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兼容并包,教育天地宽

 紫微o太微o天市 2019-09-19

周南秀峰学校以开放的姿态,树立教师“精神坐标”,带领家长和孩子共成长

  •   学生人手一台电脑上课,这是校方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新尝试。      学生人手一台电脑上课,这是校方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新尝试。

  •   孩子们在周南秀峰学校快乐地学习生活。  均为学校供图  孩子们在周南秀峰学校快乐地学习生活。 均为学校供图

  徐媛 钟七林 燕威  

  学校用什么方法育人?或许在许多人看来,这是“一千个哈姆雷特”式的问题。但在长沙市周南秀峰学校,树人和种树一样,脚底下看不见的土壤是让大树根系发达、枝繁叶茂最重要的因素。

  “如果让我用几个词语来概括周南秀峰学校,那应该是:包容、奋进、向上。”开福区植基中学教学副校长孙伟两年前因学校重建分流来到周南秀峰学校,在这里,他深刻地感受到校规、校风不只是刻画在墙壁上,兼容并包也不只是一句口号。

  周南秀峰学校创立已有4个年头,作为开福区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它依托百年名校周南中学管理办学,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合力打造新时代“智慧校园”。教师之间薪火相传、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处处体现了新学校的蓬勃朝气,处处彰显着办学者的守正出新。

  A

  家校共育

  将“5+2=0”转化成“5+2>7”

  秋季开学第一天,该校七年级学生小风(化名)未按时到校上课,老师和家长电话沟通后,孩子依然未到。孩子怎么了?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走,到孩子家里去!”来不及细想,学校教育处、年级组负责人及班主任老师一同到小风家进行家访。

  满地的野草、矮矮的平房、门前摆放着两个塑料凳……小风家的条件让到访的老师们无一不感到震撼。“如果我们没有到孩子家了解情况,我们永远也不知道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怎样,也难以摸清孩子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状况。”

  原来,小风一直跟着做临时工的母亲生活,母亲每日为生活奔忙,家境困窘。小风身体也不太好,这次未到校上课是因为动手术后在家休息。了解情况后,学校帮助家长通过医保报销了医药费,考虑到小风的特殊情况,协助家长一起办理了休学手续,明年让小风再读七年级。

  在网络和电话家访逐渐替代了传统上门家访的今天,周南秀峰学校在“家校共育”上不懈探索了4年。学校每学年进行家访活动月,今年还启动了“思政+家校共育”活动,由学校支部书记朱玮芳带队,从行政干部、年级组长到班主任、党员教师,全员参与,每个老师带着问题针对性地开展家访。为避免家访流于形式,老师们记录家访情况、填写反馈表、进行跟踪反馈,并且留存第一手资料。

  “我们非常重视家庭的教育,如果一周两天,孩子在家受到负面影响,很可能抵消孩子在学校5天所受的积极影响。我们大力推行家校共育是为了实现家庭、学校教育观念的一致性,追求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深度合作,希望教育效果能从‘5+2=0’转化成‘5+2>7’。”朱玮芳表示,为了切实推进家校共育,学校将精品教育贯彻学生在校学习的始终,将“第一堂课”和“最后一堂课”留给家长。在一年级、七年级学生进校之前,学校统一召开家长会,开启家长第一课;在毕业生离校前后,学校召集家长一起研究孩子的学业成绩、斟酌填报学校,站好最后一班岗。

  在这里,家长关心孩子学习,可以通过课堂直播,即时观看孩子学习情况;担心孩子的用餐,可走进食堂执勤,监督菜品的制作,确保食堂饭菜的质量、卫生和安全……这是一种开放的模式,更是一种自信的姿态,也是学校办学的承诺和底气,为家校共育创造了有效途径,极大地凝聚了教育合力。

  B

  教师成长

  “营养菜单”激活内驱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所好学校,必然拥有一位好校长。

  周南秀峰学校校长瞿林对于好学校给出了自己的理解,人才培养责任在学校,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和教育永恒的主题,好学校应是教师精神的大后方,是打造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阶梯。

  “如果我想给学生一杯水,那我自身必须要有一桶水,而这桶水是学校不断输送给我的。”谭前可是周南秀峰学校的一名体育老师,不久前,他获评了开福区教育系统优秀党员,是开福区首位获得此项荣誉的编外教师。谭前可坦言,在结果出来之前,从未想到这个名额会幸运地落在自己身上。

  谭前可之前也是临聘教师中的一员。周南秀峰学校临聘教师近乎一半,入职不满三年的教师占了临聘教师的78%,临聘教师流动性大、管理难度大。但在周南秀峰学校,不管是临聘教师还是在编教师,评判教师业务的标准只有教学水平的高低。三年里,谭前可深刻地感受到学校对编内编外教师的一视同仁,感受到学校不遗余力地为临聘教师进行考编培训,打造上升通道。

  “瞿林校长明知道每年考编调离20多人,但还是一直坚持对这些年轻的校聘教师进行扎实培训;明知参加赛课的教师大多会离开学校,但他还是选派他们去赛课。做到这些,真需要情怀,也需要胸怀。”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培训管理科黄佑生科长如此评价。

  新教师被领进门,修行却不能只靠他们个人。

  “教育即生长,我们通过打造多种平台,开展有效培训,让每位教师在秀峰有所成长,有所成就,遇见更好的自己。”瞿林介绍,为了学校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老师各取所需,消除职业怠倦,实现专业化成长,找到职业价值,该校探索出了一条教师培养的“三格”工程模式。

  学校对入职不满三年的教师设立“青蓝工程”,通过一年时间,师父将徒弟手把手培训为合格教师;面向入职六年以上的教师设立“骨干工程”,通过三年时间,升格为“骨干教师”;对于经验丰富,已经是区、市级骨干的教师设立“名师工程”,通过五年时间博采众长,形成风格,成为名师。

  “如你所愿,给你所需。”这是学校开展教师培训的初衷。学校培训项目实施前,先进行调研,然后进行数据分析,从老师们的需求出发,量身定做教师成长所需的“营养菜单”,分版块设计培训项目和模块式培养课程,包括观摩骨干课堂教学、学生兴趣激发与管理讲座、教学有效性专题分享、教学设计比赛、课例研修、基本素养提升等菜单。

  “我们举办的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是以青年教师培养和总体教学质量的提升为目的。”小学数学教研组组长李华艳介绍,为了解决年轻教师经验不足的问题,学校从2018年起举行“同上一堂课”活动。由教研组确定活动的对象及课题,A老师先就这一课题上课,教研组所有成员进行评课,提出修改意见。B老师第二天再在修改基础上同上这节课,不断修改、不断研讨、不断深究……直到所有人掌握上课的思路、技巧、方法。“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希望每位老师都能通过这个活动明确一个理念,即每一堂精品课都需要不断打磨,如果他们将‘磨课’当成习惯,将追求课堂完美当成常态,那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李华艳说。

  今年6月,周南秀峰学校化学教师黎敏成功考上了长沙县小学的教师编制。在面试前一天,心情忐忑的黎敏找到教科室主任杨尚上,由于没有任教过科学学科,请求她帮忙磨课,这一“磨”近3个小时。在考取编制后,黎敏动情地说:“尚上姐,我也要像您一样,成为孩子人生路上的摆渡人。”这就是秀峰人对“传帮带”精神的诠释和传承。

  该校2016年选调的一名骨干教师,在周南秀峰学校3年时间里,取得了国家级赛课一等奖两次、主持国家级课题一项、在“湖湘教育家大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等佳绩;青年临聘教师伍玲参加长沙市教师风采教学竞赛荣获一等奖,同时考取长沙市直和芙蓉区的教师编制……

  由于种种原因,虽然每年都有不少教师走出周南秀峰学校,奋斗在另一个人生舞台,但是他们却不断感念在秀峰收获的成长和幸福。

  C

  精细管理

  打造甘于奉献的“硬核”管理团队

  “我们要求老师早上7点钟要到学校,因为7点至8点这段时间是学生进校的时间,原则上校门要留给学生。”瞿林说。“来周南秀峰学校两年了,我从来没有看到学校任何一位校领导是早上7点之后来学校、下午6点之前离开学校的。”孙伟表示。

  学校领导者是一所学校的“领路人”。学校要发展,既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也离不开一支甘于奉献的中层管理干部队伍。

  每天两次课堂巡查、对值周干部进行教育培训、规范评比制度、教学常规检查、组织开展文明班级竞赛、注重安全教育、落实“警校共建”……不管是教学、卫生、纪律这些“摆在明面上”的“硬要求”,还是德育、安全教育这些“润物细无声”的“软教育”,学校上到校长、书记,下至中层干部、基层教师,都精益求精,力求将每一件小事做到最好,用心工作,真心育人。

  除了配合学校的常规工作,周南秀峰学校的中层管理干部以身作则,用良好的风气引领人,用敬业的精神感染人。

  该校教务处主任吴建清一个人担起了初二、初三的语文教学工作,还兼任初三梦想班的班主任,同时负责教务处日常工作……“肩上有责任、心中有学生、眼中有方向。”杨尚上如此评价吴建清。

  “学校有一位残疾的孩子,只要碰到,吴建清一定会抱他上下楼,送到他班上才肯离开。”同办公室的刘学锦充满了敬佩,“实在、有担当,不管什么事都冲在前面。”在吴建清女儿年幼时,为了早早到校又不让女儿在家里落单,他每次轻轻地扛起还在睡梦里的女儿,一路抱着女儿来学校,只为了赶上学生的每一节早自习。

  八年级的年级组长张平待学生就像自己的儿女。八年级今年6月面临生地会考,当时张平的妻子临近预产期,但他依然一心扑在工作上,早上7时来学校,下午6时才急急忙忙赶往医院陪伴妻子。

  他知道,作为孩子们的引路人,他一丝一毫都不能松懈。他将日子劈成两半,白天留给学生,晚上留给家人,他的敬业精神深深感染着身边的人。临近退休的八(9)班的班主任任昭慧即便家中有怀孕的女儿需要照顾,亦晨起即至,日落才归。有人问她为什么这么努力,她毫不犹豫地回答:“不努力都对不起张组长。”

  从校长到中层干部,再到教师,敬业奉献的校风在周南秀峰一脉相承,处处彰显着榜样的力量。在基层时,周南秀峰的教师们扎根泥土,默默汲取大地的力量,足够强大时,他们化身大树,为青苗遮风挡雨。去年一年间,周南秀峰学校一次性提拔了5名校级正职与副职岗位,有的留在秀峰,继续传承秀峰文化,有的走出秀峰,不断传扬育人风尚,有教育界人士甚至称该校为培养干部的“黄埔军校”。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教育天地宽。周南秀峰学校育人文化在继承和发展中不忘初心、薪火相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