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门颂》临摹解析(5)

 陇上撷英斋 2019-09-13
平行、并列笔画的处理
如果在字中出现并列或平行的笔画,或者字是对称结构,抑或是由相同的两部分或三部分组成,此时就要注意到变化。一种是单纯的笔法变化,一种是通过笔画来影响结构的变化,归根结底仍然是笔法的变化。
在汉隶名品当中,《石门颂》的笔法变化最为繁复,而且在篆意的统摄之下,看起来虽极为单一,而实质上却最为丰富,正所谓“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在这里,我们以几个字为例来加以剖析。
“心”字(见图一)有三点,中点处理成短竖画,起到平衡和稳定整个字的作用,左右两点对称中有不对称。“受”字(见图二)有并列的三点,前两点靠近,第三点略远,看似无心,实则有意。此字用笔小动作极多,值得玩味。“顺”字(见图三)左“川”部并列三笔,首笔为弯弧性,充满张力,“页”部上方横画收笔略有上翘,保持了平衡,使得整个字极其开张,气势不凡。
“坤”字(见图四)三笔皆为“乚”,竖画起笔不同,中间竖画劲健饱满,使得整个字充满正气,左侧疏离、右侧放出,各呈其态,尽得分会离合之妙。“荒”字(见图五)上密下疏,上部多为横画,下方为竖画,对比明显。最下方三笔类似一个“坤”字,处理各不相同,中竖画仍然保持垂直,左收而右放,突出了气势,使整个字静中有动。
“北”字(见图六)为左右对称结构,左大右小、左疏右密、左伸右缩、左斜右正,差异组合,十分有趣。“官”字(见图七)的变化体现在两个“口”部,上小下大、上密下疏、上方下圆,自然生动。从整体上来看,形成了明显的节奏感。
“临”字(见图八)中有三个“口”,各不相同,大小有异,有正有斜、有伸有缩,构成一个“有序列的整体”。“涩”字(见图九)中有三个“止”,对比来看,大小松紧、收放轻重,各见差异,这种用笔之变,在《石门颂》中时时可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