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减少“低效”学习,掌握被动学习的能力,提升职场竞争力

 timtxu 2019-09-22

秋叶时间管理特训营的英子,和学友分享了一个小感悟。

昨天永澄老师课里一句话点醒了我。老师说被动积累比主动积累重要。 过去我一直以为主动积累大于被动积累,昨天听了才知道被动积累带来的成长要远远大于自己吭哧吭哧努力半天带来的成长。 我的理解是: 比如我们在训练营一起学习一个月。这个能量圈里认识的人就是被动积累,在学习环境中大家相互影响带来的成长速度远远大于自己同样花费一个月时间,一个人独自努力学习的效果。 就像布朗运动一样,自己学习折腾半天还在原地打转,动来动去都在那个范围内。

估计很多朋友还没有想过“主动积累”和“被动积累”两个词的含义,我先给大家解释一下。

所谓【主动积累】,就是自己通过学习、工作、生活,有意识积累自己在某个方面的知识、阅历和实践经验。而【被动积累】,是自己并没有刻意去积累某个方面的知识、阅历和实践经验,但是因为身在某个环境中,从而不自觉学会了这些。

比方说,我们中国人能讲好英语就不错了,可是在瑞士这个国家,很多国民会说四种语言,大家没有觉得有什么奇怪的。

因为瑞士地理位置在欧洲主要文化体的交会地带,那里的人从小就接触不同的语言环境,自然而然学会了德语、法语和意大利语三种官方语言,在游客区,用英语甚为普遍——这就是环境带来的“被动积累”。

减少“低效”学习,掌握被动学习的能力,提升职场竞争力

主动积累是自我选择加速成长,被动积累是环境倒逼加速成长。

对自律者,主动积累非常有效。对普通人,被动积累可能更现实。

被动积累最大的价值往往是跟对人,走对路。

一个人在自己摸索过程中,往往是看不清路的。但是和一群优秀的人在一起,反而在思维碰撞过程中,眼界打开了,反而看清楚更多的可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妈妈非要孩子考名校,起码被动积累优质同学,这些不但是未来的人脉,而且优秀同学现在就可以影响你的思维,给你打开人生的格局。

如果说这个世界有成功的捷径——我倒觉得不是你可以比别人少付出努力,而是你努力的时候,没有把力气浪费在方向选择上。

问题是这往往不是靠你自己努力就能解决的,往往是因为在好的环境里面,你很自然被熏陶了,选择了正确的方向,这就是被动积累的价值。

像很多孩子跟着我创业,相比很多本科生,其实发展是顺利的,例如毕业两三年就在武汉买了房,为什么?因为大家相信我选的方向,明确知道自己该往那个方向努力。同时,我们也会鼓励大家早早建立投资理财的意识,就很容易为自己留下积累。

反过来如果大家是在一个缺乏方向感,人人都是月光族的公司,你会认为自己存不下钱,赚不到钱是很正常的事情。

我最近让公司一个老员工开始学会做电商运营。我现在经常早上六点半就起来指导员工,因为她刚刚做电商,很多不懂,经常进入熬夜模式,学得很辛苦。

那么对她而言,主动积累就是买书买课学习、去网上搜资料、去请教牛人,到成功的企业或团队去看一看别人是怎样做的。这就是主动积累。

减少“低效”学习,掌握被动学习的能力,提升职场竞争力

主动积累最大的意义在于,一个人有强烈的学习意愿,学习的效果会更好。

但是这样的学习,未必比一个人在一家真正把电商做得风生水起的公司里学到得多。

因为人家每天上班的制度、会议、交流、工作,全部都是电商氛围,沟通也都是电商思维,一个人在这样的环境里,会不知不觉学到很多电商的打法,变成有经验的人。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做网课思维的人,做生意的思维是:释放流量出去,一定要能够赚到钱,否则就亏了。养成这种思维的原因在于,我们的产品很难复购,而且品类很难扩充,所以必须在每一单都赚钱。

但是对于做电商的人,选品会优先选择容易复购的商品,选择大家都愿意多看几眼的品类组合,让大家进来多买几单。所以做电商的人,不怕第一单亏本,他们更在意每天来的客户,能否通过私聊,建立认同,变成可以复购的老客户,这样才能长久赚钱。

这种思维模式,在不同的环境里会深深影响一个人。

比方说我看到小伙伴在工作日志说:

对方希望我们一次性进2w货款,这样可以给我们额外的福利。经过计算后,我觉得不如进1w的货款,另外拿1w去进其他的货。

这个当然没有错,这是从库存带来的成本思维考虑的。

但是我建议他就进2w的货,和别人谈一下,如果卖得多,是不是可以谈奖励返点,另外进货多,可以压低成本价。我这就是从现金流思维考虑的。

在不同的环境里面,我们最大的积累是思维模式的潜移默化。

通过主动学习,过来人传授,或书本阅读,的确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学到很多正确的方法。但是思维模式的改变,很难通过和人谈一次话,看几本好书就拥有,还得通过环境来“润物细无声”。

减少“低效”学习,掌握被动学习的能力,提升职场竞争力

所谓被动积累,就是你跟着成功的人在一起,你会不知不觉学习到他们的思维,他们的模式,他们做对事的方法。

在好的环境中,你甚至会认为本来就应该这样做啊。但真相是大量的人,为了摸索出正确的方法,走了很多弯路,在他们过去的思维习惯里面,没有本来应该这样做的认识,反而会反复问你——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觉得我之所以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个学习能力很强的人,不是因为我学习能力一定比很多人强,而是因为我是一个心态非常开放的人。

所以我在学习的时候,尽可能放下我自己的认识,去接纳别人的观点,深度思考不同观点的合理性,最后内化成自己的方法。

我们说一个人的见识不打开,就很容易是所谓的低水平的勤奋,看起来很努力,但一直在原地打转。

什么是见识不打开?

接纳多元化可能的心态对普通人其实是很难的,他们希望获得一种可靠的方法,就可以稳定解决问题,这就是“路径依赖”的由来。

一旦他们认可这个路径有效性,他们不但希望自己的人生可以通过这种路径得到解决,甚至希望别人,自己的子女也复制同样的路径,而看不到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导致复制的基础不复存在。

还是用我们学员的感悟结束这篇小文章。

英子 上海 钢琴教育培训

这就是现在的我。一直是主动积累,走了一圈感觉,都是走马观花,没有实质性地突破自己。接下来要想突破,首先选择跟对人………………我过去也是这样的。

我最近一直疑惑这一个月到底是因为打鸡血还是秋叶老师时间管理特训营有什么不同,让我变化这么大。

想不出问题关键,直到昨天听了永澄老师课才如同醍醐灌顶。是环境带动了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