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习课有效性探究 ——兼评《品味人物对话的作用》和《紧扣文意谈感悟》两案例

 GXF360 2019-09-22

复习课和新授课、练习课三种课型现在已经成为各学科的主要课型。其中,复习课是备战高考、中考前的主要课型,在复习过程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它也是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中科学精神和学会学习两大素养获得的主要途径之一。

复习课顾名思义就是再次学习。《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指出复习是强化巩固记忆、防止遗忘的途径,是人们获得知识、技能的必要手段。那么,如何上好复习课呢,笔者试图通过两节昆明市九年级语文现代文复习课进行探究与回答。

一、案例展示

教学目标1、掌握人物对话在记叙文中的作用,对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给予一定的帮助。2、通过梳理复习和探究,体悟复习的方法:梳理复习——探究归纳——迁移训练。3、激发复习的兴趣。1.掌握做题方法和答题技巧;2从文本出发,紧扣文意回答问题。教学主要步骤1.分角色朗读学过的课文中的对话。2.根据所朗读对话分析探究对话的作用和类型。(对话的主要作用是:塑造人物形象;点明事件发生的背景;揭示文章主题;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文章留下伏笔;避免单一叙述的枯燥和乏味,使事件的记叙显得生动形象,情节引人入胜,让读者如闻其声;使作品版面流畅,易于阅读。对话根据应答原则分为两种类型:合作性原则对话——答为所问,语论转换原则对话——答非所问)3.练习:课堂练习——《我的第一场戏》课外练习——《滴水之恩》;为自己的作文添一段对话。1.分析经典考题,明确考点。(做题者在文本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生发感想。)2.做真题,分析总结方法。(答题思路:读题干—找观点—拟例子;答题方法:观点+事例)3.练习真题,练习完善方法。4.反向思考,试着命题。记叙类文本现代文类型议论文

二、案例分析

(一)两个案例的相同点

1.教学目标确立合理——既符合学情也符合考情

案例一教学目标包括三层:第一层,掌握具体知识主要为陈述性知识;第二层感受一般的复习方法;第三层复习兴趣的激发。第一层为近几年中考中忽略的文艺评论届提出的解读文本的一把关键性钥匙,学生有感受但无法说清;二三层是复习过程中重要的方法和心态。

案例二目标单一却更加明确即认识考点,研究考点探究方法,最后是方法的迁移。整个案例主要致力于程序性知识的获得和再运用即议论文考试中谈感悟的题的解答。这类型的题目是近几年考试中的常考题,同时也是学生失分较多,但也是经过训练可以解好的题,所以这是学生的能力所急,也是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密切相关的。

2.教学目标达成较好——完成了已有知识的精致化、整合化和纵深化

其时的士人对山水的迷恋可以说到了痴迷的地步,竹林七贤“登山临水,竟日忘归”,宗炳“每游山水,往辄忘归”,袁崧欣赏“山水之美也……流连往宿,不觉忘返”。类似于这样的记录还有很多。在这种社会思潮背景下,只有山水和游山水的人使人感兴趣,其他诸如节操伦常、忠臣义士等不为人所重。宗炳“眷恋庐衡,契阔荆巫”,当“老疾俱至”时,唯恐“名山恐难遍游”,于是“凡所游历,皆图之于壁,坐卧向之”。这反映出人们不仅喜爱山水,更欲将山水画于纸上,以便能时时赏之。至此,绘画的主题也随之从先前的人物向山水转移。

课例一一开始采用分角色朗读,不仅有利于唤起同学们对学过课文的复习,更有利于身临其境、排除一切干扰纯粹地感受对话,也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步骤二是整堂课教学的重点,它将学生之前零散的、模糊的关于对话的作用的认识清晰化,系统化;并在答与问的对应性的对比和分析中增长了新的知识——话根据应答原则分为两种类型:合作性原则对话——答为所问,语论转换原则对话——答非所问。步骤三是所学知识的运用,其中有阅读中的运用更有写作中的运用。整节课,从旧知识中挖掘出新的生长点,围绕某一个模糊、零散的知识点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对其进行挖掘和探究,将相关知识有意义地联系在一起,不但启迪了学生思维,突破重难点、关键点的学习,做到了知识的精致化和纵深化;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了复习的一般方法;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例二上课伊始便带领学生看考题,明确考点,有利于学生迅速明确教学的起点,更有利于激起学生的类别意识;步骤二通过做真题达成方法的探究;步骤三是真题的练习更是方法的试用,步骤四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更是能力层次的进一步拔高,它使学生转换了角度,变成了命题教师,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明确此考点设置的角度和生成的逻辑,进而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整堂课汇聚了同学们的做题经验,使方法清晰化和程式化,达到了知识的精致化和整合化,最后一步骤完成了知识的纵深化。

3.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熟悉性和陌生性结合较好

两个案例的教学内容有部分来自学生曾经学过的课文或者是曾经做过的题,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进行了的选择和整合,这不仅有利于缩短探究时间,更有利于体现复习课的意义——温故而知新。但为了体现复习课的目的——形成新的能力,第四步骤所选练习又均为学生没有接触过的经典考题,这不仅是对真实阅读和运用场景和心态的模拟,更是对教学效果的有效检测。

4.教学方法合理——综合运用归类、比较、演绎等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科尼起重机集团是全球最大的起重机制造商和起重机维修服务提供商。其产品主要包括工业起重机、轻型起重设备、特种起重机、核电起重机、重型叉车和起重设备服务等,业务涉及一般制造业、电力、汽车自动化、采矿、钢铁、石油和天然气、造纸、联运和轨道运输以及港口等多个领域。目前科尼已经在中国拥有雇员近1 500名,19个办事处、60个服务网点和4个生产基地。

教学过程中教师综合运用了归类、比较、演绎、联想等方法。案例一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了五组对话,通过将对话的分类、比较,学生自己总结出了对话的作用和据应答原则分为的两种类型。案例二中教师将议论文考点归类,学生根据比较和演绎归纳出了做题的方法。多种方法的使用使学生打开了思维,开拓了视野,于是迅速将知识网络化,深入化,实践化。

5.教学活动多样化——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两个教学案例均采用了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之后合作讨论;同学间互相解决彼此提出的疑问。课堂上同学们自主调控和管理自己的学习,调动起了自己原有的知识体验,发掘了自己的学习潜力。

(二)两个案例的不同点——具体目标不同

案例一主要是为了获得陈述性知识对话的作用和类型,案例二主要是为了找到议论文考点中谈感受一类型题目的解答方法和答题技巧。

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有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强化农业品牌,可以充分利用好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及设备的作用,有助于对整个社会发展进行战略定位和战略布局,必然会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

两个案例为何连具体目标都不相同,但为何又具有教学目标确立合理——既符合学情也符合考情;教学目标达成较好——完成了已有知识的精致化、整合化和纵深化;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熟悉性和陌生性结合较好;教学方法合理——综合运用归类、比较、演绎等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教学活动多样化——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等五大共同点呢?

对照组患者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为(30.54±0.64)岁;观察组患者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为(30.05±0.44)岁。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仔细分析两个案例的同与异,不难发现都是复习课的典型课例,都达到了复习课的目的——调动学生的元认知,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讲究针对性,针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薄弱点,针对考点;复习课要讲究系统性,讲究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系统化。两者的不同点主要是由于教学具体的目标不同,两个案例的切入点不同——案例一主要是为了形成知识的系统化,进而形成新知,重在陈述性知识的获得;而案例二主要是为了探究做一类典型题目的方法和技巧,重在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两者的不同点展示了复习课的两大类型:以知识的系统化和深入化为目的的陈述性知识梳理和探究型;以典型题目的解答方法和技巧的习得为目的程序性知识的总结型。

王爱国:2013年,我们按照部党组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大兴农田水利建设的部署,落实措施,强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综上所述,复习课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共识,但是在学界研究复习课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的较多,关于复习课的类型研究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具体学科中,忽略了学科的互通性。其实根据复习课的教学目的进行分类也许更有利于教师迅速把握复习课的实质,也更有利于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