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汉字教学策略

 GXF360 2019-09-22

语文核心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学生这一素养的提升。2017年3月人民教育出版社陈先云主任提出了小学语文素养的“四大清单”:理解能力、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这里理解能力指文化传承与理解,运用能力主要指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能力指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能力指审美鉴赏与创造;其中语言运用是其他三种能力得以开展的前提,而小学生识字、写字又是语言能力培养的基础。因此,汉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内容。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汉字教学应促进学生识字写字与思维发展等各方面能力协调发展,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儿童成长创造好的土壤和环境,为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说,小学汉字教学应该结合儿童思维发展、生活经验、课外阅读、文化审美来进行,下面主要从这四方面予以探讨。

一、以发展儿童思维领衔汉字教学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因此汉字教学必须注重发展儿童思维,以之领衔汉字教学。一般来说,学生学习汉字的思维是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即在初步感知字音的基础上记忆字形,理解字义,然后在统一掌握汉字音、形、义的前提下熟练运用,能说会写所学汉字,并将之运用于书面遣词造句。儿童对于识字方法的掌握和识字能力的形成并不是靠教师讲一讲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感知、理解、记忆、运用这一系统而完整的过程反复锤炼,逐步形成。在此识字教学的过程中,一般多强调汉字教学要符合儿童形象思维特点的规律,小学汉字教学的实践可以遵循理论指导,利用儿童思维的直观性这一特点,以具体形象进行教学。例如讲解“水”字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水,再勾勒几座小山,带领学生想象水流动的样子以理解“水”字构形;讲解“火”字时,画出火苗燃烧的样子,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将其与汉字“火”相对应起来。讲解中倘若再辅以多媒体教学器材,抓住特征勾勒出一个个事物的形状,构成一幅简单而又形象的图画,这种直观教学,学生更易接受。

当然,汉字教学不应一味贴合儿童的形象思维特点,还应以发展儿童抽象思维作为补充。学龄期入学的儿童一般六岁左右,这个阶段的儿童好动且注意力不集中,对于具体形象的事物感兴趣,他们记忆力虽然较强,但也很容易忘记。同时他们处于新思维特点发展的时期,对于事物喜欢追根究底,不满足于浅层次的表面现象的了解,智力活动开始呈现出很强的积极性,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抽象思维能力明显萌发。因此汉字教学应抓住儿童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期。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字的音、形、义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去理解和掌握汉字构形规律,使识字过程和思维过程统一起来,在感知中增加理解因素,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感知和记忆的效果。例如汉字“大”的讲解,可以利用“大”字一个人张开双臂蹬开腿的形状,引导学生将其想象为大英雄盘古的样子,理解它所内含的与“小”相对的抽象概念;而在“大”上面加一横变成的“天”,就是指人头顶的区域;发散理解为大英雄盘古开创了天和地,然后才有了人,所以我们要仰望天空,俯察大地,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这样儿童便在掌握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的同时逻辑思维能力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思维发展教育往往抽象且难以实施,因而容易被教育者忽视,但却是新时期人才所必备的素质,因此应当受到汉字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BA是Yang[15]于2010年提出的一种元启发式搜索算法,它来源于微型蝙蝠的回声定位功能。该算法在求解过程中,蝙蝠个体所组成的群体从无序到有序进行演变,并通过调整响度、脉冲率、频率来搜索最优解。

二、以生活经验开发学生学习潜能

汉字起源于生活,早期的象形文字,大部分都是汉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根据现实生活中物或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描画出来的,不仅构形具有一定的理据,也是先民的社会生产、生活经验的结晶。如汉字“马”,甲骨文作,以马头、马鬃以及马的蹄子描绘出马的样子,“鱼”字甲骨文作,描摹出鱼的形状,“鸟”字甲骨文作,描绘出鸟的形态,这都是生活经验积累的结果。

冷凝式节能器采用强化翅片换热管结构,翅片管外部走烟气,管内走水,同时冷凝式节能器本体结构紧凑,占用空间较小,安装位置可因地制宜。

俗语云,处处留心皆学问,说的就是知识的获取离不开生活经验,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学生认识汉字时,看到的不应只是简单的抽象符号,而是经由生活学习经验的积累,获得的由眼及心,口耳目多感官的协调的生动理解。例如汉字“日”“月”的学习,太阳、月亮都是学生视而可识的天体,闭起眼睛就可以想到它们的样子,学生早上看到一轮圆圆的太阳从东方升起,正午当空,日暮降临;在生活中观察到自然界的月亮由满而缺相隔30 天,通过月亮形状的变化,由月缺时月亮弯弯的样子联想到“月”的外形。在课堂识字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将“日”“月”的外形与其汉字书写对应起来,这样有了生活经验参与的学习过程,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识字效率;另一方面,儿童对一字一词的识别、思维、判断可能会塑造其在某些方面对汉字的思考,学生对于“日、月”的学习调动了视觉经验,以眼睛视而可见的天体形状进行理解记忆汉字;那么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可能会调动听觉、嗅觉等多方面的感官所获得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所学。这样子将某一次学习得到的体会潜移默化地运用到新的学习之中,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的逐层开发。因此儿童的汉字学习,更应该注重生活经验的积累。汉字学习只有综合儿童各方面的生活经验,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学习潜能,促成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在小学汉字教学的实施中,教师还应将自己对于汉字的理解回归童心,即用儿童喜欢的,乐于接受的、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方式教给学生,让汉字的意义和儿童生活经验相呼应,汉字教学才能真正走进儿童心里。例如“稻”字讲解:“禾”字的古体字像一颗成熟的稻苗,右边的“舀”既表声音,其上半部分则是一只手拿着杵在石臼里面舂米。这样伴随生活经验的讲解能够使学生在感性认识基础上形成理性概念,更好地理解与运用汉字。

三、以课外阅读推进课堂识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可以说,识字是阅读的基础,阅读是识字的目的和手段之一。学生在阅读中可以运用所学汉字,辨识更多汉字,提高识字能力,而课外阅读更是小学生进行汉字认知、拓展汉字知识的重要途径。

文字承载着经典作品的内容,经典作品又富含着文化的精神,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诸如我国的四大名著,国外的《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都是适合小学阶段课外阅读的优秀书籍。一部部经典经过岁月的淘洗,穿越时空和历史,生动地展现在每一个读者面前,以自己的魅力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如果把一本有趣的好书放在儿童面前,识字不仅是儿童主动自发的学习行为,也是一定语境下孩子理解汉字获取文化知识的有效途径。课标要求小学结束时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 个左右,其中2500 个左右会写。以《水浒》为例,按七十回本计算共五十六万字,其中篇幅最长的第二十四回,计一万九千多字,最短的几回也四千多字;一个三年级的学生在寒暑假借助工具书读一本《水浒》是不成问题的;考虑到有些晦涩难懂内容的存在,低年级学生可以选择性阅读其中的某些章节,除去生僻字、重复字而阅读这样一本名著,识字量又何止3000?

一般认为当识字量达到适当的积累时才可以阅读,但认写同步的教学策略并不完全符合汉字认知心理特点。因此,一方面识字与阅读应该保持同步;更重要的是,识字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课外阅读训练应远超前于识字量的情况。毕竟汉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俗话说“不识文字读半边”,根据形声字特点猜读是包括成人在内的一种识字经验,经过一、二年级的识字体验,儿童在习得一定量汉字,掌握汉字构形规律后,主动识字便成了他们进一步认识事物的迫切需求,到三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借助工具书进行独立阅读。对于这一阶段的儿童来说阅读是扩大识字量最迅捷高效的识字方式。教师应有意引导儿童在浓厚阅读兴趣下开始独立阅读,满足儿童学习兴趣,丰富儿童精神生活。

可以看出,课堂识字与课外阅读应相辅相成,双线并进,二者结合共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巩固汉字学习,在阅读中见识更多汉字,并且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获得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熟练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是语文课的主要任务,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

特色乡村项目涉及道路改造、景观提升、民房外立面改造以及乡村集中点的亮化工程等,采取EPC建造模式可以让业主从简施工,无须庞大的专业管理团队。在施工开始之前,将有一个更清晰的合同价,这将有助于业主提前介入总成本控制,这样也会较好地关注项目前期策划、概算、后期结算,有利于费用的控制。

洞穴深约一丈,地面铺了厚厚一层枯枝乱草,其中夹杂着不少动物的骨骼,甚至有一颗人的头骨,却不知是鹰叼来的头骨,还是真的吃了一个人。

四、以汉字文化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对于儿童的身心成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美的认知可以让孩子感到身心愉悦,发现生活的趣味,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在审美方面的独特个性,并逐渐形成自身独特的认知结构。一个素质健全的学生,只从生理、智力方面得到培养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具有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按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的说法,“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1]。汉字教学作为语文课程最基本的内容,也应担负起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责任。

在汉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欣赏汉字及其所承载和蕴含的人文性,提高其对汉字美的认识,在认识与理解汉字之美的基础上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审美鉴赏能力,以童趣和雅趣培养其审美情趣。童趣方面说的就是以趣味性讲解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讲解汉字要注重趣味性,“真正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是教学内容的生动与深度。”[2]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将难以识记的汉字巧妙识记,使一个个方块字变得生动有趣,孩子们的学习快乐起来了,才能激发儿童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更易使学生融入汉字的骨子里。例如:有老师为了让儿童记住“碧”字,就编了小儿歌:“王奶奶,白奶奶,一块儿坐在石头上。”朗朗上口的简短儿歌体现了“碧”的构形特点,且易于学生识记字形,使汉字教学趣味十足。雅趣即将汉字文化融入识字教学。陈寅恪曾断言:“凡解释一字即是一部文化史。”[3]汉字教学应将字形、字义镶嵌在学生的感官中,帮助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探究古人所思所想,领悟其中的字理文化,认识到汉字的美。譬如汉字“春”字讲解时可以告诉学生春表示在太阳照耀下草木萌发,反映了先民对万物生长靠太阳的朴实认识。春是生机的象征,也是一年的开始。每到春节,极具装饰性的“春”字遍布城乡,成为中国人一年美好希冀的寄托。这样便将汉字与生俱来的历史温度和文化内涵,展现给了学生,使学生在一个更深的层次上理解汉字,不仅有利于儿童审美情趣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

要之,教学中兼顾儿童思维发展,紧贴学生生活经验,有效利用课外阅读,切身感受汉字神韵,有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优秀文化的传承。只有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而创新正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战略所在。因此语文教师在汉字教学中应引导儿童通过学习汉字及其所浸润的文化找到我们自己文化的根源,理解我们先祖的情怀,民族的智慧,促成儿童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在形成其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奠定儿童对于国家文化自信的底气。

参考文献

[1]温儒敏.学生的素养从哪里来[N]中国教育报,2012-9-3(010).

[2]王宁.谈谈语言的建构与运用[J].语文学习,2018(1).

[3]何九盈.汉字文化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