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缺铁性卒中的急性期管理

 压下影响力基本 2019-09-13

1.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定义

2.缺血性卒中患者急诊评估及诊断

推荐意见:

怀疑缺血性卒中患者入急诊后尽可能在 30 min 内完成头颅影像学检查(Ⅰ类推荐,B级证据)。

急诊评估推荐血糖、肾功能、电解质、含血小板计数的血常规、含INR的凝血功能、心肌缺血标志物,并予以床边心电图检查。但不应由于等待结果而延误溶栓。对于绝大部分患者,在溶栓治疗前需要得到的结果是血糖(Ⅰ类推荐,B级证据)。

有条件的医院在6~24 h 时间窗内,推荐符合前循环大动脉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 CTP或DWI及 PWI 后,按照两个RCT(DAWN研究和DEFUSE 3研究)入组标准筛选,进行血管内治疗(Ⅱa类推荐,B级证据)。

使用多模式影像筛选起病时间不明确(包括醒后卒中)的患者进行静脉溶栓获益尚不明确,应限于临床试验中使用,不作为常规推荐(Ⅲ类推荐,B级证据)。

有必要使用多模式影像应尽早进行,避免延误静脉溶栓时间(Ⅱb类推荐,B级证据)。

在 6 h 时间窗内使用灌注成像(CTP或 PWI)来选择血管内治疗患者获益尚不明确 (Ⅱb类推荐,B级证据)。

在6~24 h 时间窗内,推荐符合前循环大动脉闭塞的AIS患者进行CTP或DWI及PWI 成像后严格按照两个RCT(DAWN研究和DEFUSE 3研究)入组标准筛选进行血管内治疗(Ⅱa类推荐,B级证据)。

推荐基于CT的ASPECTS评分,为血管内治疗提供参考;但是AIS的再通治疗的决策医师必须进行正规的NIHSS评分和ASPECT评分培训,验证一致性后才能在临床中使用(Ⅱa 类推荐,B级证据)。

对表现为神经功能障碍的急性起病患者, 应尽快完成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病史采集包括起病特点、发病诱因、最后正常时间、既往病史和用药史等。

体格检查包括生命体征评估和一般体格检查,推荐使用NIHSS量表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Ⅰ类推荐,A级证据)。

3. 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管理流程

摘编自: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节选版)—— 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管理 中国卒中杂志(权侵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