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诗歌教学中的文本细读

 GXF360 2019-09-25

文本细读最早出现于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中,它是指教学过程中,深入作者与文本,从语言、意象、意境、情感、结构等层面分析文本。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运用文本细读的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激发学生的认知动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目前,大部分教师已经充分了解了文本细读在诗歌教学中的价值,但只有少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实践了文本细读的教学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却未能获得预想的教学效果。有鉴于此,对诗歌教学中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另外,就辐射广度而言,“绿色原则”相较于将其作为规制民事权利行使的手段,也更显优势。《民法总则(草案)》(三次审议稿)第133条在解释上仅对权利行使发生作用,对其他领域,如权利产生(法律行为效力评价)不发生作用。[8]69《民法总则》在将“绿色原则”提升为基本原则地位之后,预示着该项原则的精神和理念可覆盖民法全部领域。

一、文本细读在诗歌语言层面的应用

“三分诗,七分读”,强调了诗歌朗读的重要性。诗歌文本细读首先需要从诗歌语言的朗读层面开始。在诗歌语言层面中应用文本细读法作用有三:其一,准字音、准句读、准节奏;其二,懂大意,知基调(情感基调);其三,品内蕴,悟情感。在诗歌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重在分析文本,忽视朗读诵读的价值。因此,教师可以将文本细读应用于诗歌的语言分析中。

例如《登高》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朗读,并在朗读的过程中做到“准字音、准句读、准节奏”;再让学生进行第二次朗读,要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明确《登高》的大意,了解本诗歌的情感基调(身世飘零的感慨、老病孤愁的悲哀)。教师在剖析《登高》的思想情感之前,让学生再次朗诵一遍,并叮嘱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学生通过朗读,可以初步了解文本传达出来的思想情感。通过教师在诗歌语言层面上的文本细读,让学生准确地把握诗歌的音节、节奏、语调,领悟诗歌语言的美。如此,就有利于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情感,为领悟文本主旨做好铺垫。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诗歌学习习惯。

二、文本细读在诗歌意境层面的应用

意境是诗歌的重要内容,它带有作者的主观情感,深邃幽远。意境教学质量能直接影响诗歌的整体教学质量。因而提高诗歌意境教学质量尤为重要。学生主要通过诗歌语言中的意象联想并进入意境,即将诗歌中的意象组成一幅图画,然后深入图画中分析、朗读,最终体会作者的情感,达到理解诗歌内容、领悟作者思想情感的目的。因此,教师可以将文本细读应用于诗歌意境的分析中。

例如《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的教学。教师在讲解“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句时,让学生根据句子中的意象(西风、树、树叶、高楼、路等),将这样意象联想成一幅画面,并基于作者的情感基调进入这画面(意境)中,分析、赏析句子。如“昨夜西风凋碧树”可以看出作者一夜未眠,是作者对昨晚的回忆,且“碧绿”的树叶却因为一夜的西风而凋零,可以看出西风的萧烈……通过教师在诗歌意境层面上的文本细读,让学生联想诗歌文本中的意境,并进入意境学习、理解、分析、研究诗歌。如此,不仅能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与知识,提高学生诗歌学习能力。其次,还能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文本细读在诗歌情感层面的应用

诗歌是人类情感的产物,情感是诗歌的灵魂。诗歌情感是诗歌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诗歌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从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分析作者的情感,这不足以加深学生对文本、对作者情感的理解。文本细读可作用于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并通过对比,加深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将文本细读应用于诗歌的情感分析中。

2.1两组舒适度比较 观察组无症状、轻度不舒适的比例为70.73%(29/41),对照组为47.50%(19/4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重度不舒适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3,5.16,P<0.05)。见表1。

例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教学。教师在讲解本诗歌的思想情感时,先让学生朗读,并在朗读的过程中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或句子。学生找出后,教师引导学生将词语或句子进行替换,如“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替换掉,还能有效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吗?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后,认识到《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每个字词的重要性,并深入理解字里行间所传达出来的思想情感。通过教师在诗歌情感层面的文本细读,并引导学生对比、替换诗歌中的词语,感悟不一样的思想情感。如此,有利于学生在诗歌鉴赏中辨别优势,提升感悟。另外,还活跃了课堂,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总而言之,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进一步提升高中诗歌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文本细读,从诗歌文本语言、意境以及情感等层面利用比较、联想、朗读以及创作等方法进行细致分析,并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进而提高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文学审美鉴赏能力,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法可依,有据可循。转移支付立法也要跟上,进一步科学界定专项转移支付和一般转移支付的内涵,真正发挥专项转移支付宏观调控的作用,同时发挥一般性转移支付弥补地方一般性公共支出的作用。推进转移支付的立法能够真正规范转移支付制度,也能真正在财政资金转移的过程中,将事权和支出责任下沉的渠道关闭。最后,还应及时探究并推进政府破产法,这是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重要的一环,地方财政发生重大危机,中央政府究竟怎么选择?如何把中央不救助原则落到实处?只有破除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依赖性,才能够有效促进地方政府发债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