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对世界之“物”认识的一门最高学问,其核心是研究其“物”彼此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哲学。 西方哲学在对世界之“物”的认识中,把“物”划分为存在与意识两种形态,存在与意识是彼此两种不同之“物”。西方哲学两个基本术语是“存在”与“意识”,西方哲学家在其论述存在与意识这两种不同之“物”之间的关系时,有意或无意把“存在”作为第一性“意识”作为第二性,或者相反把“意识”作为第一性 “存在”作为第二性,为此对同一事物得出截然不同的多种结论。所以才有学者认为,只有争论而无结论就是哲学,有结论而无争论则是科学。 所以西方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存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把“存在”作为第一性“意识”作为第二性,“存在”决定“意识”就是唯物主义,把“意识”作为第一性“存在”作为第二性,“意识”决定“存在”就是唯心主义。“意识”是无形之“物”,“存在”则是有形之“物”,唯物主义把有形之“物”作为第一性,把无形之“物”作为第二性,无形之“物”的“意识”,是有形之“物”派生的,无形之中就把有形之“物”作为主体,把无形之“物”作为客体,这又与“客观存在”相矛盾,所以西方哲学不讲“本体论”。 什么是存在?无法确定谁也说不清楚,所以有人才认为,“存在是不确定的。由此可以推知,从根本上讲,存在是荒诞的” 。于是现代唯物主义哲学就把“存在”等于“实在”,“实在”就“存在”,不“实在”就不“存在”。但航空线、航海线虚无飘渺而不“实在”,它确是真实的“存在”,如此“存在”等于“实在”则不能自圆其说。正式这一原因,中国现代哲学还是陷入“只有争论而无结论” 之中,所以中国当代哲学家只有各说各的,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中国古代是否有哲学?针对西方哲学家认为中国古代没有哲学之结论。中国当代哲学家持有不同之观点,从而导致中国古代是否有哲学之争。一些学者从爱国出发认为中国古代是有哲学,这是中国当代主流哲学家一致之观点,所以当代中国学术界对“哲学”之研究,划分为中国现代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中国现代哲学硏究以马克思主义哲为主的西方哲学。又将中国古代哲学划分为儒家哲学、道家哲学、佛家哲学、易经哲学,以致什么先秦哲学、秦汉以后哲学、近代哲学不一而足。当代唯物主义哲学家在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时,从“唯物”角度出发,一致认为中国古代哲学因是“素朴”的而不及西方哲学,并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把中国古代外道哲学归属于唯物主义,把中国古代内道哲学归属于唯心主义。这种“以马释中” 之归类,则不能解释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从而不能解释中国“特色”是什么?因为中国当代哲学家在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时,不能解决春秋战国时代老庄及易之“三玄”,而未入中国古代哲学之门,从而不知中国古哲学的基本问题。 笔者从老庄及易之“三玄”中走出来,用“以中释西、以中释马” 之观点,依据《老子》“道之为物之论,就此认为: 中国古代哲学在对世界之“物”的认识中,把“物”划分为无形与有形两种形态,无形与有形是彼此两种不同之“物”。中国古代哲学两个基本术语是“阴”(“无”) 和“阳”(“有”) ,中国古代哲学在其论述无形与有形这两种不同之“物”之间的关系时,有意或无意把“无形”(无、阴)作为第一性,“有形”(有、阳)作为第二性,或者相反把“有形”作为第一性 “无形”作为第二性,为此对同一事物也得出截然不同的多种结论。所以在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局面,秦汉之后才形成道家学说、儒家学说、佛家学说,并且儒、释、道各家又形成诸多流派,从而导致西方哲学家认为中国古代没有哲学之结论。 所以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无形之道体与有形之道用的关系问题。把“无形之道体”作为第一性“有形之道用”作为第二性,“无形之道体”决定“有形之道用”就是内道哲学,把“有形之道用”作为第一性“无形之道体”作为第二性,“有形之道用”决定“无形之道体”就外道哲学。这个无形之道体与有形之道用的关系问题,就是一个道之体用关系问题,这就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问题。因为第一性“无形之道体” 是物之主体称之为“本体”,第二性“有形之道用” 是客体即“客观存在”,“有形之道用” 这个客体是“无形之道体” 的派生物。“有形之道用” 为物象(实在) ,“无形之道体” 为物本即物“质”(虚无) ,“物”一体两面表现为物象(实在) 和物本 (虚无) ,以虚无为本就是以虚无为体(本体) ,以实在为用就是实在为“使”用这有别于物之“功”用。 中国古代内道哲学的基本特征,依据《老子》所论“道之为物”,“道”就是“物”“物”就是“道”,“道”之体用关系就是“物”之体用关系。“道”体就是“物”之本体,“物”之本体(本质)虚无无形,“道”体就是“物”之本体的别名也是虚无无形,“物”之象(物体) 实在有形 ,“道”用就是“物”之象(物体) 的别名也是实在有形。“道”体决定“道”用之原理,就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原理,论述这个哲学的原理就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本体论”,由此展开的一切论述具有内在逻辑而自成哲学体系,这种哲学体系则具有内在有机不可分之组合而无懈可击,这就是中国古代内道哲学的基本特征,知此就知什么是“中国特色”! 中国古代外道哲学不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古代外道哲学则颠倒了“道”之体用关系舍本逐末,中国古代哲学专著的《易传》是其代表,所以《易传》分不淸卦之阴阳。先秦荀子的“形神”观就是外道外求之体现。秦汉之后有形之物体为体,无形之物本为用就是典型的外道哲学。中国古代外道哲学与西方哲学在形式上存在差异,而在本质上则相同,所以才被中国当代哲学家称之为唯物主义,正是这一原因中国古代外道哲学才不具有“中国特色”。 |
|
来自: 昵称11410324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