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拳那么久,把太极劲练上身了吗?能防身吗?可以进来看一下

 昵称30549737 2019-09-17

练拳上身了,就是把太极劲练上身,身上有了缠丝劲。不知道有多少练太极拳的爱好者,可以把这个缠丝劲练到了身上。我多次听人说:缠丝劲是伪命题。其实这是不懂缠丝劲。缠丝劲,最根本的仍是“劲”,只是借助于立体螺旋这个运动形式体现出来而已。也就是说无论是传统武术,还是现代搏击,都是以“劲”为基本要素的,太极拳中称为“缠丝劲”,现代搏击称为“爆发力”

洪均生公曾手书:内劲即缠丝劲。我认为:这个论断解开了太极拳内劲的神秘面纱,也为后世人学习太极拳指明了道路。

那么习练太极,能否把缠丝劲练到身上,就决定了你的太极拳水平的是入门还是入室。清末民初的陈式太极拳大家陈鑫先生在《陈氏太极拳图说》中写道:“太极者,缠丝法也”、“缠丝者,运中气之法门也,不明此,即不明拳”。也就说,只有缠丝劲练到身上,才能周身无处不是拳,以及“一动无有不动”、“挨着何处何处击”。我常对学生说:古人以身说法,绝非虚言,只是我们很多时候没有练到,或者有的练到了,却把它异化、神话了。

通过专门的运动方式舒通经络,达到养生的目的,比单纯的体育运动要好。如果不太明白人体经络的运行方式,可以跟着这个经络养生课堂学习一下。

那么究竟怎样才算是将缠丝劲练到身上了呢?其实很简单,既然武术的核心在于“劲”,并且体现出来的是宏观的劲。是“劲”就要满足牛顿力学的三要素问题,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在近代习练太极拳的人习惯了互相接触的推手方式,有的也称为“摸劲”。在“摸劲”的时候,如果对方劲到了,你可以以身体微调的方式,随时将对方的力点、力的方向改变,尤其是让对方关节受挫时,从而空有一身力使不出来的时候,可以说你的“缠丝劲”练到身上了。这就是所谓的“以身化劲”。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变化,不是刻意的,而是随对方的接触点(即力点)、力的大小、发力的方向变化而变化的。微调,意味着变化的幅度较小,功夫好的老师,只要微微动一下接触点,就可以让对方的力发生改变。这个灵活性需要多实践,直至形成习惯。

不少教拳的老师玄而又玄,什么“以意打人”啊、“以气打人”啊,碰一下学生,甚至隔着个轻小物体一碰,学生就连蹦带跳地出去很远,美其名曰被老师意、气控制了。这些违背力学的现象很是荒唐,可惜的是太极拳界又非常盛行和信奉这个,讲真话的老师反而不合群,没有人跟着学,门可罗雀。就一个简单的力学问题,非要搞成的不懂装懂的东西。假,也就随之而来,遇到真用力的,就尴尬了。

很多人听到太极拳就嗤之以鼻:我打你一拳,你能化掉劲吗?其实这是对太极拳的误解,包括常年练太极拳的人,也有这个误解。当双方是贴身接触时,以身化劲,身体是有足够的反应时间的,用来娱乐一下,健健身是可以的;但用以防身,若对方的拳脚速度很快,冲击力很大,再这样是远远不够的。一旦力量击到身上,任谁也反应不过来,退一步说即使反应过来了,化劲也要吃不小的亏。在防身时,静待对方的拳脚打上来再化劲,已经被击倒在地了。所以最有效的防身方式,就是以身法、步法的变化,避开对方攻击的实处。避实击虚,是缠法在防身中的应用,也是现代搏击训练的内容之一!

拳击,避实击虚

所以不要再说:“打”不如拳击、散打,“健身”不如跳舞、跑步,那是你不了解太极拳。也不要把太极拳夸称一朵花,变成神拳了,那是你不了解武术本质。当然了如果只是为了健身和减肥,可以学习一下这种锻炼方法,效果比单纯的体育运动要好的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