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利用微课培养初中生古诗文鉴赏能力

 GXF360 2019-09-22

我国古代诗歌和散文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设定的总体目标之一。通过引导初中生诵读鉴赏古诗文,品味感悟古诗文风雅绝美的意境,深邃厚实的思想感情和钟灵毓秀的文化底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之一。但由于古诗文年代久远,词句言短意长,语言委婉凝练,又多“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因此增加了不少学习难度。加之初中生文化积淀瘠薄,审美能力稚拙;教师观念老套,形式单一,技术陈旧。使得古诗文鉴赏索然无味、平淡无奇,严重影响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

总的来看,黛玉始终没有就字句这些细节上对香菱进行指导,也没有对香菱的作品进行过分的修改,她始终在积极鼓励香菱自己思考,对香菱大方向上进行指引,给了她很大的空间来尝试。所以,香菱最终的成功确实是借助了黛玉极佳的教育方式和自身的努力。

新课标提出,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微课作为一种结构化数字资源,其时间短、容量小,结构简洁、主题突出的特点与古诗文含蓄精炼、简质典雅的特征相通相融、完美契合。因此运用微课丰富的资源辅助古诗文教学,让现代多媒体技术与中华经典文化融成一体,是扩展古诗文学习的有效载体和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2)历史贸易数据积累较少,存在风险。供应链上没有之前的历史交易数据,银行不能全面的了解核心企业和经销商的情况,存在潜在的风险,存在第一次融资变成了最后一次融资,面临损失。

一、古诗文鉴赏面临的问题

1.精炼文字与深远意境的矛盾。古诗文语言锤炼,严密简洁,但由于年代弥远,很多文字古奥难懂、佶屈聱牙,成了学生眼中琢磨不透的“迷言”。而艰涩难懂背后蕴藏的却是或激烈高昂、或骋怀奔放、或瑰丽香艳、或清净静谧的优美意境。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初中生很难从这些凝炼的词句中领略诗文的深邃内涵,而微课充分整合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资源,通过创设多姿多彩的教学情境,把抽象单调的文字幻化为丰富具体的视觉画面,既增强学生感知诗文的丰裕体验,拓宽知识层面,又冰释古诗文鉴赏难点,更益于学生领悟作品意蕴主旨。

2.文本历史与现实认知的矛盾。古诗文写作都有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文本内容既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形态,也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密切关联。由于时空变迁,古人伤春悲秋、厌世归隐、借古伤今、慷慨愤世的思想感情很难与现代的初中生产生共鸣,学生找不到真切实感,这就很难深刻领悟古诗文本质内涵。通过微课补充介绍作者写作背景和历史情状,可以拉近作者和学生之间的感情距离,消弭时空变幻引起的认知隔阂。

3.知识填充和精神成长的矛盾。在古诗文教学中,应试教育是道难以逾越的坎。一句句雅致唯美、精巧灵动的诗文被硬生生破译成枯燥无味、蹩脚苍白的字、词、句的组合,教师念兹在兹的是机械的背诵默写和填鸭式的练习讲解。在这被动乏味的学习中,古诗文所承载的真善美思想和启迪智慧、警醒人生的价值观与生活哲理,或忽略遗弃,或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少了一份情味和灵性,其作为生命个体的“精神成长”缺失了。微课可以用或低吟浅唱或慷慨激扬的配音,生动形象的图片、动画展示和活泼有趣的点拨解说,助力学生体会作品思想感情,接受作品感染激励,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二、微课培养古诗文鉴赏能力的策略

1.创设情境,感知诗文意境,突破鉴赏难点。通过微课创设古诗文鉴赏情境,积极建构文本学习的美好意境,可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强化学生情感体验。以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笔者制作微课时,通过组合图片、动画展示:浣花溪边一座孤零零的茅屋,一群顽童疯抢着狂风卷落的茅草,一位老者跌跌撞撞着奔走呼号,竭力护住那些零零落落的白茅。墨黑的天空、麻线似的雨水、筛子样的茅屋,配上怒号的风声、凄厉的喊声和苍凉低沉的背景乐,然后整合著名配音演员齐克健时而叹息、时而哽咽的朗诵,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从而深刻体会作者体察民生疾苦、忧国恤民的博爱情怀。又如《记承天寺夜游》,笔者制作一段沙画视频徐徐展示:一轮皎洁的明月照在干净敞亮的庭院里,几株错落有致的松柏倒影在一汪“清水”中。在清幽恬静的音乐声中,一前一后两人闲庭信步,谈古论今,画面错觉生趣、和谐自然。在这皎洁、空灵、唯美的画面中,体味到的是苏轼对自然美的挚爱。再如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将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照经过艺术化处理,使之呈现出近处枝树雾凇、冰花弥漫,远处天地湖山亭堤全在白雪下若隐若现,如梦似幻的视觉效果。配以空灵优雅的音乐,让学生想象着自己就是张岱,步入这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乘一叶小舟,至湖心亭煮茶、赏景、吟诗的场景,领略张岱幽远脱俗的闲情雅致。

2.知人论世,探知诗文内涵,补齐鉴赏要点。古今语言多有差异,生活环境、社会形态与当今亦有天壤之别,由此产生的认知差距较大。因此适当补充介绍古诗文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特殊的人生遭际,便于准确理解把握文本思想感情和恰当定位文本宗旨内涵。如鉴赏《桃花源记》时,剪辑制作一段陶渊明简介,重点突出他爱闲静、爱丘山、爱琴书的生活雅志,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隐居山林的躬耕生活以及对理想世界的无限追慕之情,使学生能更完整清晰地把握文本中心主旨。又如教学杜牧《泊秦淮》时,通过微课补充介绍南朝后主陈叔宝沉溺声色,创作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与皇宫佳丽作乐寻欢,终致亡国的历史背景,从而使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作者的忧国情怀和伤世思想。再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通过微课补充了解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两人旧居,闻听邻居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追忆故人以及东晋王质上山遇仙童对弈烂掉斧柄两个典故,从而激发学生对古诗文深厚文化魅力的兴趣与喜爱,拓展学习古诗文的方法路径。

3.启迪人生,悟知诗文哲理,突出鉴赏重点。古诗文内涵丰富,主旨鲜明。或叙事、或抒情、或讽喻、或咏志,给学生以艺术熏陶和人生启迪。诚如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理论》中指出的,要重建我们的课堂教学价值观。这一价值观的核心理念是: 要从单一地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转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笔者在用微课辅助教学古诗文时,就不拘囿于单纯的知识识记,而是更侧重于学生的精神成长和价值观培育。如鉴赏《满江红·小住京华》时,通过微课展示秋瑾手执断刃和跃马握枪的巾帼英雄图像,配以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以及投身革命,惨遭满清政府杀害的英雄事迹简介,突出其不畏牺牲,追求真理的革命者形象,培养学生崇仰正义、勇于献身的时代精神。又如鉴赏《出师表》,通过视频剪辑介绍诸葛亮上奏这篇表文的背景,当时正值蜀国国力疲敝、积贫积弱、政权岌岌可危,曹魏兵败祁山、孙吴兵挫石亭之时。相机选用央视《三国演义》视频片段,再现诸葛亮追忆“三顾茅庐”“白帝托孤”的往事,心心念念为了实现刘备“振兴汉室、一统天下”的遗愿,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悲壮情怀和自身的人格魅力。再如《岳阳楼记》,以图片配以教师的解说,展示岳阳楼整体造型曲线流畅、奇伟辉煌,细处结构纯木无钉、檐牙高啄,感悟滕子京将孜孜以求“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之志化为现实的治国之才。并配以登楼所望烟波浩渺的洞庭湖朝夕之景,在自然的吐纳间学习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然物外的思想境界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抱负。

培养鉴赏能力脱离教材不行,仅仅依靠教材也不行。在古诗文鉴赏中巧妙运用微课技术,使学生凭借于教材,得法于课文,得益于微课,开阔视野,积淀学养,丰美情感。相信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一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而古诗文的传播将更便捷、更灵动、更高效,从而有力促进中华经典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据奥维云网(AVC)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嵌入式一体机全渠道均价4351元,同比下跌了8.4%,然而全渠道零售额同比涨幅却达到了99.0%。值得注意的是,当嵌入式一体机产品的均价呈现下跌态势,销售额竟出现了大幅增长。

参考文献

[1]沈洁.微课在古诗教学中的设计与实现[J].语文天地·初中版,2016(35).

[2]张永卫.巧妙微课技术 闪耀诗歌课堂[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1).

[3]范兢.提高初中古诗文鉴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第28 卷第9 期2012.12(160-16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