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雷:重塑柴窑的尊严与当代抱负

 陈正兴 2019-09-25

张雷:重塑柴窑的尊严与当代抱负

张雷:重塑柴窑的尊严与当代抱负

曾在 2018 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展场中,入口处的一件木构装置无疑是这次展览中捕获观众们最多注意力的作品之一。一片片木质板材层叠排布,形成了一个密实的长方形体量。每块板材上大小渐变的曲线切口勾勒出一个类似茧形的空间,邀请着观众的进入。低下身子,进入其中,茧形空间由低至高,又在端部收缩。它仿佛如同一个母体一般在蕴育。稍稍阅读作品一侧的展签,便可了解到这是建筑师张雷的作品 —— 位于景德镇的丙丁柴窑的空间片段重构。它借由木板材勾勒出窑炉的负形而得以让观众进入到瓷器诞生的窑炉空间中。

张雷:重塑柴窑的尊严与当代抱负

丙丁柴窑装置内部空间局部

如果说在威尼斯,这件装置作品通过重构窑炉而仍为窑房的面貌留下了想象的空间,那么最近,在万里之外的景德镇浮梁县前程村,这座建筑终于露出全貌。在一片茂密摇曳的竹林中,张雷用混凝土创造出一座浑厚坚实的圣堂,守护着传承千年的蛋形柴窑制瓷工艺。

张雷:重塑柴窑的尊严与当代抱负

张雷:重塑柴窑的尊严与当代抱负

图一:丙丁柴窑鸟瞰图

图二:丙丁柴窑全貌

柴窑是景德镇所特有的烧制工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然而在现代化烧瓷方式的冲击下,也由于对林木资源的大量消耗和难以把控的烧制效果,柴窑烧制工艺日益凋敝。在景德镇,掌握着蛋形柴窑挛窑技术的传承人仅剩一位 70 余岁的老先生余和柱和他的几个徒弟。出于对制瓷工艺的珍视和复兴传统工艺的情怀,2012 年,丙丁柴窑的项目业主余先生和黄女士拜师 83 岁的把桩大师余恂铨,学习烧窑。随后在 2013 年,他们又拜师余和柱老先生,学习挛窑。作为难得的同时师承挛窑、烧窑大师的传人,余先生和黄女士决心让柴窑的魅力重现景德镇,由此成为了丙丁柴窑的缘起。黄女士将柴窑取名为丙丁,意指“瓷器之成,窑火是魂”。丙丁一词源自五行。丙火阳盛,似太阳光芒,充满向外放射的能量。丁火阴柔,似月光烛光,内敛昭融,柔而得其中。两者的结合,恰恰寓意瓷器之灵气源自两相平衡的煅造。

张雷:重塑柴窑的尊严与当代抱负

张雷:重塑柴窑的尊严与当代抱负

柴窑改造前

柴窑往往包括着窑炉与窑房两个部分。前者是柴窑的核心,后者则往往以简单的结构构成一个生产性空间。在丙丁柴窑,作为一门只在师门内部代代相传的珍贵技艺,窑炉的搭建由余和柱老先生带着徒弟们在两个月内亲自完成。长度约为11米的蛋形柴窑有 160 担容积,烟囱高度也在11米左右。它呈现出一种带着手工感、并非完全精准的双曲面形态。事实上,用砖块砌筑这一复杂的双曲面形态全凭老先生和他的徒弟们的经验。它的搭建并不依赖于建筑图纸,也没有任何文字资料的记载。正是这种古老的传承方式使得手工窑炉在今天几乎接近失传,但又弥足珍贵。它让人想起中世纪的大教堂。在透视法被发明出来之前,建筑师的角色并未产生,工匠们依赖于师徒相传的经验,砌筑起大教堂的一砖一石。如果说这种代代相传的手工建造是一种前现代的方式,那么,对建筑师来说,丙丁柴窑的挑战或许是如何用一种现代化的设计和建造方式为窑炉构筑一处恰如其分的“庇护所”。

张雷:重塑柴窑的尊严与当代抱负

挛窑手稿

正如张雷此前的作品一般,丙丁柴窑呈现出一个清晰的空间目的和一系列复杂的功能因素之间的平衡与综合。作为生产性空间,窑房在过去往往是一个仅仅由木结构排架支撑的功能性空间。但对张雷来说,时代的变迁和传统工艺的濒临消失赋予了其特殊的文化和象征意义。包裹窑炉的窑房,在满足功能需求之外,也同时是一个纪念性空间。由此,这一空间需要如一座圣堂一般,为烧制瓷器这一行为塑造出一种神圣的仪式感。拱,这一古老的形式元素,成为了自然而然的空间母题“。拱的采用同时也延续了窑炉的结构语言,强化了空间的仪式感,表达出我们作为建筑师对传统手工技艺的敬畏。”张雷如是说道。在另一方面,作为传统窑房的当代版本,在功能上,它也包含了除去生产性功能之外的展示和体验功能。如何使得这些功能流线能够结合到生产性空间中去,并让来访者感受到对传统技艺的敬畏之情,也成为了函须考虑的问题。

张雷:重塑柴窑的尊严与当代抱负

张雷:重塑柴窑的尊严与当代抱负

张雷:重塑柴窑的尊严与当代抱负

张雷:重塑柴窑的尊严与当代抱负

上图左滑查看:丙丁柴窑平面图

下图:窑房内部空间

最终,一系列跨度约为十余米的混凝土拱支撑起了一个包裹窑炉的宏大空间。混凝土被浇筑为一片片拱形,以窑炉为中轴,自东向西,对称阵列排布。混凝土拱之下是工匠们忙碌的身影。在烧制期间,他们会在此夜以继日地完成制瓷所需的道道工序——满窑、堆松材、点火、烧窑、开窑等等。在中央大拱的两侧,两道小拱高度略低一些、如侧廊一般的空间。侧廊底层包括了上釉、装匣、磨把、匣钵和瓷器储藏等日常工作区域以及工匠们的临时生活区域,而侧廊空间的上层则成为了访客参观、体验的空间。侧廊二层的参观流线围绕窑炉而构成完整的回路。在这里,访客能够通过拱顶的空间指引,在空间的游走之中,观察窑炉和烧窑的完整过程。参观流线最终归结于正对窑炉中轴线的混凝土楼梯上。在此,访客得以获得一个完整的空间视角:混凝土拱与窑炉被统一于视线的中轴之中,而地面竖缝和顶面光带则更进一步地强化了两者在透视上的一致性。

张雷:重塑柴窑的尊严与当代抱负

张雷:重塑柴窑的尊严与当代抱负

上图:一层工作空间

下图:丙丁柴窑窑炉

张雷:重塑柴窑的尊严与当代抱负

张雷:重塑柴窑的尊严与当代抱负

张雷:重塑柴窑的尊严与当代抱负

图一:以窑炉为中心的东西轴向对称序列

图二:丙丁柴窑剖面图

图三:细长天光随时间在窑炉表面移动

这个源自功能性需求和仪式感塑造的空间,在某种程度上,会让人联想到中世纪的欧洲哥特式教堂。无论是拱形元素的运用,或是中厅和侧廊的中轴对称式的平面形制,甚至是侧廊二层高窗所采用的窑砖镶嵌花格,从空间的指向性到光线感的塑造,它们与那些几个世纪之前的纪念物不谋而合。这或许并非是一种巧合,而恰恰源自跨越时间和地域的、对纪念性空间的共同想象。

然而,与大教堂之中承担着力学荷载的尖拱不同,在丙丁柴窑,拱则更多地是一种出于塑造氛围而被采用的空间元素。对于这一点,张雷并未被现代主义建筑的形式需要诚实于功能的教条所束缚,而是清晰地将拱作为空间元素的事实通过细部的处理进行呈现。对于作为力学结构的拱来说,它需要是连续而完整的,以实现均匀承受荷载的目的。然而在丙丁柴窑中,张雷特地选择在中轴的混凝土大拱上切开两个对称的长方形缺口。一方面,这两个缺口表达了拱首先作为空间要素存在而非结构要素的事实,另一方面,两个缺口也恰好成为了隐藏射灯的设备空间,通过人工光源的设置,进一步强化出空间的仪式感。

张雷:重塑柴窑的尊严与当代抱负

张雷:重塑柴窑的尊严与当代抱负

上图:顶面光带和墙面条窗光影

下图:拱形双曲面窑炉

如何在乡村低技术的建造条件约束下因地制宜来完成这座清水混凝土建筑呢?丙丁柴窑业主的工匠精神在此衍化为了对清水混凝土浇筑和支模施工工艺的探索。在现场,余先生提出了不使用穿墙螺栓固定混凝土模板而在混凝土墙外侧通过钢结构支撑模板的施工办法,并亲自买来混凝土搅拌机,对混凝土配比进行研究与实验。最终,这座面积为 1800平方米的清水混凝土建筑并未使用一颗穿墙螺栓。在混凝土之外,丙丁柴窑也仅使用了和窑炉一致的窑砖作为高窗花格。在考察完混凝土模板厂之后,业主余先生提出要建造一座“超过安藤忠雄”的混凝土建筑。或许很难说这一目的是否最终实现,但无疑,建筑所完成的混凝土的粗粝表面恰恰呼应着窑炉的质朴而并非十分精确的质感。对于一座位于乡村之中的建筑来说,这一质感又是恰如其分的,它受制于本地的建造条件和施工技艺,但仍具有着一种原始空间的纪念性。正是在这样一种粗粝而原始的空间中,经由高温与烈火的煅炼,光洁如玉的瓷器最终诞生。

张雷:重塑柴窑的尊严与当代抱负

丙丁柴窑立面局部

由手工窑砖砌筑而成的蛋形窑炉可以承受 1100摄氏度至 1300摄氏度的高温。然而在大约 60 次烧制之后,窑砖会由于高温的作用而逐渐失去强度。由此,在一定的使用时间后,窑房会被拆除,重新挛窑。这一过程周而复始,而窑房和拱形混凝土排架则如同静默的守护者,始终庇护着它。

张雷:重塑柴窑的尊严与当代抱负

张雷:重塑柴窑的尊严与当代抱负

丙丁柴窑正入口

变形者

Shape Shifter

进化宣言

Revolutio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