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叫坐骨神经痛?

 明静达慧 2019-09-18



俞永林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骨科

发表于2018-07-29 2452人已读

首先应该指出,坐骨神经痛不是一种疾病,而可以理解为像咳嗽那样,是一种症状。以慢性咳嗽为例,健康状态良好的慢性咳嗽,多见于慢性咽、喉炎及支气管炎,也可见于慢性支气管扩张。呈进行性消瘦的慢性咳嗽病者,须注意为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和肺癌等。同样,坐骨神经痛也可以由许多疾病引起。


坐骨神经痛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域的疼痛,即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及后侧和足外侧的疼痛。按照病理变化的部位不同,可分为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经痛两种。


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病变主要位于腰椎管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内肿瘤、腰椎骨肿瘤、腰椎结核、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由腰椎弓根骨折(腰椎弓峡部不连)引起脊椎滑脱及邻近组织损伤等,均可在椎间孔区压迫神经根引起根性坐骨神经痛。


干性坐骨神经痛的病变主要位于椎管外,常见的有腰骶神经丛及神经干附近的病变,例如骶髂关节炎、髋关节炎、各种损伤、神经本身发生肿瘤等。某些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和下肢的动脉内膜炎也可有坐骨神经痛的表现。


无论是干性或根性坐骨神经痛,其疼痛各有其特点:


⑴干性坐骨神经痛的特点:疼痛多呈持续性钝痛而有发作性加剧。发作性时疼痛呈烧灼样和刀刺样,且常在夜间加剧,病人往往取一系列的减痛姿势。例如睡时取健侧卧位及微屈病侧下肢,若从仰卧位起坐时,病人常将病侧的膝关节屈曲;坐下时以健侧臀部先着力,站立时身体重心略向健侧倾斜,病者下肢在髋关节和膝关节处微屈,造成脊椎侧弯,凸部多朝向健侧。


干性坐骨神经痛常有如下压痛点:①臀点,相当于环跳穴,在坐骨结节与股骨大粗隆之间;②腘点,在腘窝线(膝弯的横纹)中点向上约2厘米处;③腓肠肌点,在小腿后面的中央,相当于承山穴;④踝点,外踝(俗称“脚弯”外侧所突出的骨头处)之后,相当于昆仑穴。90%以上的病人直腿高举试验阳性。尚可见坐骨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如小腿后方的腘肌和腓肠肌等出现肌肉松弛和萎缩,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小腿外侧和足背有针刺感觉减退区。


⑵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特点:根性坐骨神经痛比干性坐骨神经痛多见。根性坐骨神经痛于咳嗽、打喷嚏和用力时疼痛加剧;腰椎棘突和横突压痛明显。病人仰卧位时,屈颈或向前弯腰,患病侧下肢即自动屈起,同时腰腿痛加剧。将病人的健侧腿抬高(患者取仰卧位),患侧腿部出现疼痛(这种现象医学上叫做交叉性直腿高举试验阳性)。脑脊液(俗称背部抽得的“骨水”)化验可以发现其中所含的蛋白质和红、白细胞等有异常。而干性坐骨神经痛以沿坐骨神经压痛点(如前述)的压痛较明显,无腰部压痛,交叉性直腿高举试验常为阴性,脑脊液化验一般为正常。


坐骨神经痛的治疗,首先要寻找发病原因,然后针对病因治疗。一时找不到原因的,如疼痛明显,应该适当卧床休息,最好睡硬板床。中医讲究扶正祛邪、辨证论治,可以服用中药。针灸和推拿对合适的病例有一定疗效。压痛点封闭疗法有时疗效也较满意。另外,理疗、热敷、红外线、超短波透热等都可以缓解疼痛。口服止痛药物:可用芬必得、乐松、西乐葆等非甾体类消炎镇痛剂(三者中择一),适用于疼痛较严重者。若有胃部不适即停用。神经妥乐平是将牛痘疫苗病毒接种到家兔皮肤中,从发生炎症的皮肤中提取出来的非蛋白性生物制剂。止痛疗效确切。麻木症状比较明显的可加服维生素B1、弥可保和地巴唑。


唐代名医孙思邈说:“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养生之道,常欲小劳”。其意即“生命在于运动”。患有坐骨神经痛的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仍需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帮助解除运动障碍,增大活动范围,增强体质,增强肌肉力量,防止肌肉萎缩,提高抗病能力,改善全身健康状况。这对防治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即坐骨神经炎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确实有一定的效果(原发性坐骨神经痛主要是坐骨神经本身的间质增多,多因局部慢性感染,经血液而侵及神经外衣引起,多和肌炎及纤维织炎伴随发生。寒冷、潮湿常为诱发因素。而前面讲的大多数是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即不是坐骨神经本身的病变所引起)。


俞永林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骨科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任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常务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疼痛学分会首届主任委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