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物大讲堂|染古玉的两种方法:提油与火烧

 天宇楼33 2019-09-18

在古玉的鉴定过程中,今有仿古玉,古有染色玉。当然,这两者玉器的次生变化是有学问的,除此我们还常常碰到煅烧过的古玉,那么这类古玉又该如何鉴别呢?

我们首先要区分氧化、腐蚀、沁色、炸裂以及包浆所带来的次生变化,其次又要熟知古时经过染色的古玉带来的次生变化。

用新提油染制的玉器,所选玉料往往质地粗糙,石性较强,多是仿制者为牟取利益所为。
因此新提油玉往往表皮干燥,没有温润的光泽,摸起来手感滞涩,其颜色也是显得很突兀,不自然,甚至还会出现血丝状条纹浮现在表面,基本谈不上什么艺术价值,不足为藏。

老提油玉则不然,其所作皮色色彩鲜明夺目,且与玉料本身融合地更为自然,反倒比真古玉的手感更加细腻。
关于玉器的染色,另一种方法是火烧。玉的人工染色是非常古老的工艺,只要存在对玉石颜色的追求,就存在人工染玉的可能。

玉在火里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发黑,和墨玉很接近。但是这种方法也很容易鉴别;如果是真的白玉中带墨色,那么会有明显界限,黑白分明;如果是火烧成的话,则黑白不分,并且容易出现裂缝和网状条纹。

故宫存有一件属新石器时代的玉圭,圭表墨褐色,油亮似漆,从断面上看该玉器原为青玉料,可见表面上一层墨色并非土中沁色,而是人工染色。
晚清时期,宫廷失火,曾烧毁了大量的新疆和田玉器物,被烧玉器中产生的颜色变有白、灰和黑色。其中确有黑似焦油而表面光亮的,证明玉上的色变有可能是人工烧烤而成。

白居易的《放言五首》中有:“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山海经》里有记载,祭祀的时候要把玉烧掉,并将它埋入土中。



(本文根据《文物大讲堂》李彦君老师讲座整理)

编辑:柠果格格

【小故事】

先秦史籍《逸周书·世俘解》中记载:“商王纣取天智玉琰五,环身厚以自焚,凡厥有庶吉,焚玉四千……凡武王俘商旧玉亿有百万”。

作为当时的商朝君王帝辛,在生死存亡之际为何会对玉器如此看重,以至投火自焚还要携带于身,这其中究竟有着怎样的含义呢?

原来,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具有“通神”功能的玉器就显得卓尔不凡,甚至具备了“永恒不朽”的神奇意味。

这种文化现象发展到西周战汉时期,逐渐演变成为玉覆面、玉琀、玉塞甚至玉衣等随葬敛玉。所以商纣王帝辛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选择了“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