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幅古画告诉你,原来古人这么过中秋……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19-09-13

转眼间中秋节就要到了,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在民间,人们把中秋节又称作八月节、仲秋节、拜月节等等,自古以来,文人墨客每逢此时多有灵感佳句,最打动人的正是那真切的团圆之景、深深的思念之情。

那么关于中秋节的说法,你可知道多少?是嫦娥奔月的故事,又或是吴刚折桂的传说?还是朱元璋起义等等之类传奇呢?

中秋节打哪儿来?

其实,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在我国古代的历法之中,农历八月十五日,正好是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与此同时,根据传统季节划分,一年的四季之中,每季都可以分为孟、仲、季三部分,秋天第个二月份便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节”。

四幅古画告诉你,原来古人这么过中秋……

《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就有围绕月亮展开的相关拜月传统。这样看来,它可能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并逐步传到了民间。中秋节是一种祭祀活动的前身,这在如今的一些祭月之中略微可见其中影子。

另有一种说法则认为中秋节和农业有关,是人们庆祝秋天收获的一种传统活动。而除此之外,其他故事则带有一些历史色彩。有人考证实际上这中秋节起源于隋末,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面对军中缺量少粮的情况,唐军裴寂看到天上的圆月忽然来了灵感,他把月亮“搬”进了食品里,发明了月饼,并将其作为军饷发放,解决了困扰大军时间已久的军饷问题。

当然,不管哪种说法更为准确,中秋节的确已陪伴了我们上千年。每到佳节到来,人们祭月赏月、点灯猜谜,各种各样的传统习俗让这个节日充满了人情味儿。

四幅古画告诉你,原来古人这么过中秋……

提到中秋想起啥?

人们眼里,中秋是个啥形象,提到赏月,大家都想到了什么?我们可以从一些书画作品中略观一二。

四幅古画告诉你,原来古人这么过中秋……

乍看这幅作品可能感觉不出什么,可若您仔细品味,却会发现图中人物自然而然显露出一种飘逸韵味。此画名为嫦娥执桂图,正是大名鼎鼎的明代唐寅之作。广寒宫阙旧游时,鸾鹤天香卷桂旗。自是嫦娥爱才子,桂花折与最高枝。整幅画卷都显得格外唯美。

四幅古画告诉你,原来古人这么过中秋……

同上面相比,这作品则是张大千的《嫦娥》。在张大千的笔下,嫦娥更透露出了一种亲切平和的亲民形象。他所画的对象,灵感就来源于生活中的百姓形象,嫦娥怀抱玉兔,伫立于此,我们似乎看到便是一幅安宁祥和的生活画面。

四幅古画告诉你,原来古人这么过中秋……

南宋马远的月下把杯图。相逢幸遇佳时节,月下花前且把杯。人们常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正好是中秋佳节,天上明月照耀山林,恰逢远方好友多年不见,于此时来访,这让有些寂寞的主人倍感欣喜。画面上的主人,一举一动都格外文雅,脚步轻盈,面如春风,周遭侍从相伴,姿态各异,整体画面给人一种温暖之感。山间无杂事,多半显得格外冷清,而在这中秋月圆之时,此地却透露出一种挡不住的热闹气氛。

中秋本就是一个团圆之时,人们将自己诸多的美好希望,或是对天上生活的一种畅想,或是对远方亲朋的相聚愿望,都寄托在了这个节日之中,这让我们的中秋变得愈发充满了人间真情。

四幅古画告诉你,原来古人这么过中秋……

清代陈枚的月曼清游图之琼台赏月,在这图画中我们见到正是中秋时,一群丽人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亭台楼阁内、林木花石间。本来应是一家团圆之时,可深居宫苑的她们又有哪里能真正为家呢?尽管衣食无忧,可精神上的空虚最难填满。圆月之时,一起赏月,从其凝望月亮的双眼之中,我们似乎可见其对美好团圆生活的一种向往之感。

当然,这些画作中的嫦娥等人物,很多人看起来可能感觉并不是特别符合心目中的审美观。实际上,中国传统画之中,我们更注重的是一种神似而非形似,用心看而不单单用眼睛欣赏,这样我们才更容易体会到书画作品中的美好意境。

那么中秋将至,你又想到了什么?又是否将和自己所思所想之人欢聚呢?祝您节日愉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