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世袭制”的县令家族:掌管地方600年,朝代更替只有县令不换

 鹿文康金 2021-08-07
提起世袭,或许更多人想到的是皇位、王位、爵位等,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你能想象得到县令的职位也会发生世袭吗?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人们都没有停止过对官职、权力的追求,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铁饭碗”更是炙手可热。

县令的官职虽然不大,但毕竟是一方水土的父母官,在古代没有选举制度,从秦朝的郡县制开始,基层地方官员大多是由中央任命。

但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个家族,他们担任一方土地的县令职务,长达六百年,皇帝的更换没有影响到他们家族的地位,甚至就连朝代更迭都没有影响到这个家族的地位,这个家族可以说是相当厉害。

被世袭的县令

县令一词最早起源于战国时期,秦朝郡县制确立以后,县令一词也被官方确定下来,是一县之长,不仅要掌管一个县的治安,包括百姓的生产、生活、财务等各方面都要管理,县令是国家治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县令也是经常出现在各种影视作品中,历史上著名的陶渊明、狄仁杰、程凤金等人都曾担任过县令的职务。

历朝历代根据国家政策的调整,县令一职的地位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变化,县的划分不断变化着,县令的地位也是八品到五品不等。

中国两千年封建王朝,虽然县令的地位、实际统治范围、产生方式甚至是称呼都或多或少的发生变化,但是县令一职自始至终都是存在的,甚至到北洋军阀的统治时期,县令也是存在的。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一个王朝繁盛最多也不过二三百年的时间,但是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个家族,他们担任一方水土的县令职务长达六百多年,县令的职务遭到世袭已经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更何况他们还世袭了六百多年。

而这个家族便是孔子家族,是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圣人的后代。

延续千年的孔子家族

有人说,什么事发生在孔子家族中都不奇怪,这个家族就是这样特殊的存在。话说,孔子家族为何繁盛不衰,甚至是到今天,孔子家族传承了80余代,后代300万人。

首先便是孔子名气大,在封建王朝的两千多年里尤其是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统治者一直供奉儒教为国教,甚至每年亲自供奉孔子,孔子和四书五经在当时文人中的地位更是不言而喻,在此情况下,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优待孔子后人,会对他们进行免税等优惠政策。

除此之外,孔子家族自然是受儒家文化熏陶最严重的地方,孔子的后代们都极其重视家谱的修订,到20世纪90年代,曲阜当地的孔氏家族已经传到80代“佑”字辈,而孔子家族的家谱更是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

并且,孔子家族能存在两千多年繁盛不衰这也与孔子家族的家风有着密切的关系,孔子的后人本就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除此之外孔子家族内部还拟定了孔子家规、家训,这对后人行为的约束也起了关键作用。

历朝历代备受厚遇

汉高祖刘邦时便册封了孔子八世孙世袭爵位,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孔子后代的地位更是大大提高,孔子后代的爵位也被世袭传承下来。

皇帝们希望通过对孔子后人的礼遇,来展现自己对儒家、对读书人的尊重,以此维护自己在读书人心中的地位。

而到了宋朝时期,众所周知宋朝重文轻武,文人和孔子的地位更是空前的提高,宋仁宗封孔子的后代为衍圣公,定位世袭公爵,而这个封号也是代代传承,直到袁世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才被废除。

明朝时期,朝廷对孔子的尊崇远超前代,衍圣公的地位更是不断提高,一跃从开始的四品成为了一品,位列文武百官之首,享受免除赋税和免除杂役的特权。

当然,对于孔子的故乡,大家都知道孔子的故乡在山东曲阜,那里还有孔府、孔庙、孔林,分别是孔子后代居住的地方、孔子供人供奉的地方和孔氏家族的墓地,而这三孔不仅是彰显孔子家族地位显赫的标志性建筑,还在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早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就觉得孔家历代居住的地方由别人来管理是对孔子的不尊重,因此强烈建议由孔子的后人管理孔府所在的县。

元朝时实行行省制度,山东属于“中书省”因此在当时应当是由皇帝直接管辖,为彰显孔子家族的特殊,皇帝亲自下令,任命孔子后代为曲阜一带的县令。

后来每次县令的任免都是皇帝亲自参与,但任免的县令的人都是孔子家族的人,而这一传统延续了600年之久,到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才被彻底废除。

清朝时,衍圣公已经官职一品,实在晋无可晋,在此情况下清朝统治者便许诺了孔子家族更多的特权,比如说可以在皇宫中骑马,可以在御道行走等等。

小结:

总的来说,孔子家族之所以能够繁盛不衰很大程度上都是蒙了孔老夫子的荫蔽,而以孔老夫子和儒家、儒家经典的地位来看统治者厚遇孔子后代也是无可厚非。

当然,正所谓现代很多人的调侃“富不过三代”,孔子家族能够一直繁荣也与家族内部严格的家训,对后人的管束具有极大的关系,毕竟家族百年基业也有可能败于一个败家子。而孔子家族内部也是向来重视对子孙的教育。

如今,孔子学院在世界遍地开花,中国科技水平不断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的同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更是饱受关注,孔子早已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标志,而我们更应该吸取儒家文化中的精华部分,继续发扬光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