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老师的深度思考:讲课有三重境界

 残云伴鹤归 2019-09-21

讲课,是有史以来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之一。

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基础教育,不管是传统的线下三尺讲台,还是信息化时代的线上教学,讲课,至今仍然是教学实践过程中无法替代的核心环节。

因此,教师能不能把课讲好,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讲课,已经天经地义地成为每位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本文侧重讨论线下课堂教学的讲课境界,至于线上媒体教学的讲课境界,需要单独研究探讨。

笔者认为,讲课,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境界。

线下教育,即课堂教学,讲课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的境界:照本宣科、改头换面、随心所欲。

第一境界:照本宣科。

我曾听到,有人把处于这个阶段的教师说成是知识二道贩子,这显然不靠谱。

l但是,刚上讲台的新教师,几乎很少有人能够快速跨越这个阶段。

其表现,备课离不开教学参考资料,讲课离不开教材,离不开讲义。

即使借助PPT讲课,也无非是把教材的目录制作成课件,于是,照本宣科变成了照幕墙宣科。

这样的课,较少穿插能够紧密结合教材内容的案例或视频。

其特点,表情呆板,居高临下,目中无人,眼里心中没学生,缺乏情感投入,很少组织互动。

其效果,学生要么睡觉,要么上网,还有学生翻翻教材,那算是最给教师面子的。

记得我才上讲台时,总是害怕讲漏了教材的内容,滔滔不绝,面面俱到,抓不住中心,找不到重点,梳理不出问题,更不会提炼所讲内容的精髓和灵魂。

其结果,尽管自己讲的口干舌燥、满头大汗,学生却听得晕头转向、收效甚微。

不过,笔者并不认为,凡是才做老师的,都必然如此。

譬如,有的新教师同时具有科学理念、正确思路、扎实功底和教学艺术,完全有可能跨越第一境界,直接进入第二甚至第三境界。

当然,还有个别教师尽管在三尺讲台执教一生,也始终未能突破第一境界,照本宣科一辈子。

虽然从境界的角度来看,有点遗憾,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培育人才做出了力所能及、尽力而为的贡献,同样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千万不能忘了给他们点赞。

而且,不得不承认,有的教师干脆不用电脑,没有PPT课件,讲课时几乎头也不抬地逐字逐句地念讲义,学生听起来真的是味同嚼蜡;但课后就不同了,当学生整理回味所讲内容时,发现老师讲的既有深度,又有新意,启迪多多,赞叹不已。

笔者曾在南京听过一位自然辩证法教授讲的课,就是这种感觉,至今记忆犹新。

第二境界:改头换面。

通俗的说,处在这个境界的教师讲的课,好像山寨版的产品一样,其所讲内容既像教材,又不完全像教材,有点四不像。

这样的课,既包含着有助于学生消化教材内容的部分,也有不少夹生饭。

总起来看,好多教师经过多个教学周期后,不仅对教材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消化,而且有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再也不满足于照本宣科,而是在讲清教材基本要点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与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看法和思考。

这些教师制作的PPT,不再是简单照搬教材目录,而是解析教材的体系框架、逻辑结构,归纳概括教材的要点及其内在关系。

其效果,比第一境界要好得多。

在这个境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主体角色,加入了教学过程,教材的基本内容已经在学生的头脑中打下了较为深刻的烙印,在一定程度上渗透到了学生的思考之中。

第三境界:随心所欲。

应该准确地说,这里所谓的'随心所欲',不是毫无规则章法,而是'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这个讲课境界,相当于如今的热门词'中国制造'。

达到第三境界的教师,他们在课堂上讲的,几乎都是自己的干货,教材只是拐杖。

这样的课,不仅不拘泥于教材,反而是跳出教材,解剖教材,甚至重新组合教材内容,从始至终讲的都是自己独到深刻全面的理解、看法、思考,并且能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大胆争论。

即使讲教材,也是讲体系结构,讲重点难点,讲研究新成果。

这些教师制作的PPT,等于演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有的教师甚至在做课程小结时,还会尖锐地指出教材的偏颇疏漏和错误之处,并且提出修改思路。

其效果,表面上似乎脱离了教材,事实上,恰恰抓住了教材的精髓和灵魂,补充、丰富和深化了教材,使学生豁然开朗、受益匪浅。

讲课境界的跨越和升华是贯穿教师职业生涯的一个并无止境的过程。

但是,本文所述的讲课境界,并非评价教师讲课质量效果的标准。评价讲课质量的标准是一个多要素的系统,需要专门研究论证,本文不予赘述。

既需要倡导教师加强教学修养,不断升华讲课境界,同时提倡讲课风格多样化。每位教师都可以探索塑造自己独一无二的教学模式和讲课风格。

需要说明,笔者对讲课境界的这种划分是相对的、辩证的。

譬如,即使同一位教师讲授同一门课,对于比较陌生又不太感兴趣的内容,讲课境界还处在第一境界;而对于那些比较熟悉又有浓厚兴趣的内容,讲课时则可能已经达到了第二甚至第三境界。

而且,即使已经达到第三境界的教师,也很难避免有时讲课会落入第二甚至第一境界。

所以说,无论对于教师个体的纵向发展,还是对于教师群体的横向比较来说,所谓讲课境界决不是一个凝固不变的尺度,而是一种提示和导引。每位教师无需对号入座。

教师讲课三个境界之间,既没有是非之分,也没有优劣之别,更不存在善恶界限。

无论你的讲课处在那个境界,都可以成为好老师。

当然了,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加强教师修养,努力跨越升华讲课境界,也许可以成为更好的老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