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分析

 GXF360 2019-09-25

早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叶圣陶先生就提出了“读整本的书”的概念。叶圣陶先生说,整本书阅读就是读“整本的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整本书阅读意识已经深深植根在语文教师的心中,整本书阅读也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朱光潜在《我与文学及其他》中,深有感触地回顾和总结了文学对他成长的影响:“在我观察和了解这个世界的过程中,很多哲人、诗人都为我提供了很多帮助,成为我看清世界的眼睛……在他们的帮助下,才逐渐塑造形成了如今的自己。”若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地阅读整本书,用心阅读,咀嚼品味,并且能长期坚持,定能养成阅读整本书的习惯,积累大量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丰富自己的灵魂世界。

一、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

几十年来,语文教学不断改革,但语文课堂上朗朗的读书声似乎渐渐地消失了。近些年,语文教育者越来越觉得语文学习的关键在于阅读,阅读成效的关键在阅读量,而阅读量从哪里来,从整本书中来。整本书阅读弥补了碎片化阅读的不足。

为了完成对机械手的底座、机身、主横梁、主悬梁等构件的相对运动关系描述和简化计算,这里不考虑机身的旋转,将底座与机身看作机架固定,其它构件简化为基本杆件,结构简图如图1所示。

1.延伸课堂知识教学

在现代教学体系中,阅读整本书可以理解为课堂阅读的延伸与发展。在整本书阅读的帮助下,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课堂教学的知识,实现自身知识结构的深化与拓展,全面提升自身语文知识水平。

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阅读整本《红楼梦》;阅读庄子的《逍遥游》,就可以向学生推荐《庄子》;学习鲁迅先生的《祝福》,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推荐鲁迅先生的《呐喊》;优秀的文学作品在表达观点时常常从不同的角度,因而阅读整本书可以提高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能力,而仅仅看单篇短章,就容易一叶障目,管中窥豹,形成片面的理解。

2.促进学生树立整体意识

教科书是学生日常学习中最熟悉、最了解的书籍。语文教科书的编排以单元文选型为基准,文章内容一般为单篇短文或名著选段。虽然教科书整体编排尽可能保证结构的逻辑性与学习的系统性,但是无法避免知识片面、内容局限等问题的存在。

各项目单位每月至少开展1次活动,一年开展不少于12次活动;活动类型不少于3种;每种类型活动不少于4次;每个小组活动不少于4节。

例如必修三的《林黛玉进贾府》,在《红楼梦》原著中是第三回节选,若是不联系前后文单纯阅读学习这一回的内容,学生只能片面地知道王熙凤这个人左右逢源、办事利落,怎么会叫“凤辣子”?如果不联系前文,怎么会读懂黛玉与宝玉的“似曾相识”?由此可知,以片段节选的形式阅读学习整本书,会一定程度导致认知的片面化,造成学生对整本书的错误理解。因此,必须培养学生整本书阅读理念,从名著整体进行理解和把握,形成科学的认知观从而确保课堂阅读学习的质量效果。

奔走在丝绸之路上,千年的故事在口耳间流淌,浸润到大漠戈壁上稀疏物象的每个细节。我视线落在大漠旷野,在穿梭的日月中始终没有沉淀下来,却垒在历史与现实的心头,使人想爱,想哭,敢爱,敢哭。在悲爱之间奔走,或在沉重与欢笑之间穿行。我想起了在都市呆久了的那种感觉,常因受不了那繁华暗流压抑与剌激,找个无人地方,虚拟对着那高山与那面干净的湖泊肆无忌惮地吼叫,让这吼叫从心灵深处喷涌而出,回荡在高原的空旷的苍穹下。可在这里却哑然失声。

3.拓宽学生的阅读视界

斯蒂夫·艾伦认为,人们鉴赏和阅读名著的目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拓展视野、促进成长、了解自我与科学生活。

叶圣陶说过:“仅仅依赖一本语文教科书,是无法实现文学素养的培养目标的。因此,在必要的语文教科书之外,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其他的学习和阅读途径,尽可能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整本书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文学作品的真正价值,从而奠定其良好的文学基础”。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能感受到“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精神。让学生明白要敢于向困难挑战,要战胜自己。阅读整本书,能够拓展学生的阅读视界。

这就是所谓的价值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又一次延展。区块链的核心是做数据管理和价值传递,只是信息技术的一个“区块”,还必须与其他信息技术和场景“链”起来,才可能占据互联网世界的一个生态位。

二、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阅读能力不仅指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对阅读节奏进行科学调整,在不影响文学作品内容了解的基础上,帮助其更快、更准确地把握要点与关键,准确理解作者的情感及观点,从而对自身知识结构进行调整改进实现自身的科学和持续发展。由此可知,整本书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科学阅读习惯的积极举措。

1.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整本书阅读能够训练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便于学生根据自身偏好对所需的文学知识和语言使用方式进行借鉴提取,会不自觉地模仿自己喜欢的语言表达形式。

在读完《论语》《孟子》后,有一次,我提问一个孩子背书,结果学生支支吾吾说本来会背,由于紧张忘了。下面孩子立即反驳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孩子马上脸就红了。当学生比较集中地阅读某位作家的文学作品时,这一时期在其日记、作文中就出现比较明显的模仿,并且这种模仿并不是有意为之,而是潜移默化中的效果。在大量阅读文学著作之后,学生会下意识地对所学习到的语言知识进行运用,并将其穿插使用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

2.锻炼发展学生的思维

阅读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考模式,在阅读过程中不断锻炼学生的分析、判断与评价能力,从而形成自己特殊的学习方式与价值观念。整本书阅读这一学习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思维层次,实现学生思维的有效拓展。

一般来说,我们对句型的分析首先是两种对立:主谓句和非主谓句的对立。主谓句是人类最常见的句型,这是一个复杂的大类,其中还有各种不同的分类,如动词性谓语、名词性谓语、形容词性谓语、主谓谓语句等;这些次类中,又以动词性谓语句为最常见的句型,除了一般的动词谓语(带状语或不带状语)之外,还有动宾谓语、动补谓语、连动谓语、兼语谓语等。

读完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了解到葛朗台的贪婪、吝啬、卑鄙无耻。那么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巴贡、果戈理《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这四大吝啬鬼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还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在这比较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同身边的同学进行交流和比照,不断提升思维水平完善知识结构,从而实现学生的持续进步与成长。阅读并不是简单的看,同时伴随着思维的运动。整本书阅读将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并锻炼其思维能力。

三、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语文课程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和能力,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给学生打上一点坚实的“精神的底子”。那么,接受整本书中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熏陶则是打好这个底子的重要途径。

1.丰富学生的情感,净化心灵

在沉重的课业与升学压力下,很多学生机械疲劳地学习文化知识,出现了日益严重的情感缺失问题。内心淡漠、消极,遇事只考虑自己,同学之间互相猜忌,与老师关系恶劣,而且校园暴力事件也层出不穷。这些不禁让老师觉得,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是多么重要。

整本书特别是经典名著,是传统民族文化的精华与代表。所有名著都饱含着作家的思想与情感,都能够给高中生源源不断的精神激励。名著阅读不可泛泛而读浅尝辄止,而是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从灵魂深处寻找和感悟伟大作者的思想和情怀,才能把握名著的情感脉络,体会名著的艺术价值。如在读《老人与海》的时候,硬汉圣地亚哥让我们懂得了“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精神;读《巴黎圣母院》,我们对于善与恶、美与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读《红楼梦》,宝玉与黛玉之间的心有灵犀让人陶醉……

名著对人的影响,是直达内心深处的,是从里到外的洗礼和教育,从而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真正力量,形成健全完善的人格,从而更好地适应生活。

在改革开放的热潮中,无数的民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参与市场竞争,并在竞争中发展壮大,康师傅便是其中一员。

2.涵养学生的思想,砥砺精神

无论优秀的文学作品采取何种写作手法或表达方式,无论最终结局如何,其本质目标都是引导向善,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美好。尤其是名著,之所以流传甚久,不仅在于作品中蕴含着对人类自身生存状态的认识和反思,也包含了对人类心灵丰富性和精神面貌的认识,更是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学生阅读世界名著《巴黎圣母院》,卡西莫多虽然面貌丑陋,却有着善良美丽的心灵,那种从容冷静、沉着淳朴的生活态度让学生能够感悟到,影响着人生的每一天;阅读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我们一定会被湘西茶峒那儿清澈的小溪、高高的吊脚楼等自然环境吸引,也会被美丽湘西优美的、奇丽的风土人情触动,更会被质朴、善良的翠翠、爷爷、船总感动。文学作品启迪人们的心灵,砥砺人们的精神,在文学作品的感召下,我们越来越奋勇拼搏。

读整本书犹如品读自己、品读心灵、感悟生命、品味世界,高中学生应多读整本书。读整本书,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理性的人生观,让心灵始终有一个正确的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