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请掌握阅读与作文的绝招!

 一静善斋一 2019-09-13

        从教三十年,专职教阅读与作文十年,经常感受到家长朋友的各种焦虑:“咱家的孩子阅读题扣分多!咱家的孩子怕写作文!该怎么办呀?”

         听到这些充满焦虑的话,比较熟悉的朋友,我就会真诚直爽地问:“你自己至少是高中或者大学毕业,那些阅读题你自己会做么?那些作文如果让你自己现场写,你会写么?”家长朋友也会很坦诚地回答:“大部分阅读自己也真拿不准;作文也不一定当场能写出来!”这是非常真实的现象,家长有那么多的学识,阅历深,见识广,遇到阅读与作文都觉得棘手,何况这些阅历和见识还比较浅的孩子呢?

如何检测孩子的语文学习能力

其实,那种感悟能力特别强,禀赋超常会应付语文考试的孩子毕竟是凤毛鳞角,一个班也就那么几个的。语文成绩好的孩子,一定有很好的阅读习惯,必定是读了很多书,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学多见的。孩子如果仅仅是在课堂上读读语文书,课外没有有效的阅读,家长平时又不注意语言环境的熏陶,那孩子就只会停留在认识简单的字、词、句的水平上的。什么有关读了文章后的启示,明白的道理呀,什么赏析好词佳句呀,他是真心不会思考感悟的,考试当然就大片丢分了。家长如果想了解自家孩子的语文学习 能力,可以让娃朗读文章。如果孩子读的时候抑扬顿挫,入情入境声情并茂,孩子的语文学习能力应该不会差到哪儿。如果孩子读书磕磕巴巴,连字词好多都不认识,朗读时平铺直叙,没有感情色彩,那么孩子的语文学习能力一定是令人担忧的。而且年级越高,差距就会越大,到初中就很被动了,会沦为学习的潜差生。

   海量的阅读支撑

  孩子的语文没学好,首先一定是阅读关没有过。语文课本只是浅浅的池塘,课外书才是广阔深邃的大海,海阔才能凭鱼跃!学课本的单一性和肤浅性,远远不能满足一个孩子的大脑成长的需求。只有博览群书、海量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经典,广泛涉猎百科常识书籍(如天文、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哲学、艺术等等百科知识),才可以让孩子的智慧不断增长。阅读决定未来人生高度:没有海量阅读支撑,只会饿死天赋,制造短命高分。

做好读书笔记,多读多背多动手

还有一种现象:很多同学心里多少都有个小疑惑:为啥我也喜欢看些书,可是一到写作文的时候就束手无策了呢?原因可能是——读得不够切己。

 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请注意这个“破”字,读破的意思就是要把书读熟,要消化。如果没有这个“破”字,只是读书万卷,恐怕杜甫也未必会成为下笔有神的诗圣。

    大家都知道语文学习重积累,那么,把真心喜欢的词句,一定要通过某种方式积累下来,最直白的方法就是摘录,如果这一步没有做,就没有做到读转写的第一步骤,后面的基本都是失败,简言之:要动手

  举个例子,有的同学爱读动物书,读了一小时,你问他最喜欢哪种动物,哪个情节?这动物你为什么喜欢,因为长得可爱还是什么?那句话是这么说的?如果你能准确说出来就比较好,如果能凭记忆把这句话写得完整就更好了。

   读书,能这样仔细地咀嚼,那么你就能从中掌握写作的规律,文章中好的语言也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里。这样,读和写之间的渠道,不就畅通了吗?

    积累书面语言,还需要一个语言环境去学习。

    这个语言环境到哪里去找?一本本书、一篇篇文章向你敞开着。但是,只是读一读、看一看还不行,记不住,不能变成自己的语言。这就需要做到熟读背诵。文章背得多了,背得熟了,就会在规范的语言环境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病句便可以渐渐地少了,干瘪的语言便可以渐渐地丰满起来。而且,在不知不觉之中,你会受到你所喜爱的那一类文章的熏陶,使你的作文也渐渐有了自己的特点。

    我们都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作文的技法明白的“天花乱坠”,谋篇布局的技巧“铭记在心”,但看到了个东西,想表达自己的感情,却张口不能言,为何?没词儿没有句儿呗。同学们如能抓紧记忆的黄金时代,在大脑里储存一二百篇文情并茂的好文章(古文最好),就不愁肚里没词儿句儿了。不善于在读书过程中吸取思想和知识的营养,这也是多读而不善写的一个重要原因

     只有多阅读,用心积累。高质量的输入,内化感悟后,才有精品输出,愿孩子们努力后,都能口吐莲花,文采斐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