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和刘邦不是不共戴天的仇敌吗,他还会给刘邦留遗产,这句话听起来是天方夜谭,但事实上却真的存在,事情其实是这个样子滴。 项羽,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大约是个军事天才,他所创造的骑兵突袭战术,比起匈奴也毫不逊色,可惜的是,老天爷没给机会,让他跟当时最强的匈奴大战一场,否则,还真不知结果会怎么样呢。 后世也因他骑兵战术运用的好,将他称为兵家分支,兵形势派的代表人物,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么,项羽就这点本事吗? 当然不是,大家伙可能没注意到,这个小时候不爱读书,不爱练武的项羽,还真像开了挂似的天纵奇才,武功上“羽之神勇,千古无二”也就算了,可他居然在政治上也是个天才,为什么这么说。 众所周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管理,废除了分封制,而取代以郡县制。 郡县制的好处是,郡守、县令都由中央委派,并不世袭,干得好就干,干不好随时可以罢免,相当于政府的雇员,只是个公务人员,不像分封制,长久经营一个地方,根本不给机会让你的权势坐大,这样一来,地方上的行政权力就完全由中央管理了。 简单点说就是这样,从根本上讲,郡县制显然是优于分封制的,现在有些人又沉渣泛起,大谈什么秦始皇如果不施行郡县制而是施行分封制,即便二世皇帝再混蛋,以他秦国的底蕴,也不会二世而亡的,所以他们将秦始皇的失败归之于施行郡县制。 几千年前的论调又拿到现在来博眼球,可真是昏了头了。 如果单以政治制度讲,秦始皇的失败并不在于施行郡县制,而是在于推行的过急,上千年的分封制一下子改成郡县制,弯子转的太大,根本没有过渡的时间。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他得讲究个方式方法。那么我扯这么多又跟项羽有什么关系呢,这正是我之所以说项羽是天才的原因啊。 其实项羽推翻秦国以后,就开始推行自己的治国理想了,什么理想? 秦始皇推行郡县制过急,所以导致灭亡,说明现在推行郡县制还不是合适的时候,可要完全回到周朝的分封,那又是开历史倒车,逆潮流而动,一定会为天下人所不齿,看起来左也不是右也不是,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项羽的政治天才就充分表现出来了:既然两者都不合适,那我就取其中而居之。 于是大会诸侯,一改秦始皇帝王君临天下的做法,开创了以霸主治天下的模式,上层推行分封制,分封十八路诸侯,可下面呢,在基层,还是沿袭秦始皇时期的郡县制。 而且各路诸侯的主要官员,都由朝廷委派,也就是由他亲自审核使用。 简单点讲,这一招可了不得,利用自己强大的军事优势,将中央的触角伸到地方,逐步削弱地方诸侯的权力,等于是软刀子割人,还让你察觉不出来。 仔细想想,这一招高明不,反正绝对不是范增想出来的,本来一个很好的过渡方法,可惜的是,就是因为项羽性格上的原因,分封的时候出了点岔子,搞了个亲疏不公,从而导致诸侯不满,麻烦就一天比一天多了。 咱们假设一下,如果他公平一些,分封的时候慎重考虑,平衡一下各方面的关系,能再多争取一些时间,等中央完全控制地方之后,那么项羽,或者他项氏家族的江山绝对就坐稳了,可惜的是,他就是在关键的时候犯了个致命的错误,从而丧失了得到天下的最佳机会。 分封之后,诸侯不满,天下大乱,刘邦呢,则乘势而起,用四年时间打败项羽,夺得天下,他得到天下以后,对项羽并没有全盘否定,项羽这个治国的理想,就像特意留给他的遗产似的,刘邦几乎原封不动的继承下来,西汉初期,也是分封与郡县并行,这不就是项羽的发明吗。 由此可见,项羽虽然最后被刘邦打败自杀,却还是给刘邦留下一笔珍贵的遗产,而刘邦呢,也靠着这笔遗产坐稳了江山,从而开创了繁华的大汉帝国。 可后世能承认这跟项羽有关系吗,不过归功于汉高祖刘邦天纵英才而已。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关注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