮,栗子皮,吃笔帽,总担心他咽下去造成险情,但又不敢阻止,怕影响他的学习过程,只能在旁边提心吊胆地看。但每一次他都会原封不动吐出来。有一次他吃了一口带皮的苹果,居然把皮吐了出来,把果肉吃了,真令人惊讶!

这一年里,我对那句教育名言有了更深的理解:孩子初始是用口来感知世界的。

但是,婴儿用嘴来品尝味道和用口来认识世界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他用口认识自身之外的各种事物,包括自己的手和脚。

连“软”与“硬”这样抽象一点的概念,幼儿都是用口来认识的。他喜欢用口做对比,打开所有的食品包,吃一口扔掉,再吃一口别的。我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几盒不同的巧克力,几种不同口味的果冻,都被孩子们打开了,吃一口这个,再吃一口那个。而成人的想法是:“吃完这一个,再吃那一个。”孩子吃的目的是认识味道,了解外在,建构自我,成人则仅仅把它理解为吃,并关注节约。当成人强制性地要求儿童节约时,儿童的内心就会不断地挣扎。

通过口认识世界,这个时期能持续到6—12岁,只不过是婴儿早期只把注意力放在口上,这个特点成人容易看到。随着其它敏感期的到来,通过口认识世界这一方式就悄悄地退居二线。

这一阶段,妈妈通常会发现宝宝特别喜欢吃手,而且无论怎么阻止,孩子仍旧把手放进嘴巴,吃得津津有味。介于口腔特殊敏感时期,父母请不要以强硬态度阻止孩子,要给宝宝口腔发育的机会,其实他正在用口进行尝试、感觉,甚至一些抽象的概念。

建议给宝宝购入一些品牌牙胶或磨牙棒,尽量保证入口的东西相对干净。

在口腔敏感期,不要强制干涉孩子,只需要给他把手洗干净,如果这一敏感期没有得到满足,孩子长大后有可能还会吃手的。

三、肌肉发育的敏感期(6个月~2.5岁)

孩子最初的表现是喜欢扔东西,这是最早的手眼协调发育的标准。不要管制宝宝这个行为,让他扔个够吧!待宝宝一岁半后学会走路,更要给予他充分的空间,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他熟悉更多的肢体动作,和他一起做许多游戏运动,使各种肌肉得到训练,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还让他的左右脑得到均衡发展。

爬行是人生第一个远距离移动全身的动作,当婴儿看见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时,他就会想去拿,这就是思维。在爬行的过程中需要意志力,拿到后他有成就感这就是情感体验,有了第一次他就会有兴趣第二、第三次地去拿,这些高级心理活动在婴儿会爬以前是很少出现的。婴儿爬行的出现要比直立行走早5~6个月,这5~6个月是人脑发育的关键期, 这就是为什么不会爬的宝宝容易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症的原因。

要知道,在动作敏感期,精细动作的训练不仅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还可以增长智力。

各位家人们,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明天继续

谢谢大家的观读,欢迎批评指正

亲子教育之关注孩子成长过程的敏感期(2)

www.jianshu.com

四、语言敏感期(1.5岁~2.5岁)

婴儿在1~1.5岁之间掌握第一批词汇,大概在50~60个左右。3岁儿童的词汇量增加到1000个左右。

1.5岁~2.5岁的孩子对语言进入了一个正式学习阶段。是婴儿掌握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到了三岁末基本掌握了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

比如,有些孩子说话晚,如果不是病症,那么就有可能是父母没有抓住这一阶段给孩子正确引导所至。

婴儿与成人之间的言语交往   语言环境和儿童与成人之间的言语交往是帮助儿童习得言语的重要方式。

我们需要了解交往的内容、重要环节和注意事项。

(一)婴儿与成人之间的前言语交往

在第一个词汇出现之前,儿童与成人的前言语交往就已经开始。这时的交往主要利用手势。

手势的两个作用:

1、把“听话人”的注意引向特定的物体和事件。

2、是要什么东西。

这说明婴儿有明显的与成人交往的需要,因为不具备言语表达能力,就用手势作为辅助手段。

这也表明儿童与成人交往不仅是习得言语的必要条件,也是促使他们学习言语的一种动力。

(二)婴儿与成人言语交往

婴儿几乎永远说他已经知道的东西。 婴儿所知道的东西有:

1、自己能活动的东西;

2、可以让它活动起来的东西;

3、能够给予和接受的东西;

4、能盛物、能使用的器具、工具等。

这显示婴儿已经能够把自己关于物体、物体的属性和物体间关系的知识按类别组织起来,运用所掌握的词汇和句子与人进行交流。

(三)成人与婴儿的言语交往

成人与婴儿的言语交往重在言语的表达策略和技能。成人和婴儿的言语交往,实际上是语言教育课,教育活动需要适应对象的接受水平并能够促进其发展。教育的性质是师生互动、亲子互动。为此,为促进理解和沟通,成人与婴儿进行言语交往时,要采取必要的规则和语用技能。

1.与婴儿言语交流的内容

内容要贴近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一般限于眼前的事物。如对孩子正在做的事情进行指导或作出评论;要求孩子说出物体的名称、特征和功能;向孩子指出他正在操弄的各个物体之间的关系等。

2.适应婴儿言语发展水平的交流技能

要想引起婴儿的注意和兴趣,必须采取诱导注意的方法,如叫他的名字(“小刚,这是大汽车”);运用感叹词(“哎呀!快看,这是红色的花”);调整说话的语调(有时提高音调,有时用耳语)等。

3.适合与婴儿说话的语用技巧 :句子要简短,且基本上合乎句法;语速减慢,这要靠增加停顿,而不是靠每个词的发音拖长;话语多重复等。

4.采用互动方式和促进发展的策略

首先要把孩子看做是与其对话的交谈对象;为了表情达意,对话时还应辅以姿势、游戏、演示、示范等活动;注重与婴儿进行问答式对话;当孩子说出单词句和双词句时,成人把他说的内容加以扩展和引申,如孩子说“爸爸班”,妈妈就要说“爸爸上班去了”。

儿童言语交往能力的发展是与生俱来的言语学习潜能与后天教育相互作用的结果。促进儿童言语发展,首先要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通过多种形式增加与儿童交谈的机会等,把先天提供的言语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言语发展的现实性。

其实,在孩子0~6岁的成长时间里,语言的启蒙始终相伴。当他尝试自己发出声音表达意愿,当他咿咿呀呀学语,都意味着他进入了语言敏感期。 甚至是胎儿期,对着胎儿说话,也能为将来孩子语言能力表达注入“养分“。因此,不管孩子会不会说话,我们都要不断给多和他说话、讲故事,久而久之,幼儿表达能力自然就增强了。

有这样一个案例大家可以借鉴一下:贝贝1岁3个月时,开始对读书很感兴趣。当时我手头正好有一本《三字经》,晚上睡觉前就给他读。每天晚上,贝贝在我的朗读声中进入梦乡。突然有一天,我发现他竟然把握读过的内容都背了出来。

2岁2个月大时,贝贝对识字有了兴趣。半个多月就认识了几十个字。有天晚上他认字到了11点多,我实在困得不行了,可他还兴致勃勃地让我继续教他识字,我有些受不了,心想他这么小,别把身体学坏了,也就慢慢不怎么教了。后来再教他识字时,他远没有那个阶段专注。这使我下决心——以后他喜欢学什么就让他学个够。

五、自我意识的敏感期(1.5岁~3岁)

幼龄时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主要阶段, 而对自我意识敏感期的把握又是幼龄期心理教育的核心部分。

这一段阶孩子有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后,从开始说“我的”,到开始说“不”,到开始打人、咬人、再到模仿他人,渐渐地有了自我意识,这时的孩子出现的最多的现象是划分我的,以便清除你的,同时通过说“不”偏执地表达“我说了算是最重要的”,如果发生不符合他心思的事情就会大哭大闹,孩子们的表现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出现最多的年龄是2~3岁。

分享一个案例:

2.5岁时,贝贝开始不怎么听话了。让他干什么他都说“那不行”!“我不!”“我偏不! ”有时对我下命令:“爸爸,给我拿个玩具!”我说:“等一等。”他语气非常坚定地命令我:“那不行!你必须做!”我被他弄得不知所措。见了老师,我让他打招呼,给老师问好,他头一低就走开。早上送他去学校,老师过来喊他,他也不理。晚上睡觉,他故意把脱下来的裤子扔到地上,我说这样不好,刚给他拣回来,又被他扔了回去,扔完还冲我怪笑,直到我不再拣为止。夜里睡觉我担心他冷,要给他盖被子,他不仅不让我盖,还故意把裤腿往上拉,露出腿来,撩起上衣,露出肚子来。入冬时有几天家里没来暖气,屋子很冷,我不屈不挠地给他盖被子,他不屈不挠地故意蹬被子。问了班上的老师,才知道贝贝到了执拗的敏感期。

即便如此,我们仍建议当孩子打人咬人的时候,我们只需制止孩子的行为,不要去谴责,也不要去说教,因为那和成人粗野的行为是不同的,我们就让孩子不违反规则的情况下尽量不压抑他的自我吧。因为这是一个孩子形成自我地重要过程。他的未来是不是很强大,是否具备一个强大的能力,首先就来自自我意识的形成的敏感期。所以保护这个自我意识形成的敏感期,就等于保证了这个孩子未来人格的强大。有什么问题都丢给下一个年龄段儿吧~

各位家人们,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明天继续。

 亲子教育之关注孩子成长过程的敏感期(3)

www.jianshu.com

六、社会规范敏感期(2.5岁~6岁)

当孩子长到两岁半左右,便进入了社会规范敏感期,一直持续到6岁左右。这一时期孩子要逐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开始喜欢交朋友,喜欢群体活动。这时父母应抓住时机教养,为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和日常礼节,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一般3岁以上孩子就可以准备入园了,那里能提供良好的交友环境。

分享一个案例:

3岁2个月时,儿子开始喜欢往学校带好吃的东西,每次带都有同样的借口:给霄霄带好吃的。送他到学校后,见他走到霄霄旁边,拿出好吃的东西,两人坐在台阶上吃起来。

七、空间敏感期(3岁~4岁)

3岁2个月的桓桓不停地把不同的教具放在同一个地方;皱着眉头把弹力球扔出去,先是往平地上扔,然后往树丛中扔,扔了再找。找到后就“咯咯”地笑。

他还把球扔上比他高出很多的小平台,然后跑到小平台的另一端等待小球慢慢骨碌过来。这些天,他不断重复着这些游戏,从不厌烦。

据数据统计显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比较喜欢垒高高、三维、钻箱子等游戏。

一次耿耿被临近的小水管吸引了,把小草、小叶放在水管中,水管中有水,小叶浮了起来。他静静想了想,又用小手去按小叶,看着小草和小叶顺着水流走。过了大约四十分钟,大家要离开了,他还不愿离去。

儿童通过物体的位置探索空间,通过物体的运动探索空间,通过不在视界中的物体探索空间,还通过弯曲的视界探索空间。他们由此得到空间感,形成空间概念。

这些都是空间的要素:直观的位置,直观外的位置,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这就是科学逻辑的起始点。

父母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多提供些类似的玩具,同时可以借这个机会让孩子认识各种几何图形,对日后学习几何学奠定兴趣基础。

弹力球是幼儿最初探索空间的最好东西。扔东西的动作虽然简单,但却非常重要。

八、秩序敏感期(2.5岁~4岁)

孩子进入秩序敏感期,表现为对事情完美、执拗。比如看动画片不能被打断、上楼梯时不能大人先上,否则必须退回来等等。这个阶段的孩子秩序感强烈,对物体摆放的位置、事情完成的顺序以及物品的归属等问题会有极强的“执念”,他会很坚决地维护他认定的秩序,不允许任何人随意改变。

分享一个案例:

儿子的秩序感我是偶然发现的。2岁5个月时,带他回爷爷奶奶家吃早饭,贝贝生气地冲着爷爷喊起来,小手向前伸着,很伤心的样子。我赶紧过来问他怎么回事 ,他说爷爷穿了爸爸的黄拖鞋!坚持要爷爷脱下来让我穿,原来他认为我第一天穿的拖鞋就是我的,不能搞错!于是,全家人重新换了一遍拖鞋。以后的三四天,只要一看见别人穿了那双黄拖鞋他就会大喊,直到人家脱下来才罢休。

一天,我骑车带贝贝去广场。他一下就记住了从家到广场的路,第二次再去时必须走上次的路。自行车也必须放在同一个停车场,并且必须“十分准确”地放在原位,车的姿势也不能有改变,否则就会闹。在外面吃饭,我的自行车也要象旁边的车子那样放:“爸爸,像这个自行车那样放,车把儿掉过来!”比看车的还严格。过马路远远看到红灯他就让我下车,直到绿灯亮了才让我走。

同自我意识的敏感期一样,这个敏感期对家长同样是个挑战—— 解决儿童的执拗问题,一是要理解,二是要变通,三是要成功。理解不是特别难,但变通需要智慧和技巧。只有变通得好,才能成功解决问题,才有随之而来的快乐。怎样掌握变通的技巧是我们一直研究的课题。

九、诅咒敏感期(2.5岁~5岁)

“臭东西”、“打死你”、“把你踢死去”, 这些听上去不文明的言辞出自三岁左右孩子之口的话,大可不必捉急。

这儿有一个案例和大家分享:

放肆的语言

马教师跟缇缇说“再见”,缇缇说“臭见”!杨老师问缇缇“下午好”,缇缇说“臭午好!”老师教芭蕾动作,回到家,缇缇大笑着说学了“八蕾”、“九蕾”、“十蕾”。

听了《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缇缇对“乡下佬”一词情有独钟,先是称姥姥、姥爷为 “乡下佬”、“乡下爷”,而后又把马老师叫“马老”。

那次午餐,缇缇不想吃饭,只想吃小王子麦烧饼,我说:“先吃饭,才能吃零食。”缇缇说:“这不是零食,零食是甜的。你这个笨蛋,真是个傻瓜。”这是那个故事里的对话,听得我们都笑了起来。

缇缇的话没轻没重,有时也让人伤心。前几天,缇缇刚知道了非典型肺炎的事情,对家里小阿姨说:“阿姨,你姐姐、你弟弟、你妹妹都得了非典型肺炎了。”小阿姨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有一次,我跟缇缇爸爸开玩笑,随口说了句“简直有神经病!”没想到正在旁边玩耍的缇缇接着说:“爸爸有神经病,还有高血压、低血压、心脏病、大脑炎、气管炎、心肌炎……”。

小阿姨想亲亲缇缇,缇缇盯着她看了一会儿,认真地说:“哎呀不行!你太丑、太矮、脸太黑、屁股太胖、腿太粗!”

早上,我搂着缇缇躺在被窝里,小阿姨进来故意说:“妈妈搂着这么幸福呀,羡慕死了!”缇缇说:“哦,你妈妈可没办法来,那你只好痛苦着吧!”小阿姨故作嚎啕大哭状,缇缇更是雪上加霜:“妈妈,你给她唱《小白菜》!”缇缇第一次听《小白菜》时,曾经伤心地大哭了一场。

缇缇非常羡慕大孩子,在小小孩面前有时自呜得意。每次遇到院里的木兰,缇缇都要明知故问:“木兰,你几岁了?”木兰乖乖地回答:“两岁半。”缇缇就说:“哎呀,你怎么还这么小呀!我都快愁死了,啥时候能长我这么高呀?”

再分享一个案例:

一天儿子冷不丁开始说起了脏话。问他跟谁学的,他说是班上的??这样说,连那个孩子说话的神态都模仿了出来。我赶紧告诉他骂人不对,他也就没再说。我也没太在意。但他偶尔会在玩得非常高兴时突然骂人,搞得我莫名其妙,真不知是怎么回事。

一次,在蒙校召开的家长会上,孙院长特别解释了这种现象,我才明白这是孩子在发泄!后来,他再骂人我也不太当回事了。有一阵子,贝贝每晚照例要骂一会儿,看到我不象以前那样坚决制止他骂人,他的骂声竟然更大,骂完还看着我坏笑。有次我问他为什么这样骂,他说:“大人这样骂我就骂!”此言一出令我哑口无言。谁让大人先骂了呢?骂就骂吧,发泄一下也好,心里不得病。看我不怎么在意,慢慢地他骂得少了,但每次骂完,总不忘冲我笑一笑,俨然一个胜利者的模样。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出自这个年龄段孩子我家妞这学期也“骂人”呢嘴里的“诅咒”,其实是他的无心之过——在学习语言的初期接触到了一些脏话或者带有攻击性的话后,被他发现语言是有力量的,于是,毫无观点不分场合的使用……

面对这种情况,父母只需适度引导、淡化,甚至可以忽略。为什么这样处理?我们从根源分析,当孩子发现语言本身是有力量的,尤其是有些话能够像利剑一样刺伤别人时,他只是在使用强而有力的语言来试探、发展自己的力量,观察别人的反应。因此,这时候父母反应越强烈,孩子就越喜欢说。

记住,这并不是孩子真正想表达的,慢慢等待这个阶段过去吧,一切都能够恢复正常。

各位朋友们,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明天继续

 亲子教育之关注孩子成长过程的敏感期(4)

www.jianshu.com

家人们,周末好

十、阅读敏感期(4.5岁~6岁,14岁之前)

阅读敏感期一般是在孩子4岁半到5岁半的时候来临,有些智力较好的孩子会提前,只要智力正常,一般不会超过6岁。6岁后的阅读相比于6岁前,孩子更难养成兴趣习惯,所以6岁前也称为儿童阅读的黄金期。

其次14岁前还有一次弥补机会,被称为儿童阅读的白银阶段,错过了之后孩子的自我阅读意识就会弱很多了。

美国著名生理学家玛莉安·伍尔夫通过研究儿童阅读时的大脑变化发现,儿童阅读是左右大脑两个区域都一起运行的,而过了这个时期,学习语言的能力开始退化,我们成年人在阅读时,往往是只有一个大脑半球在工作。

有兴趣读书的儿童与无兴趣读书的儿童在相同的时间里、相同的读书条件下去读同一种书,其结果必定会出现很大的差距。 所以说,捕捉这一决定性的阶段正确引导,关系到孩子的一生。

究其因果,孩子对阅读兴趣的产生、发展是与父母的引导,培养无法分开的。 当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敏感期内,对阅读发生兴趣后,其书写、认知能力便会自然产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不会觉得枯燥乏味。这一阶段建议父母多选择一些有趣的绘本读物,同时布置一个书香的居家环境,让孩子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将来才能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

临睡前读优美的书,让童年的心积淀生活的诗意。在这种诗意里,儿童发现着,创造着,成长着。

儿童在临睡前的读书需求,是一个普遍现象。可以给孩子读各种各样的书,写实的,科幻的,童话,但必须是大师们写的,逻辑严密的,语言优美的,适合儿童心灵发展的。

请分享一个案例:

每晚临睡前,女儿都让我给她唱歌或读诗。

今天还是老样儿,她选我读。第一首她选《蜻蜓》,第二首选《蘑菇》,第三首是《打翻了》,每次她都将《打翻了》说成太阳,因为这首诗的第一句是“太阳打翻了……”

读了一遍《打翻了》,她要求再读一遍,我读完后她又要求再读一遍,我边读边看着她,她的两只黑眼睛眨巴着,不知在想什么。

读完这遍,女儿突然对我说:“妈妈,应该太阳打翻了,金红霞流满西天;西天打翻了,……”天呐,她竟然发现了诗的韵律!正当我激动地要去亲她的小脸时,她又说:“妈妈,太阳打翻了,金红霞流满西天的‘西天’就是‘白龙马,蹄朝西’里唐僧西天取经的‘西天’。”

尽管此西天非彼西天,我也不愿再解释,总有一天她会弄明白这两个“西天”的区别,此刻我要做的是,给她一个紧紧的拥抱!我为她骄傲,为她的发现和配对而骄傲!

于丹说,亲子阅读很重要,亲子阅读重要的在于大人自己爱读书,他不是仅仅给孩子做陪读,拿着说你看哪些是要考的,哪些是要背的,如果大人觉得无趣,孩子觉得更无趣。家庭是一个人培养习惯的地方,能够培养起来一种良好的习惯,包括种花做饭,养鱼喝茶这等,只要自己动手,其乐融融,就是个好家风,所以说,好的家风教养从家庭开始。所以说,让孩子在有你的夜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多么温馨的记忆呀。

时常有不少爸妈费解,为何自己家里的孩子不爱读书?这很可能是因为错过了孩子的阅读敏感期,孩子对阅读的热情再也提不上来了。那么什么阶段是孩子的阅读敏感期?

如果你家孩子有这些特征的,就代表阅读敏感期来了:

 1.无论什么书都翻来看,无论能不能看懂都一本正经地看,能看懂的会反复看;

 2.凡是有书的地方,比如去到书店或图书馆,会热心地看个不停,一会翻看这本、一会翻看那本;

 3.喜欢听故事,也会时常编故事给大人听,想象力丰富;

 4.指着书上的字阅读,即使大多数时候看不懂,会自编发音上去。

阅读敏感期,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1、家庭要有阅读的氛围

如果想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家里大人是最好的榜样,请每天在孩子面前读书,受大人的影响,孩子会更乐意接触书本。家里最好提供读书的条件,比如孩子有读书的地方,并且不被打扰,有适合儿童阅读的儿童书,更有助于孩子养成兴趣。

 2、让孩子复述故事效果好

复述故事,培养的是孩子的记忆力、逻辑思维、表达能力、表演能力,一般来说,经常复述故事的孩子,语文水平也较高。不建议任务式的要求孩子,否则会阻碍孩子阅读的动力。尝试把自己当成虔诚的听故事的吧,孩子会越讲越起劲。

 3、阅读还能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孩子们在阅读和听故事的时候,他们往往喜欢将故事的主人公往自己身上套,甚至把自己当成了故事的主角,当大人对主人公越赞赏,孩子就会越希望自己就是那个人。主人公的正面言行和品德,也更容易渗透到孩子身上,让孩子的正面言行会更正面,负面言行会得以修改。所以说好书是一辆正能量收割机。

4、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应该读哪些书呢?

9个月-1岁

色彩鲜艳的大图案硬纸书,刺激大脑发育,大人通过让宝宝一边看,一边说出事物的名称,为宝宝说话打好基础。

1-2

大幅图画的图书,最好跟日常生活相关,比如炊具、电器、家具、宠物、玩具等,更利于孩子阅读和接触。

2岁-3岁

父母适宜给孩子阅读一些简短、有趣的故事,力求用孩子听得懂的口语表达出来,而不是书面语。

3岁-4岁

给孩子选择有细节和情节的故事,但注意最好还是以大量图片为主,图片能促进孩子的想象力,有助于孩子喜爱上阅读。

4岁-5岁

推荐有故事情节的连环画,比如《西游记》等,有情节有图案,不仅吸引孩子眼球,还能让孩子持续阅读下去。

5岁-6岁

这阶段孩子会对科学类的儿童故事比较有兴趣,有助于孩子思考,还能促进孩子的动手能力,当孩子有此类需求时要努力配合,否则孩子会由于各种阻力而放弃。

6岁-7岁

幻想类童话一方面能满足孩子想象力驰骋的需求,孩子还能在有趣和轻松中感受愉悦,有助孩子沉浸在阅读的海洋。

8岁-10岁

可以适当接触历史故事了,并且也到了孩子可以自由流畅阅读的阶段,让孩子养成独立看书的习惯吧。

10岁-12岁

除非是非健康类书籍,建议家长不要限制孩子的阅读类型,只要孩子喜欢,大可放开手,开卷有益有助孩子建立广泛兴趣,建立更全面的知识。

各年龄段让孩子阅读的大原则是:孩子喜欢看的就不要阻止,但在不同阶段父母可以推荐建议的方式,而不是强迫孩子一定要读哪类型的书。

总之,0-6岁是儿童的良好习惯(包括心理习惯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儿童各项能力的发展黄金期,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学习能力的发展,而让所有人梦寐以求的学习能力,却可以通过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开发90%甚至更多。

一般而言,一二年级孩子每年阅读量不能低于100万字(正常是100-200万字之间),二三年级每年不能低于200万字(正常是200-300万字之间),四五六年级每年不能低于300万字的阅读量(正常是300-500万字之间,有的阅读量大的孩子可以每年达到1000万字以上)。

6-12岁小学阶段的孩子,不可以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课本和作业里,是因为小学课本的单一性和肤浅性远远不能满足一个孩子大脑成长的需求。只有博览群书、海量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广泛涉猎百科常识书籍(如天文、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哲学、艺术等等百科知识),才可以让孩子的智慧不断成长,最终形成一种强大的发展能力。

各位家人们,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明天继续。谢谢大家观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