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GOG刘宝瑞教授全方位介绍免疫治疗现状

 黑猫33的百草园 2019-09-23

  编辑:月下荷花来源:肿瘤资讯

  2018年6月8日到10日,中国胃肠肿瘤临床研究协作组年会(CGOG)在北京召开,CGOG的目的是搭建基础与临床的合作平台,促进消化系统肿瘤药物研发。来自全国各地的各领域专家齐聚北京,就消化系统肿瘤药物研发展开多方位讨论。会议期间肿瘤资讯有幸采访到中国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的刘宝瑞教授,刘教授详细介绍了目前比较有前景的免疫治疗手段、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

  有前景的免疫治疗手段

  刘宝瑞教授:免疫治疗是近几年肿瘤治疗的前沿领域,目前主要在三大领域取得比较突出的成绩,包括以免疫检查点为基础的免疫治疗;特异性免疫细胞治疗;个体化疫苗。三个方面的治疗均有临床应用,有的已获批上市,构成了现代免疫治疗的基础。

  如何看待免疫检查点抑制治疗只有部分肿瘤患者有效

  刘宝瑞教授:免疫治疗其实是非常复杂的过程,临床实践中一部分患者经过免疫检查点抑制治疗取得很好疗效。从原理看,免疫检查点抑制治疗是去除或减弱免疫活性细胞的负性调节因素,使机体内针对肿瘤的免疫细胞活化,但并不是特异性活化,只是将免疫系统功能整体上调,所以免疫检查点抑制治疗只在一部分患者中发挥作用,同时还会带来不可忽视的副作用。

  CAR-T治疗实体肿瘤不理想的原因

  刘宝瑞教授:CAR-T细胞,主要是以CD19为靶点的CAR-T细胞,在恶性血液系统肿瘤中发挥了令人惊讶的治疗作用,现已在美国获批上市。然而CAR-T细胞治疗实体肿瘤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原因如下:

  首先,实体瘤特异性靶点选择困难。靶点的选择事关CAR-T副作用,如果靶点选择不恰当,就会发生脱靶作用,造成较多副反应,这是临床不愿接受的,所以实体瘤靶点选择存在很大问题,主要是缺少恰当的靶点可用。最近几年实体肿瘤的靶点选择已有一些突破,可以通过二代测序测定肿瘤特异性突变相关抗原,然后针对这些特异性抗原进行相关免疫产品设计,如针对特异性抗原的CAR-T细胞,从而降低治疗副作用;

  其次,CAR-T细胞是活化的T细胞,需要在肿瘤组织内部发挥作用。然而通过静脉输入到体内的T细胞只有1%-2%可以到达肿瘤组织深部,显然这个数量太少,不足以发挥有效的抗肿瘤作用。如何让CAR-T细胞穿透组织进入到肿瘤深部发挥疗效,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障碍;

  第三,CAR-T细胞进入肿瘤组织深部后,需要克服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诸多不良因素,才可持续发挥抗肿瘤作用。只有解决了上述三个问题,即恰当的靶点、良好的穿透能力及长时间保持活性,才能使CAR-T细胞的治疗迈上新高度。

  疫苗治疗肿瘤的进展

  刘宝瑞教授:肿瘤疫苗是个老话题,总体而言疗效微弱,很难转化为生存时间延长。但最近几年疫苗研究有了重大突破,2017年“自然”杂志中有两篇文章介绍了个体化新抗原疫苗治疗6例进展期黑色素瘤,取得很好疗效。这种疫苗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根据患者的突变谱选择新抗原肽,经过生物信息分析与选择后,再为患者接种,因此称为个体化新抗原疫苗。结果6例进展期黑色素瘤都取得了优异疗效,引起极大轰动,使得长期停滞不前的疫苗治疗肿瘤有了新的突破。

  个体化疫苗不但疗效很好,而且副作用小,在疫苗发挥作用过程中,可与其它治疗联合,如免疫检查点、特异性免疫细胞、靶向治疗等,通过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疫苗疗效。非常期待个体化疫苗能够快速通过转化医学进入临床,使更多患者获益。

  版权声明版权属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