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愁的寄托(20):油渣(冀东俗称“油梭子”)

 犇羴鱻馫 2019-09-24

作者:小编

来源:乐亭圈APP(文末有下载地址)/今日头条号“乐亭故乡人”

题图来自网络,仅为配图,和本文无关

乡愁的寄托(20):油渣(冀东俗称“油梭子”)

乡愁的寄托(20):油渣(冀东俗称“油梭子”)

乡愁的寄托(20):油渣(冀东俗称“油梭子”)

我们小时候,生产、生活物资匮乏,粮食短缺,吃饱肚子都是问题,就更不要说吃大鱼大肉了。所以那个时候,总盼望着过节、过年,因为只有这些日子里,才可以偶尔吃上一次粉炖肉,蒸一屉大白菜肉丁陷的饺子。

那个年代赶集卖肉,多是选带肥膘的五花肉,顺带着砍上几斤猪板油或挂油。五花肉上的皮舍不得扔掉,就用刀子贴着皮的表层把那一薄层的油也剔下来,连同板油或挂油剁成方块,直接放到大铁锅里,我们叫做熬油——白玉般的油块很快就熬掉了色泽,一锅白花花的油脂变成了金黄色的大油,炼干的油块最后仅剩下一些油渣,就是文中所说的油梭子。

但在那个年代,油梭子也舍不得吃的,毕竟很少,小半锅的油也就炼剩下一小碗,它可以保存上好几天,做年节过后日子、改善生活的调剂品——可以用来烙油梭子饼,熬酸菜……

不管怎样,看我们两眼只盯着那一小碗油梭子的时候,母亲往往从里面捏出几粒给我们,我们则是用作业本上的废纸包起来,实在馋不住的时候,就小心翼翼地取出一粒。

如今,人民生活条件好了,好多人都不再吃油梭子了,可想起它,就想起了过去的岁月,想象着油膘逐渐被敖干的过程,就像是这拦不住的岁月一样,在生活的大铁锅里,挣扎,消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