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六祖的:“兀兀不修善 ,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

 传统文化后来者 2019-09-20
六祖大师在《六祖坛经》所阐述的是每个人都本具的清净自性,所谓“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所谓“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外禅内定是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个准则,是修行的方向,是回复清净本性的路途,是直了成佛的大道。

  为什么说是回复清净本性呢?因为每个人本具的心性原本就是清净的,由于“一念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以致于迷惑、颠倒,而产生种种垢染、执着、习气,使自己的佛性变成众生性了;现在开始觉悟,想要修行,就要藉由各种方便法门回复自己的清净本性。在清净自性当中是一法不立,如果起一个着净的念头,那还是妄想,是净妄,仍然障碍了本心本性。所以六祖大师讲:“兀兀不修善 ,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这是清净自性的真实相,也就是心体的真实相,超越一切是非、善恶、种种相对法,也就是《金刚经》所讲的“无住生心”,所以这句偈子是形容本心本性的一种境界。

  儒家的王阳明也讲:“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心之‘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曰格物。”这个真心、这个心体、这个心性是绝对的,是超越一切善恶相对法的。所以学佛修行要“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谛不动”;善分别诸法相就是知善知恶、为善去恶;于第一义谛不动就是“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修一切善法但这个心不落修善之相,不执着一切善法;不执着一切善法而又能修一切善法,这念心是一无所住,就是“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这是就“理”上来讲。

  在“事”上,佛事门中是不舍一法,否则怎么会以六度万行来圆成菩萨道呢?虽说是六度万行,但还是要销归自性,回归到“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果然能做到修一切善法,这个心却始终是“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心不执于一切法相,心始终是如如不动,而且能长久保任,这一生的修行就能有所成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