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大唐酒文化

 昵称2377452 2019-09-18

先卖一波安利——突然裸播的神剧《长安十二时辰》。我真的太喜欢了!都给我看!!

我是周末开刷的,一口气连追20集,还为它买了个优酷的会员,根本停不下来!

剧情紧凑、环环相扣,服饰化考究,制作精良,极富电影质感。值得一提的是,导演在长镜头的调度功力简直牛逼!行云流水,看完感觉极度舒适。

就看完的剧集而言,全剧基本可以浓缩概括为“长安的一天”。讲了二十三岁的“神童”靖安司丞李必(易烊千玺 饰)与“十年陇右兵,九年不良帅”的五尊阎罗张小敬(雷佳音 饰)在十二时辰(24小时)之内挽救长安城于倾覆之间的故事。

不过,就是在这一天里,各路人马:皇族、官员、民间志士、宗教人士等等悉数登场,在黑白世界间纵横捭阖;环境铺陈的也是够丰满:唐装仕女,秉烛夜游,诗词歌赋,胡旋舞……还原唐代繁华街市、胡汉混居的盛景上相当让人服气,堪称一部大唐穿越指南!也是这部国产神剧最吸引我的地方。

至少,在如今国产古装剧劣币驱除良币、泥沙俱下的现状里,能够看得到这么一部如文物般的“清流”作品,太欣慰了。

除了大场景外,包罗万象的衣食住行社会风物也都让人印象深刻。尤其一上来就高能得不行的小吃“火晶柿子”,还有暴露张小敬吃货本性的“水盆羊肉”,在市井气息的配合下,足足吊了我一晚上的口水……

其实,一边看剧,我还不免分心在关注着,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唐朝人喝什么酒呢?

第一杯酒的出现,就亮了。

狼卫首领曹破延在亡命途中被“饮中八仙”焦遂救起,老爷子好心递上一杯酒给他暖身,白眼儿狼却起了杀心,喝了一口就将酒洒在地上,没想到,倒出来的是让人垂涎的殷红色酒液。恍然,原来老爷子壶里装的是葡萄酒!好洋气!

话说历史有记载的,唐朝时候,市面上至少已经有了好几种洋酒了,如东南亚的槟榔酒、棕榈叶酒、西域的大麦酒。不过,这些酒都是土法酿造的土酒,基本上都不入流,登不上大雅之堂。真正的洋酒,能在唐朝卖出身价的,还得是正宗的“胡酒”——葡萄酒。

唐朝人对葡萄酒也是喜欢得不得了。比如,我们小时候都背过的那句诗“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画面多美,让人浮想联翩。实际上,唐朝人对于葡萄酒的喜爱,跟官方要求“进口”分不开。唐朝征服西域之后,便以正式的公文要求西域的高昌每年都要进贡各种葡萄产品,比方说葡萄干,还有葡萄原浆,以及他们酿好的葡萄酒。

即使葡萄酒在唐朝是个非常流行的酒款,不过,感觉只有文人雅士和庙堂高官才能喝得上,从剧中李必对徐主事心生怀疑的理由便可猜测。

说起“最低劣的浊酒”,应该是当时的第一饮品了,平民百姓都喝得起那种动辄“会须一饮三百杯”、“莫厌狂歌酒百杯”说的就是浊酒,也透露了一个事实:唐朝的酒,度数不高。由于蒸馏技术在古代的应用一直没有定论,普遍接受的概念是唐代之后的宋元时期,所以,这个浊酒就是酒曲与粮食短时间发酵的甜甜的度数不高的米酒

浊醪、白醪,都是浊酒,第一眼看上去,通常有点发绿,唐诗经常可见“绿酒”或“酒绿”,“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说的就是这种廉价绿醅酒,“灯红酒绿”一词也由此而来。原因嘛,一说是在发酵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控制微生物群落导致的结果,还有说是因为酿造过程加入了草药,我更相信这种草药就是酒曲草。

绿酒只是唐代浊酒的一个缩影,在接下来时间里,酿造的工艺逐步精进,酒的颜色也变了。

通过一遍遍蒸酒,加酒曲和澄清过滤的反复操作,得到了清澈醇香的高度数(也不会超过20度)上等酒,彼时称作“白酒”、“清酒”。不过,这可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白酒,白酒是元代之后的事儿了,相比浊酒,清酒更贵更高级,“金樽清酒斗十千”,大唐“知名网红”李白就喝清酒。

同时,好的酒肆里还供应黄醅酒红醅酒,也属于半过滤的浊酒范畴。

由于酿造的水质和酒曲更高级,发酵后酒的颜色也变了。这两种酒的价格都在绿酒之上,如果是接近红色的琥珀色酒,更是酒中极品。一般喝到这种酒的诗人都走上人生巅峰了,比如,说过“世间好物黄醅酒,天下闲人白侍郎”的白居易。

对了,唐代还有菊花酒(就是菊花泡的酒),以及桂酒。白白有句诗“送行奠桂酒,拜舞清心魂”,说的就是桂花酒。但是,不管怎么改进工艺,在蒸馏工艺没有应用前,唐朝的酒终究脱不了甜口。直到今天,陕西的一些地方仍然保留着一些老的酿酒工艺,酿造像醪糟一样甜甜的桂花稠酒,就是唐朝人的顶级口粮了。

最后一个重大发现是“三勒浆”,这个名字是在前几集里,苏记车行的车夫们幻想上元节当晚如何度过时提到的。

去网上冲了个浪,结果铺天盖地只有叫三勒浆的抗疲劳口服液,那么剧里的三勒浆是个啥?

追查下去,发现如今的“三勒浆”取名正是借了唐朝三勒浆的意义。当时,三勒浆是皇帝赐给各位太学生的佳品,作为考科举的学生而言,是荣誉的象征,至于它有没有抗疲劳和提升身体抵抗力的作用,那就不得而知了。

其实,这个三勒浆在唐朝是种果酒,或者说是药酒,来自波斯,跟葡萄酒一样,属于当时舶来品范畴。它是由三种外来的药用果实庵摩勒、毗梨勒、诃梨勒(合称三勒)经过加工而酿成。

《唐国史补》里说:“又有三勒浆类酒,法出波斯…”说它“类酒”;《四时纂要》里描写它的制作过程跟酿酒相似,所以我猜测,这个三勒浆很有可能是不含酒精或者是只含有很低的酒精,不过,在唐代社交宴饮的场合里有一席之地。反正就是没有葡萄酒等级高的“洋酒”,在长安市场非常流行。

《唐国史补》还一口气列举了唐代十三大名酒,“河东之干和、葡萄,郢州之富水…富平之石冻春,剑南之烧春……虾蟆陵郎官清、阿婆清。”

把酒以“春”命名估计就是从那会儿开始的,主要是因为酒大都是冬酿春熟,人们叫它为春酒;另一方面,人们把用春酒曲酿的酒也自然地叫做“春”酒。想必现在什么剑南春、玉壶春之类“春酒”的老祖宗就是唐朝的这些名酒吧……

好了,以上就是《长安十二时辰》追至目前我破解到的唐朝人喝的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