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即'传统中医'或'传统中医药')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代用品,主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1行气;陈皮、青皮、枳实、枳壳、木香、沉香、腹皮、香附、乌药、降香、佛手。 2补气;人参、黄芪、党参、白术、山药、大枣、甘草、黄精。 3温阳;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鹿角霜。 4补血;当归、白芍、阿胶、熟地、首乌、鸡血藤。 5清热;二花、连翘、公英、鱼腥草、重楼、白花、蛇舌草。 6散寒;麻黄、桂枝、羌活、生姜、苏子、防风、辛夷、白芷。 7泻火;石膏、黄芩、粉、知母、栀子、夏枯草。 8凉血;生地、丹皮、地骨皮、赤芍。 9散热;柴胡、薄荷、蝉蜕、葛根、菊花、升麻。 10澡湿;黄连、黄柏、龙胆草、胡黄连、白藓皮、苦参。 11化湿;藿香、佩兰、厚朴、砂仁、白豆蔻。 12渗湿;茯苓、薏仁、猪苓、泽泻、车前子、葶苈、茵陈、赤小豆。 13寒痰;半夏、南星、白芥子、白附子。 14热痰;川贝、瓜蒌、双皮、浙贝、天竺、海蛤。 15瘀症;三七、血竭、川芎、丹参、红花、桃仁、元胡、坤草、水蛭、牛膝。 16燥症;麦冬、天冬、沙参、玄参、玉竹、百合、龟板、鳖甲、枸杞。 17安神;柏子、远志、合欢、枣仁、夜交藤、龙骨、牡蛎、琥珀、朱砂。 18咳喘;杏仁、紫菀、冬花、百部、前胡、桔梗、苏子、旋复、枇杷。 19助阳;巴戟天、补骨脂、杜仲、锁阳、肉从蓉、菟丝子、狗脊、鹿茸、骨碎补 、仙茅、续断、益智仁、淫羊藿。 20平肝;钩藤、僵蚕、全蝎、天麻、蜈蚣、石决明、羚羊角。 21止血;白芨、乌贼骨、仙鹤草、血余炭、棕榈皮、地榆、槐花、蒲黄、茜草根。 22 收涩;赤石脂、芡实、石榴皮、乌梅、五倍子、五味子。 23攻下;大黄、芒硝。 24润下;火麻仁、郁李仁。 25祛暑;青蒿、香薷。 一、药性之最止痛之最———元胡 止血之最———三七 补阳之最———鹿茸 补阴之最———女贞子 降气之最———沉香 生津之最———石斛 温痰之最———半夏 平肝之最———羚羊角 退黄之最———茵陈 祛风之最———独活 安神之最———枣仁 温里之最———附子 补血之最———当归 补脾之最———山药 消食之最———神曲 清痰之最———贝母 辛凉之最———薄荷 攻下之最———大黄 凉血之最———犀角 理气之最———枳实 清热之最———石膏 泻火之最———黄连 舒肝之最———郁金 活血之最———丹参 补气之最———人参 水渗湿之最———茯苓 清热解毒之最———银花 芳香化湿之最———藿香 芳香开窍之最———麝香 重镇安神之最———朱砂利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我是养生中医说,每天分享中医知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