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代过后为何不再是亲戚,“五服理论”都代表哪些含义

 愛5508 2019-09-25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亲不过五服”这一句话,相信许多朋友都不明白,这个“五服”到底是什么概念,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我国有很多得俗语和谚语,这些基本都不是从课本上看到的,而是从一些长辈的口中听到的,有些俗语揭示了一些人文习惯和社会道理,就会一直流传下来。经过小编查阅资料后,发现“亲不过五服”的由来也是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了,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五服”这个词在我国其实很早就有了,早到从先秦时期就出现了这个概念,但是那时的意思和这句话中的意思相差甚远。在先秦时期,“五服”是指一种区划理念。这里解释一下,众所周知,周朝实行的是分封制度,按照每个诸侯国离京畿的远近程度来分封各种等级的小国。

换句话说,就是统治者以亲疏远近将不同的亲戚规划在一起,这样就方便他们对周王朝分担不同的义务和责任。这就形成了“五服”,君王所统治的地区叫做“甸服”,然后按照关系的亲疏依次封为“侯服、绥服、要服、荒服”,逐级递减,封地大小也是如此。

“五服”其实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词汇,在我国的历史上,还有其他的含义。例如,还有一种解释是指五种孝服,我们知道,中国人有“百善孝为先”的观念,自古以来就很重视孝道,如果有亲人的丧礼时,一般会根据亲属关系配上不同的孝服,“披麻戴孝”也就是这样来的。根据与故去的亲人的亲属关系不同,划分出五种规格不同的丧服和不同的服丧期限,这被大家称为“五服”。以丧者本人为“一服”,父母儿女及叔侄等为“二服”,类推开去。

而社会发展到现在,“五服”还代表了五辈人的意思,这其实也是从丧礼服制发展而来的,按照丧礼“五服理论”,关系的远近亲疏,就区分出来了。虽然“五服”原来说的是五种孝服,但是慢慢演变成五辈人的意思。因此后来也出现了“五服之内为亲”的说法,而“出了五服”就是指亲戚间的关系离得太远了。那五辈具体指哪五辈呢?

说来其实也不难搞懂,以自己为原点,向上下左右四周延申出去的五代人,就是“五服”,按照这样算下来,很多很远的亲戚都已经被囊括进来了,所以要是超过这五辈的可就真不算什么亲戚了。这样看来,人们说的“亲不过五服”其实是非常有道理的。对此,不知道小伙伴们有什么看法吗?欢迎在留言区写下自己的想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