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卫所军户制度只是军事制度?事实上,其影响力改变了明朝发展速度

 思明居士 2019-09-20

卫所军户制度,是明代军事制度的一大特点,不过对于元朝历史有所了解的人可能知道,这种卫所制度,其实是明朝继承自元朝的一种军事管理系统。只不过在后世由于对于元朝历史的描绘并不算多,因此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往往只记得明代卫所,元代的"编户齐民"以及"按役分户"之法,却鲜为人知。

不过今天笔者并不想就此细节再次展开,相反,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明代卫所制度对于其社会构成所产生的影响。

一、明代初年卫所军户的来源

卫所军户制度只是军事制度?事实上,其影响力改变了明朝发展速度

元朝的"编户齐民"之法,是通过国家强制力量,将所有的百姓编入各自的分组中,以这种分组来厘清各自的责任和义务。这样的方式其实并非元朝所独有,只不过,和元朝相比,其余朝代很少有如此彻底的分类。

而明朝同样继承了元代的"编户齐民"之法,百姓的户籍大略分为四种:军、民、匠、灶。这四种户籍几乎无法改变,这也意味着一旦被编入一种户籍,其子孙世世代代就需要以该户籍之职责行事。在这四种户籍当中,最为特殊的当属军户,所谓的军户,自然是世代为军的百姓。

卫所军户制度只是军事制度?事实上,其影响力改变了明朝发展速度

在明朝初期,军户的出现为保证明朝本土安定提供了重要的军事力量,事实上,在很多时候,这些被编入军户的人,并不一定为士卒,但是却至少要成为军户屯兵。相比于其余户籍,军户会获得较为优渥的军屯用于耕作,而战时则需要为大明效力。

虽说军屯的出现让军户及其子孙可以衣食无忧,但事实上,由于社会风气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古代社会对于投身行伍是存在抵触情绪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军户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这其实要追溯到明朝初年的扩张,在这样的扩张过程中,明军一旦占领一座城池,就会对城内居民身份进行排查,没有办法说清楚自己籍贯的"无籍之徒"就会被编入军户。这样的行为,在一定程度让占领地区保持了良好的治安。这在事实上也是明代军户制度的一种执行逻辑:维持国家的稳定。

卫所军户制度只是军事制度?事实上,其影响力改变了明朝发展速度

事实上,这样的编户方式不仅仅出现在内陆,即使是在明朝并不被重视的沿海地区,它仍然是军户兵源的重要来源。《皇明四夷考·日本》中曾记载,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了稳固当地治安,官员们曾经用同样的方式编户入籍:"又命南雄侯赵庸招疍户、岛人、渔丁、贾竖,盖自淮、浙至闽、广,几万人尽籍为兵,分十千户所,于是海上恶少皆得衣食于县官"。

在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入户之人虽然名为军户,但在事实上,他们只不过是被收纳于军户体系下的不稳定因素。

二、卫所军户对帝国疆域的扩张作用

自隋唐开始,中国经济的中心开始逐渐向南方迁移,然而这里的南方却并非如今我们所意识的南方诸省,相比之下,一些如今在我们看来发达至极的地区,在当时仍然是王化未及之地。比如江西、福建就是这样的例子。而明朝对于南方诸省的开发同样是既定国策之一,在执行这一国策的过程中,卫所制度也曾经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卫所军户制度只是军事制度?事实上,其影响力改变了明朝发展速度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些本地氏族的家谱显示,他们中有不少氏族其实源自于明代的军户:

县中大姓,约略言之……全县氏族约分三类: 曰官籍,则系其祖曾官于此,或流寓于此,而子孙留住成族者; 曰商籍,则多系明初来自江西、福建两省; 曰军籍,则以明初峒傜不靖,调茶陵卫官兵戍守三堡,遂成土著。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经历千年传承下来的家族,若是考略其来源,往往会有牵强附会之举。一来,这些家族虽然得以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留存下来,但是历经战乱的他们未必真的能详细了解其祖先的来龙去脉。

因此,有些学者认为,除了上述所说的官籍、商籍和军籍以外,一些当地土著可能才是这些大家族的真正祖先。

卫所军户制度只是军事制度?事实上,其影响力改变了明朝发展速度

这样的迁徙历史,可以从永乐六年的一道诏书看出端倪:"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缵成大统,务安元元。今有湖南直隶郴州宜章县界邻东粤连、韶二郡,西、莽二峒口,猺獞出没,时为民害,匪得守御,曷靖边方? 尔茶陵卫指挥、世袭百户蔡荣,发身戎伍,著有成劳,转擢今职,历久无旷。是用命尔带领本卫军舍一百九十名,前到西山峒口处,相地驻扎,筑城为庇,屯田为粮,务使猺獞绥辑。尔其益尽心力,毋怠厥事。钦哉!"

虽然从表面上来看,这只是永乐大帝敕令"茶陵卫指挥、世袭百户蔡荣"领卫所兵丁驻守西山峒口的旨意,然而其中"猺獞绥辑",却有着更为深层的含义。所谓的"猺獞",即"猺民",指代的正是因为明朝轻徭薄赋之政而从山上回到村落当中的土著居民。

这些土著,在回到山下之后,自愿被编入军籍,成为卫所成员之一。这种"向化良猺",在被编入卫所军籍之后,又被称为傜户,他们所缴纳的军粮也直接收归卫所所有。这种依靠军户制度同化当地土著的方式,正是有明一代国家对于南方山岭地区同化和收服的关键手段。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样的同化过程中,虽然卫所似乎只是起到了民政税收体系的作用,但是其拥有的武力,仍然是它可以在蛮荒地带可以植根下去的重要原因。

三、卫所军户制度对明朝社会的影响

卫所军户制度只是军事制度?事实上,其影响力改变了明朝发展速度

我们必须承认,明代出奇的卫所军户制度,在帝国势力扩张的时刻,曾经为整个国家提供了充沛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尤其是军户的兵丁,虽然大部分并不能真正作为士兵参战,但是庞大的基数以及各地土兵的调配仍然让这一制度在明代初期充满了活力。

并且,通过卫所收容土著下山的方式,明代对于南方尚未开化之地也有所攻略。这些军户卫所,如同一个个桥头堡般伫立于文明与野蛮的分野。若非这些卫所和军户士兵的帮助,大明想要在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继承元朝在东南亚的疆域,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然而我们却又不得不从另一个方面去找寻这一制度的缺陷。事实上,这些问题同样为后世所诟病:

卫所军户制度只是军事制度?事实上,其影响力改变了明朝发展速度

1、卫所的出现导致和州县的冲突加深

军屯卫所与州县的矛盾最为突出,先一步来到蛮荒之地的军户们,自然会率先寻找更适合开垦的膏腴之地,如此一来,对于州县的官员来说,他们治下子民却仅仅能守着贫瘠之土耕种。而一些军屯士兵,更是依仗自身武力,抢夺州县农民土地。这样的强盗行径,更是让两者之间矛盾逐渐加深。

2、军屯田产的逐渐流失

由于军官并不了解自身军屯的具体信息,在很多时候,当地豪强可以通过巧取豪夺的手段,逐渐占据原本属于军屯的土地,一些军官甚至会在这时索贿于当地豪族,相当于以贱价售卖军屯土地。而原本精通此道的州县官员,却在实际层面上没有对于军屯的看护和照管权力,以至于"军产民产……大半为豪民所占。盖地广而赋轻,故豪民喜得入手,即报新垦于州县,而屯田自此消灭矣"

卫所军户制度只是军事制度?事实上,其影响力改变了明朝发展速度

这两点对于明朝的影响颇为巨大,尤其是后者,因为田产流失,明朝末年的卫所军队,逐步开始演化为将领的私兵或者家兵。由于将领的军官属性,其本身就对普通士兵有着生杀予夺的权力,这也致使晚明时期,朝廷军队士气糜烂,军备废弛。

在明朝中后期平定沿海倭乱时,卫所军队几乎形同虚设,戚继光、俞大猷等名将,不得不利用大量时间训练"私军",这种举动既使得这些武将难以见容于朝廷,同时也进一步恶化了明代的财政压力。从这一点看,这种继承于元朝的户籍制度,究竟时好时坏还犹未可知。

卫所军户制度只是军事制度?事实上,其影响力改变了明朝发展速度

四、结语

明代卫所军户制度,虽然脱胎于元朝镇戍军制度,但是由于所面临的情况有所不同,却保留着着属于明代的特殊性。在这一点上,不到百年时间就迅速崩溃灭亡的元朝也需要为此承担一定责任——在其以武力迅速建立大一统王朝之后,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继续同化和吸收其境内的民众,无论是土人还是外藩,在其灭亡后迅速回归原有的经济和社会结构。

这使得明朝在开国之后,不得不花费更大的精力来为此埋单。这就是明代卫所军户制度既继承其军事属性,又表现出对于未开化地区土人的吸收作用的原因。

卫所军户制度只是军事制度?事实上,其影响力改变了明朝发展速度

在这种情况下,卫所军户制度虽然在明朝初年曾经扮演了极佳的作用,但是在明朝中后期,其制度本身的缺陷却也致使明朝不得不承担军备废弛的严重后果。从这一点上来看,卫所制度的得失功过,也需要分两方面进行臧否。

参考文献:

王毓铨: 《明朝的配户当差制》,《中国史研究》1991 年第 1 期

史卫民: 《元代军队的兵员体制与编制系统》,《蒙古史研究》第 3 辑

《皇明四夷考·日本》

《元代瑶民起义史料辑成与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