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发热快速调理手法,换季用得上!

 王玉玲256 2019-09-22

小儿发热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发热的原因也越来越多,如果不清楚发烧是什么原因引起,就不能给孩子最及时、正确的治疗,这样会让孩子饱受抽血、检查、打针、输液的痛苦,甚至孩子越治疗症状越严重、身体越虚弱。因此,作为一名儿推师,能否掌握一些解决孩子发烧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什么是发热?

发热是指小儿体温异常升高,且一昼夜波动超过1℃者,是机体本身抵抗病原微生物侵袭,适应内外环境温度变化,保护机体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反应。

中医学认为,发热有表里虚实的不同,表热乃是外邪侵犯体表引起的,里热是食积内伤,积滞成热,虚热是由于体虚气弱,营卫不和引起,实热是肺气壅塞,胃气不和造成。

小儿发热的特点

发热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需要从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才能对小儿发热做出明确的诊断。
1. 如果发热伴有流涕、咽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常提示呼吸系统疾病,比如感冒、肺炎、哮喘、扁桃体肿大。
2. 发热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时,特别在夏秋季节,多见于细菌性痢疾和其它感染性腹泻。
3. 发热伴有惊厥或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常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各种脑膜炎、脑炎、脑脓肿。
4. 发热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症状时应考虑泌尿系统感染、肾结核等。
5. 发热伴有皮疹时,要根据皮疹的性质和部位予以鉴别,常见于幼儿急疹、麻疹、猩红热、水痘、流脑等。
6. 发热伴有局部感染,发热时要仔细检查各个部位,如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化脓性淋巴结炎等。

小儿发热辨证推拿

1.外感发热。偏于风寒者可见发热,恶风寒,头痛,无汗,鼻塞,流涕,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指纹鲜红;偏于风热者可见发热,微汗出,口干,鼻流黄涕,苔薄黄,脉浮数,指纹红紫。
治法清热解表,发散外邪。
处方:推攒竹、推坎官、揉太阳各30次,清天河水200次。风寒者加推三关200次,掐揉二扇门30次,掐风池5次;风热者加推脊100次。

①推攒竹

②推坎宫

③揉太阳

④清天河水

方义:清天河水宣肺清热;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疏风解表,发散外邪;风寒者加推三关,掐揉二扇门、掐风池发汗解表,驱散风寒;风热者加推脊以清热解表。
加减:若兼咳嗽,痰鸣气急者加推揉膻中、揉肺俞、揉丰隆、运内八卦;兼见脘腹胀满,不思乳食,嗳酸呕吐者加揉中脘、推揉板门、分推腹阴阳、推天柱骨;兼见烦躁不安,睡卧不宁,惊惕不安者加清肝经、掐揉小天心、掐揉五指节。

2.阴虚内热:午后发热,手足心热,形瘦神疲,盗汗,食纳减少,舌红苔剥,脉细数无力,指纹淡紫。

治法:滋阴清热。

处方:补脾经、补肺经、揉上马各300次,清天河水200次,推涌泉300次,按揉足三里、运内劳宫各200次。

①补脾经

②补肺经

③揉上马

④清天河水

⑤推涌泉

⑥揉足三里

⑦运内劳宫

方义:补肺经、揉上马滋肾养肺,滋补阴液,配清天河水、运内劳宫以清虚热;补脾经、按揉足三里健脾和胃,增进饮食;推涌泉引热下行以退虚热。

加减:烦躁不眠加清肝经、清心经、按揉百会;自汗、盗汗加揉肾顶、补肾经。

3.肺胃实热:高热,面红,气促,不思饮食,便秘烦躁,渴而引饮,舌红苔燥,脉数有力,指纹深紫。

治法:清泄里热,理气消食。

处方:清肺经、清胃经、清大肠各300次,揉板门50次,运内八卦100次,清天河水200次,退六腑300次,揉天枢100次。

①清肺经

②清胃经

③清大肠

④揉板门

⑤运内八卦

⑥清天河水

⑦退六腑

⑧揉天枢

方义:清肺经、清胃经、清肺胃两经实热,配清大肠、揉天枢疏调肠腑结滞以通便泻火;清天河水、退六腑清热除烦;揉板门、运内八卦理气消食。

4.气虚发热:劳累后发热,低热,语声低微,懒言乏力,动则自汗,食欲不振,形体消瘦或食后即泻,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指纹色淡。 

治法:健脾益气,佐以清热。

处方:补脾经、补肺经、运内八卦、揉肺俞各200次,清天河水、清大肠各100次。

①补脾经

②补肺经

③运内八卦

④揉肺俞

⑤清天河水

⑥清大肠

方义:补脾经、补肺经、运内八卦、揉肺俞以健脾益气;清天河水、清大肠以清热。

加减:若腹胀、纳呆者,加运板门、分推腹阴阳、摩中脘;若大便稀溏,有不消化食物残渣,加逆时针摩腹、推上七节骨、补大肠、板门推向横纹;若恶心呕吐,加推天柱骨、推中脘、横纹推向板门、揉右端正。

常见小儿发热的N种处理方法

以及其他注意事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