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伤脾胃,健脾化湿

 秋霜了无痕 2019-09-20

脾主运化,脾虚则水湿内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湿胜则濡泄。” 《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 说: “湿盛则飧泄,乃独由于湿耳。不知风寒热虚,虽皆能为病,苟脾强无湿,四者均不得而干之,何自成泄?是泄虽有风寒热虚之不同,要未有不原于湿者也。” 脾主升清,喜燥恶湿,湿邪内侵,中阳受困,脾气被遏,健运无权,清气不升,湿浊内生,泄泻以成,正如 《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 所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症见腹泻,伴有腹痛,肠鸣,身重甚至头胀痛,舌苔白或黄腻,脉濡缓。治疗上应以治湿为主,所谓 “致泻从湿,治有多法”。

【病案】 王某,女,75岁,2004年8月19日初诊。病志号: 04081955。常食后腹胀腹泻,西医诊断为慢性肠炎。

日前因起居、饮食不慎,腹泻加重,泻下稀薄,倦怠嗜卧,头微痛,舌略淡苔白满舌,脉弦缓。证属湿伤脾胃,清浊不分。治宜健脾化湿,升清降浊。

处方: 藿香10g,砂仁10g,半夏10g,木瓜15g,茯苓20g,白参15g,焦白术15g,扁豆15g,陈皮15g,苍术10g,炙甘草15g,炒麦芽20g,4剂,水煎服。

8月23日二诊: 好转,右脉沉缓,苔转薄,上方去苍术,7剂。

按语: 患者年老,素体较弱,脾胃失健,湿浊内生,今又因饮食不慎,外感暑湿,致脾胃运化无力,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故腹泻加重。湿属阴邪,其性重滞,故肢体倦怠,嗜卧。舌略暗,苔白满舌,脉弦缓为湿郁之象。治宜健脾化湿,理气和胃,升清降浊。方用六和汤合平胃散加减。《医方考》 曰,“六和者,和六腑也。脾胃者,六腑之总司,故凡六腑不和之病,先于脾胃而调之。” 故用六和汤重在健脾化湿,升清降浊; 平胃散燥湿健脾,行气和胃。方中以人参、白术补气健脾为君。茯苓、扁豆渗湿解暑健脾; 藿香、砂仁和中化湿,共为臣药。佐以陈皮、半夏、苍术燥湿健脾,理气降浊; 木瓜助化湿和中之力; 炒麦芽健胃消食,以利脾胃之运化。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化湿、理气和中、升清降浊之功。二诊好转,但右脉沉缓,说明脾胃仍较虚弱,故守方调治而愈,另嘱其注意饮食调理。

李冀,段凤丽 主编.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从书-段富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