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评点式阅读的深度融合探析

 GXF360 2019-09-22

评点式阅读教学是解决现今阅读教学困境的方法之一。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它给了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成为了阅读的主宰者,与文本的不断对话中建构起自己的认知,完成对文本的解读。但是,这样的阅读教学不是随意为之,而是要求施教者首先在整体上要做到“两个融合”。

1.“三严三实”是植根于中华丰厚的文化之中的。而传统文化扎根在广大的民众、民间的社会生活之中,它的表述虽然是对当下干部的要求,但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概括。“慎独”一直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各级干部要讲“慎独”,每一个中国公民要讲“慎独”,把修身作为自己内在的自觉要求。

一、自由评点与专题评点相融合

自由评点主要在课前进行,它是文本与学生之间进行的初次对话。学生对文本的主要内容、重要片段及疑难问题进行感悟、思考,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过程。这一阅读过程,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阅读权利,实现了阅读的个性化、多样化。但是为了保重自由评点的质量,防止学生偷懒,在不干涉学生自由阅读的前提下,教师最好明确规定要求,比如要求自行解决字词,针对文本的结构、写法或主题提出一个问题,并稍作评点,且每页纸不少于3处等。

专题评点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课堂进行的。这专题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学生预习中提出或关注的问题;二是教师在评点文本后,结合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围绕其中一两个问题进行组织评点。如此专题评点可能有:课文的标题,通过评点标题,了解文本的内容及情感倾向等。如苏版必修一中老舍的《想北平》,借助对标题的评点,学生能够感知到本文的情感基调——对北平的思念,从而有助于把握全文;文中的中心句段、关键性句段,它们往往蕴含了丰富的意思,表明了文章的结构思路,暗含了中心,是专题评点中的关注点。如苏版必修三中杨绛的《老王》,只要评点中把握了这样一句:“这是一个不幸者对幸运者的愧怍”,依次明白了“不幸者”“幸运者”的内容,再结合“愧怍”,文化人对自我良知的反思的主题自然会显现;还可以以篇章结构为专题,因为“记叙文、小说有记叙的顺序,散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教师指导学生弄清部分与整体的内在联系,弄清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把握文章的思路。但是专题评点是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要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去接触文本;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质疑提问,北宋哲学家张载说:“学则须疑。”质疑式提高阅读质量、排除思维惰性的途径和方法,因而,教师在专题评点时要尽可能提供机会。当然,由于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教师还得区分指导,以便提高评点的水平。

自由评点是最初级的,是零碎的,不成体系的;假如让学生止步于这一层,学生也只能在文本的重难点外转圈圈,造成阅读目标的偏离文本,浪费课堂的有效时间,致使课堂效率低下。这还得需要进行专题评点,教师在学生自由评点之上,组织学生细读文本,找准专题评点的内容,进行深入地阅读、质疑。

可见,自由评点(一般在课前)是阅读教学的前提、基础,是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专题评点(一般在课堂)是阅读教学的发展、提升,是阅读走向深化、优化的过程,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评点式阅读教学中是不能认为隔离开来的。只有相互结合,评点式阅读教学才能发挥作用,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

如执教苏版必修一《赤壁赋》(苏轼)一文时:学生提出文章“月”的意象有何作用?就此在自由评点的基础上,展开了专题评点,其评点对话整理如下:

师:有人说苏轼“以风月立骨”,请大家找找苏轼在文中几次提到月呢?把相关的语句找出来,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1:第一段“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这里的“月”是诗歌文化中的月,含有美丽的内蕴。

生2:第三、四段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抱明月而长终”等,这里的“月”多指现实中的月。

师:“抱明月而长终”是现实中的“月”吗?

生3:不对,这是想象中的月。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月”,请同学们补充一下。

生4:“惟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这里的“月”富有哲理人生意味。

过了马路就是他的公司,但走到一半的时候她突然停了下来,红灯就亮了,她木木地被急速的车流逼回到人行横道,她看到顾青从公司里出来了,而举着伞朝他走过去的人,是夏小春。他们朝这边走来的时候,温简像才醒悟过来一样,急速地跳上一辆公交车,她不想要被他们看见。车窗一片迷蒙,她看不清楚,只觉得耳边充满了轰轰的声响,压来压去,感觉快要把自己碾碎了。

师:不用意味的“月”出现在一文中,你是如何理解的呢?请讨论后评点一下。

广东省内化石能源资源匮乏,缺煤、少油、乏气;水电开发基本饱和,新能源发电开发潜力大。2015年自产量仅占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1.9%;近年生产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主要增长点在一次电力;为了适应能源消费需求的增长,外部能源供应量不断增加。

小组(代表):既交代了赤壁之游的时间,文人之事的雅,还悟出了人生要安贫乐道、随遇而安的哲理。

问题的关键在于,兜底条款的适用是否真的打破了知识产权法定主义?兜底条款是否真的在司法实践中没有作用而应当被删除?如果该条款的适用并未打破知识产权法定主义并且在司法实践中有价值,那么如何避免权利的滥用与误用,换言之,该条款的适用应当遵循哪些规则?可以预见,在未对法律修改之前,面对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新作品使用方式,法官适用权利的案件不可避免地会增多,兜底条款的适用势必成为理论和实践中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师(小结):人生低谷中,对月的品悟、对月的感喟、思辨,帮助苏轼完成了价值观的重构,正如余秋雨说:他“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得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这,正是以风月立骨。

在此片段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在重视了学生主体对《赤壁赋》全文的自由评点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月”的现实、想象、文学及哲理等层面的文句的专题评点,最终形成了对苏轼作品的“以风月立骨”的认识。整个过程在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先导的前提下,将自由评点与专题评点结合起来,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技能,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立足文本与超越文本相融合

文本是课堂教学的依据和基础。无论是国家规定的现行教材(必修和选修),还是学校编订的校本教材,都是精挑细选、文质兼美的篇章,它有着明确的指向性和多元的价值取向。因而,在教学中,既要立足文本,发掘、体会其中的价值;又要结合学生自身情况,去超越文本,体会文本的多元价值。

我院精神科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护士总体职业倦怠水平较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次数较多、消极应对暴力、得到的组织支持较少,护士职业倦怠程度较高。

1.立足文本。文本的性质与价值决定了教学要以文本为基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体会形象,感悟思想感情,环环相扣地挖掘出文本的价值,体现文本作为课堂教学的依据的地位。其实,也只有紧扣文本,立足文本,品文嚼字才能领略文字的魅力,让语文课堂教学具有“语文味”。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立足文本不等同于教师放手让学生任意解读文本的“随意解读”。它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否则,可能会导致教学游离文本,不尊重文本,结果使得语文课成为了美术课、乐课、思想品德课等。立足文本,尊重文本,不“随意解读”才能实现文本的价值取向,让语文课具有“语文味”。

2.超越文本。“对于阅读教学而言,文本资源和生本资源是两大主要资源,前者具有明显的预设性,后者则具有较强的生成性。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因文本资源的确定性而探究较深,因后者的不确定性而疏于关注。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应当促进文本资源和生本资源的有机融合,积极推动视界的融合和意义的建构”。这说明文本资源和生本资源结合对于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换句话说,阅读教学不仅要立足文本,让学生体会文本的基本价值所在,而且要结合学生本身的知识、经验和情感去再次创作文本,在超越文本中发展、提升自我。

在这个意义上,超越文本有两层基本含义:“一是让阅读教学‘回归生活’。”因为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阅读主体学生在体会文本,解读文本的价值后,往往会结合自身的生活,对文本做出有利于自己的文本再创造,从而让语文学习成为人生成长的养料,这一过程所得是超远文本的。二是学生超出狭隘范围的文本,即国家制定教材和校本教材,而是博览群书,与书为伴。如此超越“文本”,扩宽了阅读教学的空间,扩大了文本的价值,提升了学生的文学修养。

整理国故,虽然首先是回到产生、盛行那个思想的具体时代,但更重要的是要评判是非、重估价值。众所周知,进化论的风靡同时带来一种“进步”的信念,表现在时间观上,即主张古今有别,进而强调自古及今是一个推陈出新、日益增进和提升的过程,古不及今。这种不可逆的线性时间观不仅嘲笑“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的不变论,也有别于传统的循环、轮回思想,更冲击了各种以古为尊世风日下的历史倒退论。

超越文本显然很有必要,正如叶老所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而且“立足文本仅仅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而不是全部,因为教材提供的文本容量是有限的,阅读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必须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超越‘文本’才能最终完成”。

同时,只有超越文本,阅读主体才能通过阅读实现多元化文本解读,发展、提升自己。

音像资料是一种重要档案资源和文化资源,它的凭证价值、信息价值和文化价值对于社会的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科学地对这些珍贵视频资料进行甄别,使其为编辑记者制作节目,为文化市场运营所利用,其意义不言而喻。

在教授《渔父》(苏版必修五)一文时:就屈原形象,学生进行了如下的探讨:

生1:文中的屈原是一位忧国忧民,不同流合污、不妥协;洁身自好、坚守理想、矢志不渝、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人。

我们认为“陆贾赋”所属各家为文时在文质的选择上更加重视文,即更加重视文章的外在表现形式,为文靡丽铺张,极尽渲染之能事。

师: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还有那些类似屈原品格的人呢?

生2:林则徐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史铁生: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等等。

师:面对困境的屈原及历史人物的所做的选择,告诉你我该怎么对待人生呢?

生3:我们可以软弱,但不是懦弱,允许坚守,却不是固执己见;可以坦然接受平凡,但始终不能放弃追求卓越的勇气和信念。

在这一教学片断中,生1的对于屈原形象的理解是立足文本,是对文本的忠实解读,而且在教师引导下,十分到位;生2是对文本的拓展延伸,结合了自己知识、人生体会,对屈原形象进行了再次创造,生3便是阅读文本后,超越文本的结论,从中感知到了学生对人生磨难的深刻看法,自我在阅读教学中得以成长了。如此教学,恰好实践了立足文本与超越文本的结合。

因此,在评点式阅读文本时,先要立足文本,尊重文本的基本价值;然后在立足文本基础上,从扩大阅读文本的范围,实现超越文本,提升修养;从阅读“回归人生”的角度对文本进行再创造,完成超越文本,从而发展自我、提升自我。而且,有必要指出的是先后不能变,二者必须结合使用。

评点的引入打破了阅读教学的常规模式。教师鼓励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把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感想以评点的方式表达出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一方面优化了传统阅读教学的方式和观念,更新了阅读思想,同时,学生的阅读自主性也提高了,个性化阅读的思维和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简要地说,在地面调温冷两联供暖系统中,地暖不但冬天能用,夏天也能用,地暖的利用率增加了两倍以上。通过系统的优化升级,两联供系统在舒适性、节能性和利用率都有大幅度提升(见图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