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出血量大,异体输血率高,围手术期失血量平均可达到 1000~2000ml,术后异体输血率达20%~80%;同时骨科大手术患者又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usembolism, VTE)的高危人群。因此要求医师在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更好地平衡抗纤溶药与抗凝血药的应用,既可减少患者的出血量、降低输血率,又不增加患者发生VTE的风险,保障医疗安全。止血与抗凝是骨科手术加速康复的重要内容。 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是一种抗纤溶药物。目前,大量研究均已证实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骨科手术围手术期的失血量并降低输血率,且不增加术后VTE的发生风险。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关节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组织专家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经过反复讨论和通讯修改,对骨科手术围手术期氨甲环酸与抗凝血药应用达成共识。 关节外科围手术期 01 髋关节置换 ① 静脉单次给药:切开皮肤前5~10 min,氨甲环酸10~50 mg/kg或1~3g静脉滴注完毕; ② 静脉多次给药:首次给药同单次给药法,术后24 h内每间隔3~6h给药1次(每次10 mg/kg或1 g); ③ 局部应用:氨甲环酸1~3 g局部应用; ④ 静脉和局部联合应用:静脉方法同单纯静脉应用,联合关闭切口前1~2g氨甲环酸局部应用 02 膝关节置换 ① 静脉单次给药:切开皮肤前(不应用止血带者)或松止血带前5~10min,氨甲环酸20~60mg/kg 或1~5g静脉滴注完毕; ② 静脉多次给药:首次给药同单次给药法,术后24 h内每间隔3~4 h给药1次(每次10 mg/kg或1 g),同时在多次给药的情况下推荐不应用止血带; ③ 局部应用:关闭切口前后氨甲环酸≥2 g或浓度≥20 mg/ml 局部应用,由于膝关节腔内容量相对较小,优先推荐应用10% 氨甲环酸; ④ 静脉和局部联合应用:切开皮肤前(不应用止血带者)或松止血带前5~10min,20~60 mg/kg或1~5 g静脉滴注完毕,术后24 h内每间隔3~4 h 给药1次(每次10 mg/kg或1 g),联合关闭切口前1~2 g局部应用。 脊柱外科围手术期 ① 静脉单次给药:切开皮肤前15 min,氨甲环酸 15~30 mg/kg或 1~2 g静脉滴注完毕; ② 静脉持续给药维持:首次给药同单次给药法,术中给予1~20 mg/kg·h维持; ③ 静脉多次间隔给药:首次给药同单次给药法,术后每间隔3~8 h给药2~3次(每次15 mg/kg或1~2 g); ④ 局部应用:闭切口前术区氨甲环酸浸泡,应用剂量1 g,浸泡时间为5 min; ⑤ 静脉和局部联合应用:切开皮肤前15 min氨甲环酸15 mg/kg静脉滴注,联合关闭切口前给予氨甲环酸1 g局部浸泡5 min。 创伤骨科围手术期 ① 静脉单次给药:切开皮肤前15~30 min给予氨甲环酸10~20mg/kg或1~2 g静脉滴注; ② 静脉多次给药:首次给药同单次给药法,3 h后或关闭切口前追加1次(每次10~20 mg/kg或1~2 g); ③ 局部应用:闭合骨折手术关闭切口前氨甲环酸2~3 g局部应用,于骨折断端周围筋膜下及肌肉内注射; ④ 静脉和局部联合应用:切开皮肤前10 min氨甲环酸1 g静脉滴注,联合关闭切口前氨甲环酸3 g筋膜下及肌肉内注射。 参考资料:《中国骨科手术加速康复围手术期氨甲环酸与抗凝血药应用的专家共识》(《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9年2月 第12卷 第2期) 整理编辑:骨科在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