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延镇守汉中40年无事,为何姜维却连30天都守不了

 数字人生6688 2019-09-17

公元263年八月,曹魏政权派钟会、邓艾和诸葛绪,共18万军队,兵分三路,大举伐蜀。

汉中作为益州的门户,地位极其重要,刘备在夺取汉中后,任命大将魏延为汉中太守,镇守于此,10年不失。
为什么一直固若金汤的汉中,在此战中不足一月便被魏军突破?且听本文细细道来。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人,原为魏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被诸葛亮收服,从此效忠蜀汉,被诸葛亮重用。
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后,魏延因造反被杀,此后蜀中能战之将,以姜维为首。
在蜀汉丞相蒋琬、费祎去世后,姜维继承了诸葛亮克定中原,坚持北伐曹魏的战略,数次北伐,各有胜负,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却让蜀汉国力日渐消耗。
姜维掌握了蜀汉后期北伐军的兵权,以及汉中郡一线守军的指挥权,却在魏军钟会的进攻下,一月便丧失战略要地汉中,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有人说,由于姜维改变了魏延防守汉中的策略,才导致汉中顷刻之间被魏军攻破。
魏延身为蜀汉大将,在刘备入川和进攻汉中时,屡立战功。
刘备夺取汉中后,在众人皆以为大将张飞会成为汉中太守的情况下,却任命魏延为汉中太守,足见刘备对魏延能力的认可。
针对汉中防守,魏延曾对刘备保证:
魏延是否口出狂言?
其实不是,他有一套针对汉中郡地形防守汉中的策略——“错守诸围”。
汉中并非一城,乃是一郡之地,
所谓“错守诸围”,就是在汉中郡内各关键地点布置重兵抵抗、御敌于汉中之外。
魏延在汉中布置了三道防线,
李白有诗云:
实际上,汉中北部秦岭山脉同样险峻。
魏延在秦岭的斜谷、骆谷、子午谷等南北通道的险要之处都布置重兵,如果魏军来攻,必消耗巨大,并不能得胜。
即使魏军能够惨胜于秦岭,进入汉中郡,在蜀汉第二、三道防线面前也难取胜。
南郑周围10多个小城都是军事据点,互为犄角,南郑城居中调度,可尽退敌军。
其实,在蜀汉军队不断北伐时,魏军也数次通过秦岭南下,欲攻占汉中,但是连第一道秦岭防线都没有突破。
从魏延公元219年任汉中太守开始,在将近40年的时间里,汉中郡在魏延“错守诸围”的防守策略下,固若金汤。
费祎死后,姜维掌握蜀汉北伐兵权,重新思考汉中防御战略。
他认为,魏延的“错守诸围”,虽然可以据敌于国门之外,却是消极防御,不能有效杀伤魏军的有生战力。
因此,他建议采用“敛兵聚谷,诱敌深入,坚壁清野,殄灭敌人”的积极防守策略,放弃秦岭第一线防线,聚众兵于第二、三道防线,引诱魏军进入汉中平原,然后固守各个城池和据点,并利用游击战不断对魏军进行袭扰。
最后,趁魏军兵疲粮尽退兵时,个城池据点的蜀汉守军倾巢而出,追击歼灭魏军,必能获得大胜。
姜维将这个积极防守策略称为“敛兵聚谷”,力图歼灭最多的魏军有生力量。
公元263年的魏灭蜀之战,魏军兵分三路,大举伐蜀,
在这个局面下,姜维
姜维在向东退却的过程中,遇到了诸葛绪的3万魏军,便巧施“声东击西”之计,调离了诸葛绪军队,然后成功入蜀,诸葛绪于是也向东与钟会大军会合。
却不料,阳安关的蜀汉守将蒋舒开城投降,致使入蜀道路门户大开。
这时,钟会大军依然没有攻破蜀汉军队守卫的乐城、汉城和黄金城,于是便留下两万军队继续围攻,钟会带领其余13万大军入蜀,直指剑阁。
于是,姜维率领5万北伐军提前南退,与北上的廖化、张翼、董厥等蜀汉援军共同据守剑阁,抵挡钟会大军继续南下。
钟会猛攻剑阁一个月,并未有斩获,邓艾献策,偷渡阴平,钟会同意了这个建议。
有人说,蜀汉灭亡,全因姜维军事部署作战不力,先失汉中,后弃阴平,以致邓艾军队偷渡成功,兵围成都,才导致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然而,这个说法并不准确。
第一,姜维虽身为大将军,却无统帅全国兵力之权。
姜维虽掌握北伐兵权,但兵力只有5万左右,并且屯兵于蜀地之外的沓中,益州各地守军的调动,并不在姜维的辖制之内。
第二,姜维在开战前已想到了汉中和阴平的重要性。
大战开始之前,姜维已经向后主刘禅禀明军情,请刘禅下旨派援军分别前往阴平和阳安关驻守,这说明姜维知道这两处的战略重要性,在军事上并无疏忽。
然而,刘禅听信黄皓谗言,并没有及时派遣军队,前往要地,等到两地失守时,援兵才缓缓北上至剑阁,共同抵御钟会大军。
此时,姜维手中也没能力分兵去防守阴平道了。
第三,邓艾偷渡阴平,实属侥幸。
如果刘禅能够听从姜维建议,提前派援军驻守阴平,邓艾的奇袭之策就会失败。
即使,邓艾率军成功偷渡,至江油城下时,已是兵少粮尽,强弩之末,如果守将能够依险据守的话,还是可以等到成都援军,从而围歼邓艾军。
但是江油等城守将马邈不战而降,使邓艾军队得到补给休整,恢复战斗力,才有了在绵竹击败诸葛瞻之事。
第四,汉中之失,并非败局。
阳安关失守,全因守将投降所致,实属意料之外,如果刘禅可以提前派援军至阳安关,魏军未必能突破关城,然后入蜀。
魏军突破入蜀后,汉中平原依然有三城(乐城、汉城和黄金城)在蜀汉手中,并未丧失。
钟会大军进攻剑阁一月有余,却徒劳无功,由于蜀道艰难,10余万大军粮草不济,钟会在劝降姜维不成的情况下,已经有心退军。
如果钟会退军,姜维定然领兵乘胜追击,而汉中三城在这种形势下,也可以率兵出击,对钟会大军形成夹击之势。
彼时,魏军定然大败,魏蜀之间的形势就会改变。
虽然蜀汉依然很难有克定中原的机会,但是延长国祚数十年应该问题不大。
可惜,未等钟会退军,后主刘禅已经在成都投降邓艾了。
从以上四点看,姜维在军事部署上并无失误,即便他防守汉中“敛兵聚谷”策略由于阳安关失守而失败,但是蜀中地势险峻,如果钟会在剑阁退军的话,姜维依然可以乘势追击,重新实现“敛兵聚谷”策略,以积极防御的态势,大败魏军。
因此不能说,由于姜维改变了魏延的防守策略才导致汉中郡迅速失守,而姜维的军事失败导致了蜀汉灭亡。
只是,蜀汉政权内外矛盾太多,忠诚之臣太少,民心已经不在。
纵使姜维有经天纬地之才,也无力回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