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朝“恩荫制”的福利待遇丰厚?浅谈下宋朝“恩荫制”的积弊之旅

 思明居士 2019-09-16

序言:

封建时期的选官制度五花八门,但究其根本的话,基本上都是为了能够更好的维护统治者利益而设,唐朝“恩荫制”的出现亦是如此,旨在为一些做出特殊贡献的官员谋取福利,激励官员更为尽忠职守,但并非“常例”,而且只“荫”一人,然而到了宋朝,“恩荫制”却俨然演变成了“定例”,范围更广,“荫人”数量更多不说,还形成了一个宋朝官员福利待遇丰厚,宋朝自身却“积弊成疾”落下了病根的尴尬局面。

宋朝“恩荫制”的福利待遇丰厚?浅谈下宋朝“恩荫制”的积弊之旅

宋朝文武官员素描插图

宋朝“恩荫制”的福利待遇有多丰厚?

所谓“恩荫”,在封建时代的意思是“承蒙皇恩、受其庇护”;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也就是“大树底下好乘凉”,形容有所依仗,办事会更加方便一点;大家也可以理解为宋朝的皇室把自己当成了官员的“靠山”。

据《宋史·志第一百十二·选举五》中的记载:“太祖初定任子之法,台省六品、诸司五品,登朝尝历两任,然后得请。”

意思就是宋朝初年,在宋太祖赵匡胤所推行的“恩荫”制度中,明确表示只要门下、中书、御史台等各“台省”官员的品级达到了六品及以上,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以及中外筦库等诸“司”官员的品级达到了五品及以上,并且连任两届后,便可以获得“奏荐”的资格。

从而让自家宗室的子弟也获得入朝为官的机会,换句话来讲,也就相当于一种变相的“官职世袭制度”,而且还不是一个人,对于那些高级官员而言,一下“奏荐”十余个都是常有的事。

咱们先拿宋朝御史台中的“太常寺少卿”来举例,作为宋朝官职体系中的一个正六品的官职,其主要职能仅仅只是“在宫廷举行宗庙祭祀活动时,带领斋郎整理揩拂神座与幕帐,迎送神主”,仅此而已。

但就是这样一个职能简单的职位,其都可以具有“恩荫”的资格,大家说宋朝的“恩荫制”福利待遇丰厚不。更别提这还只是低等官职,宋朝“恩荫制度”下高等官职的福利待遇更好。

宋朝“恩荫制”的福利待遇丰厚?浅谈下宋朝“恩荫制”的积弊之旅

宋朝开国名将曹彬画像

就好比《宋史·列传第十七》中的记载:“曹彬咸平二年,被疾。六月薨,年六十九。赠中书令,追封济阳郡王,谥武惠;且赠其妻高氏韩国夫人;官其亲族、门客、亲校十余人。”

意思就是在咸平二年六月,为北宋立下赫赫战功的开国名将“曹彬”因病去世后,除了例行的追封以外,宋真宗赵恒还额外追赠曹彬的妻子“高氏”为韩国夫人,另外,又收录了曹彬家族中的亲族、门客、以及亲校等十余人入朝为官。

再比如,据《宋史·列传第十六》中的记载:“李继隆卒,年五十六。以其子昭庆为洛苑使,从子昭囗、昭逊,并为内殿崇班。又录其门下二十余人。”

意思就是在“景德二年”,北宋名将“李继隆”去世之后,宋真宗赵恒又一次实行“恩荫”,将李继隆的长子“昭庆”设为“洛苑使”,李继隆的庶子“昭口”、“昭逊”也不例外,均赐予“内殿崇班”的职位,同时还收录了李继隆门下的门客二十余人入朝为官。

要知道,这所谓“内殿崇班”虽然暂时只是一个“正八品”的小官,但是其胜就胜在“内殿”这两个字上,是可以直接参与到国事政治中的“京官”,如果不是皇帝的亲信的话,基本上是不可能获得这个职位的。

宋朝“恩荫制”的福利待遇丰厚?浅谈下宋朝“恩荫制”的积弊之旅

宋朝“节度使”示意图

而且,如果李继隆的这两位庶子争气,再立下战功的话,之后的升迁之路必定是一路畅通,升迁到代表宋朝武臣巅峰的“节度使”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至于李继隆长子“昭庆”的那个“洛苑使”就更不用说了,虽然其起点也仅仅只是一个“同六品”的官阶,但是这个职位的意义可不一般。

据《宋史志第一百二十二职官九》中的记载:“洛苑使转西作坊使,有战功转左藏库使。文思转左藏库使,有战功转右骐骥使。”

意思就是只要只要坐满一任,就可以自动升迁至西作坊使,有战功的话更是会直接升迁到“左藏库使”,下一任同理。

因为,在宋朝的武臣官阶体系中,不论是“洛苑使”、还是“文思使”、“左藏库使”、甚至是掌管“神策军”的“右骐骥使”,都是“升阶迁转之职位”,意思就是磨练武将的“官职”,其最终结局早已经注定了会是“位高权重”的武将。

宋朝“恩荫制”的福利待遇丰厚?浅谈下宋朝“恩荫制”的积弊之旅

推行“恩荫制”的宋太祖赵匡胤画像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宋朝统治者如此看重“恩荫制”,大肆提升官员的福利待遇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稳固宋朝的政权。

众所周知,唐朝的虽然也有“恩荫制”,当时称之为“门荫”,但是据史书上的记载,唐朝的“门荫”制度而位高权重的大臣十分少见,唐朝史料有记载的也仅仅只有褚遂良、姚崇、以及李吉甫、李德裕父子等数人而已。

据《唐会要用荫》中的记载:“三品以上大官可荫及曾孙,五品以上荫孙,被荫之孙品阶降荫子一等,曾孙又降孙一等。”

不但在官员官职上有所限制,而且在数量上也有着严苛的限制,除三品以上以外几乎只可以荫一人, 而且还是孙子一辈的,在时间上就拉长了“奏荐”的时长区间。何况还“不着为常例”

宋朝“恩荫制”的福利待遇丰厚?浅谈下宋朝“恩荫制”的积弊之旅

唐朝的爵位等级制度

但是,唐朝的“门荫制度”,是建立在唐朝原本就有的亲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县侯、县伯、县子、县男等九等“世袭爵位”制度的基础上才得以推行的。

故而,对于唐朝的一些贵族阶层来讲,光是“爵位世袭”就已经足够保证他们的“利益”了,也就意味着这些贵族即使没有这“门荫”福利,也能够安安分分的尽忠职守,尽臣子之职责。

换句话来说,唐朝并没有利用“门荫”来拉拢这些“贵族阶层”的必要,在唐朝统治者的眼中“门荫”制度也仅仅只是一个激励普通官员或者是科举仕子的手段罢了。

宋朝“恩荫制”的福利待遇丰厚?浅谈下宋朝“恩荫制”的积弊之旅

宋朝的政治体系

然而,宋朝的统治体系与唐朝的统治体系却大不一样。

在宋朝的政治体系中,是没有“爵位世袭”这么一说的,也就是说,宋朝的贵族阶级或者封建地主阶级已经丧失了“世袭爵位”和“封户”的特权,这对于那些贵族阶层的利益需求而言,无异于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试问在丧失了这些特权之后,如果这些贵族阶层坐大,大家说他们会不会起兵谋反,或者暗中贪污腐败,影响宋朝政权的稳固?不用多想,肯定会有人不安分的。

所以,为了能够弥补这个“漏洞”,使得宋朝朝堂之上的中高级官员能够“世守禄位”,全心全意的为宋朝统治者服务,宋朝统治者只能是通过推行“恩荫制”,并大肆提升官员的福利待遇,借以达到拉拢中高级官员的目的。

宋朝“恩荫制”的福利待遇丰厚?浅谈下宋朝“恩荫制”的积弊之旅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画像插图局部

就好比“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典故,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吧?

试问如果没有“恩荫制”这样丰厚的福利待遇条件为交换条件的话,单凭宋太祖那几句话,一杯酒,就能轻轻松松的从这些手握重兵的“将领”手中拿回兵权吗?

显然是几率不大,毕竟这些兵权可都是这些“将领”身居要职的根基呀,在封建时期那残酷的“朝堂党派斗争”面前,如果手头上没有实权,仅仅只有一个“虚衔”的话,其所面临的结果,相信大家不会想不到,除了被排挤出朝堂之外,几乎也就没别的可能了。

另外,北宋初年刚刚结束“五代十国”诸侯纷乱割据的乱世局面,百废待兴,对于一些贤良官员的需求势必是巨大的。

宋太祖赵匡胤迫切的需要大量官员,借以来辅佐他完成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实现大一统,并尽快使“政治体系”正常的运转起来,那么“丰厚的福利待遇”自然是少不了的。

而“恩荫”制度的推行,对于普通百姓中的那些以“修身,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有志青年来讲,无疑就是一个十分有吸引力的条件,既有丰厚的福利待遇,还能变相世袭,“荫”及子孙后世。

之后这些臣子享受了福利,自然也就会更加尽心尽力的为宋朝统治者服务,尽忠职守,增强宋朝“政权”的稳固,以及促进“大一统”进程的迅速发展了。

宋朝“恩荫制”的福利待遇丰厚?浅谈下宋朝“恩荫制”的积弊之旅

宋朝官员交好画像

又是什么原因,让宋朝在推行“恩荫制”之后,却“积弊成疾”,落下了“病根”呢?

诚然,“恩荫制”所带来的如此丰厚的福利待遇,自然是让宋朝官员更加尽忠,但是时间一长的话,后世官员还能否职守可就说不定了。

大家想啊,宋朝的官职空缺就那么多,数量上是已经固定了的,而宋朝的“恩荫制度”却让原本一些重臣的“家族子弟”及“门客”都能入朝为官,而且有的还身居要职,就好比前文提到过的“李继隆长子昭庆”那个案例。

继而,等这些子弟再次发展起来后,势必也会另外开枝散叶,就又会“奏荐”更多的家族子弟承蒙“恩荫”,久而久之,岂不是单凭“家族关系”就完全可以组建成一个独立的“政治党派”了?

另外,据《续资治通鉴》卷第三十中的记载:“伏睹文武以郊禋,诞节补任子弟官者,多年在幼稚,坐食廪粮。阅笔有穷经潦倒之士,下官沉滞之人,常增浩叹。”

意思就是到了后期,那些凭借着“恩荫制度”被“奏荐”上位的家族子弟,有的甚至还只是个小孩子,诗书礼教一窍不通,只是空占着官职领取俸禄,反而把真正的有识之士给排挤在了官场之外。

还是那句话,毕竟宋朝的“职位空缺”就那么点,有人上位了,其他人自然就只能在旁等着。

宋朝“恩荫制”的福利待遇丰厚?浅谈下宋朝“恩荫制”的积弊之旅

由此也就诱发了两个很严重的问题,一是“社会公平被破坏”,二是“官员素质被降低”。

  • 先说这第一点:“社会公平被破坏”

很明显,“恩荫”制度固然对拉拢中高层官员,稳固政权的统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其“方便快捷”的特性却让很多大字不识几个的小孩子都能入朝为官。

可是,“恩荫制”这种“便捷”的入仕途径,对那些历经数年寒窗苦读的贫苦仕子而言,无疑是极为不公平的,到后期更是已经达到了一种“政治格局”被官僚家族所垄断,致使政治板块固化、家族化,就连寒门仕子的上升路径也面临被切断的地步。

打个比方,某一个仕子好不容易通过科举考取了功名,准备大展宏图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时候,却尴尬的发现另外一个不学无术的人却早已经通过“拼爹”,先人一步赢在了起跑线上。

把一些比较重要的职位占据的一干二净,剩下的也仅仅只是一些无关痛痒的闲差,对于政治事务根本就插不上手。

而且,动辄就是一整个家族的宋朝官僚体系,对于势单力孤的“贫苦仕子”而言,也是十分的不友好,政治意见相同还好说,试问如果政治意见不同,有几个“贫苦仕子”能说得过别人一整个家族那么多张嘴的,两者相比,高下立判。

宋朝“恩荫制”的福利待遇丰厚?浅谈下宋朝“恩荫制”的积弊之旅

宋朝官员上朝插图

  • 再来说说第二点:“官员素质被降低”

据《庆元条法事类》卷二《荫补荐举格》载:“仅逢朝廷大礼典,宰相可门荫十人,执政官可门荫八人。荫补之滥,仁宗时左正言孙沔说:“不限才愚,尽居禄位,未离襁褓,已列簪绅。”

意思就是在宋朝的一些庆典活动上,光宰相一个职位就可以举荐十个人,其它职位也动辄就七八个,“恩荫制度”已经盛行到了一个泛滥的地位,宋仁宗执政只是,宋朝谏官“孙沔”就曾向宋仁宗直言上谏,说现有的“恩荫制度”已经达到了一种不论才学,也不管年龄,只要有人就能做官的地步。

毫无疑问,宋朝的吏治水平势必就会因为不学无数的官员太多,从而导致整个官员群体的文化素质迅速降低,长此以往下去,庸人当权,尸位素餐之辈自然也就只会越来越多。

这对于宋朝整个政治体系而言,所造成的破坏几乎是致命性的,试问如果民间出现了问题,可朝廷却始终拿不出合适的解决办法,会造成什么结果?

宋朝“恩荫制”的福利待遇丰厚?浅谈下宋朝“恩荫制”的积弊之旅

方腊剧照

只会是失去民心,继而导致百姓对政权不满情绪计划,甚至是发动农民起义运动,就好比北宋晚期于宣和二年十月初九由方腊所率领的“方腊农民起义运动”。

不正是因为对朝廷腐败无能的不满才爆发的吗?否则也就不会在短短时间之内就获得了数万百姓的支持,一路攻城略地,甚至发展到了百万人之多,威震整个东南地区。

结束语

综合以上笔者的种种言论,不难发现,宋朝的“恩荫制度”,固然能解决宋朝初年一时的燃眉之急,但是由于宋朝统治者未能及时止损,致使宋朝的政治体系在“公平性”以及“文化素养”上都出现了巨大的漏洞。

因此,也就导致宋朝在政治体系的管理上,出现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不良发展因素,致使朝廷官员各个都千方百计的通过“拼爹”、“拉关系”等等途径来满足自己的利益需求,忽略了对于基础的“稳定工作”,继而也就致使宋朝的政治体系在“恩荫制度”的影响下“积弊成疾”,落下了一个无法挽回的病根。

同时,宋朝“恩荫制度”对吏治的破坏,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无疑更是一个十分具有借鉴意义的“前车之鉴”,无异于一个高高挂起的警钟。

时刻提醒着我们万万不可盲目的追求结果,而是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去“干实事”才行,这才是最大的进步。

需时刻警惕!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