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群聊中医:2019.09.25道医药王微信群精华【麻黄汤】

 中医药方便 2019-09-25

作者:戴老师及群友  时间:2019年9月23-25日

01

群记录

@戴老师讲经方:有感于经方的重要性,从今天开始,给大家讲些经方的条文运用。

不讲得那么深奥 ,但只会方证运用就行,所以高手可以略过。

第一条,麻黄汤,这个大家都学过不?

麻黄汤的条文字眼关键记住,头疼发热,身疼腰疼,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病在表,脉浮而数。

这些都死死 记住就行,至于原理,也可以解释

对于初学者,我觉得原理不理解也行,理解更好

病在表,脉浮而数,什么是表?

表,这个概念解释的很多,我认同胡希恕的解释,加上刘渡舟的理解

胡希恕认为:表,是人体体表,包括皮肤、肌肉、筋脉、关节这部分

而刘渡舟是传统的内经解伤寒,认为表,就是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

我就把这两个合起来,这样没有遗漏,但胡希恕的临床适应更广,凡在表的病症,都是表证,包括很多皮肤病,水肿啊啥的,

二、组成与方解                                            

1、组成: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去皮尖,非药用部位)。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汗,不需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头痛属于表,但头痛一般是后脑或整个头痛属表,

2、方解:麻黄,发汗解表邪,驱邪外出,利水消肿;桂枝,温通血脉,助麻黄解表发汗,同时防止发汗过多;杏仁宣上焦外来之邪并止咳;炙甘草,温中顾护脾胃或是认为本方是从甘草麻黄汤(利水消肿基础)的基础发展来,在甘草麻黄汤基础上桂枝,杏仁。

头里面疼是半表半里,这个在柴胡剂上会讲到,临床谁的理论更好使?胡希恕的比刘渡舟理论好使,适应症更广。

三、应用要点                                                                                                            据条文:一痛:“头痛,腰痛,身痛”;二咳喘:“恶风无汗而喘”;三脉象:脉浮或浮紧(或浮数);四衄血:“因致衄者”;五无汗:“无汗而喘”;六麻黄体质:黑,实,(脉紧)

四、病机辨证:太阳表热实邪郁闭。

按胡希恕的分法,太阳病分为表实热邪郁闭症太阳伤寒,表虚恶风寒太阳中风

五、临床运用

1、太阳表实证外感:无汗,发热(或是发烧)同时恶寒,全身疼痛,腰疼,骨节疼痛,脉浮紧,咳喘,狭义太阳病。

2、麻黄汤运用于鼻衄(汗血同源)。太阳表实因为未发汗,寒邪在血脉中内郁闭不得出,汗血同源,汗占据血的位置,血被迫外出,出现鼻血,只有发汗了,邪有出路了,邪不在血液中捣乱,血就回到血管中去了,自然鼻血止。 

3、治疗太阳表实无汗而咳喘。

这样讲,大家能理解不?估计有一部分人还是理解不了。我希望大家提问

@本:

鼻出血,是哪个部位毛细血管破裂么,还是从三焦系统出来?为什么是鼻子不是眼睛嘴什么的?

@戴老师:

恩,这个问题还真有点难度,鼻出血,我们看图;

看到不?只把所有的血管网抽出来,人就成这样了,那么我们知道血液是循环在这些血管网中的。当风寒郁表,气血集中到表层血管网上,那么皮表充血,压力温度就会变高,所以身疼痛,头痛,骨节疼痛。。。脉浮数

@本:恩,我觉得可能是血随气走,鼻子是最大的气口

@戴老师:那么,鼻子这块毛细血管很脆弱,就在这薄弱地带破裂,减轻全身气血的压力,所以鼻子一出血,全身压力减轻,伤寒得减,和发汗解表一个道理。所以叫衄解。

为何是鼻子,应该这里气血力量最大,有些会咳血啥的,这正应了肺主气的中医道理

大家有问题问吧,这样才能触发我的灵感,一两我一般取3-5克,这个大家可以换算下,有说一两 15.625克,这有点太大了杏仁七十个,就约 9-15克左右

02

群记录

@本:

有些感冒,什么其他症状都没有。就是鼻塞和喉咙哑,属于太阳病么;

吹了风,第二天鼻塞,然后喉咙哑了,不疼;

也没有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这些症状;

按照胡希恕的理论,好像是属于少阳病;

但是没有看到任何阳证啊,

@戴老师:吹了风,第二天鼻塞,注意这个,这是太阳中风症

有个方子,好用,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少阳病是什么症状,口苦咽干目眩,重在半表半里这阳郁不发;

桂枝汤就不是一个治阳证的,是太阴方,但也治太阳中风。

@本

没有阳证,怎么归类为太阳病呢?

并且,喉咙和鼻子好像不属于表证吧;

不属于胡希恕说的皮表筋骨肌肉关节;

但是如果鼻子和喉咙归为半表半里,没有阳证,那按照胡希恕的理论,就成厥阴病了,好像也不对;

@戴老师:

桂枝汤证,阳浮而阴弱;

注意重在阴弱而阳浮,里虚而表郁虚热;

正宗的太阳方就是麻黄汤;

喉咙和鼻子不要死套半表半里;

表症中也有喉咙和鼻子的症状的;

所以如果死套,就拘泥了;

@本:恩,问题是无阳证;

@戴老师:无阳证,这就是阳虚了,但又没有到少阴的程度,正宗的少阳病,用得是黄芩汤,也不是少阳病,也不是说这种症状,我一上来就是麻黄细辛附子汤证,因为没有脉细微,怕冷,但欲寐也,所以桂枝汤扶正驱邪正好合适

现在的感冒你不可能对条文生病的

都是伤寒还夹温热病;

内虚夹表症;

初学者初学伤寒论就不会想,伤寒方没用啊,没一个对症的;

就会想

表郁风寒还出现温病,阳明病的症状,少阳病的症状,可以合方治之

因为现代人的体质都虚弱了

所以导致该中太阳伤寒的,但症状并不明显

所以无从下手了

但读通了伤寒论,一样游刃有余

03

群记录

刚走到路上,有个感悟,治病必须知道疾病的来路,才知道疾病的去路,“百病皆生于气”,“百病皆生于伤寒”。知病之症结所在,轻轻疏通几位关键点,其余交给身体自动去调整,因为身体比头脑聪明一万倍不止。身体瘀滞了,给它疏通,真气不足了,给它补充,精神内守,真气从之,病安得不好?

@戴老师:继续接着说,麻黄汤的作用

4、遗尿(麻黄汤或含有麻黄类方都可以,麻黄主要是醒脑作用。)

麻黄汤为何可以治遗尿?其实,人体水份主要是几个通道,一是汗解,一是尿解,一是大便解等;那麻黄汤发汗解表,肺气宣通,则水气就不会累积有膀胱了,所以能治遗尿。

5、麻黄汤或是麻黄汤的变方或是合方用于治疗水肿,麻黄主要是开太阳表邪,开毛窍而利水,麻黄汤加五苓散治疗水肿是常用搭配。李可大师就喜欢把麻黄附子细辛汤和真武汤或四逆汤等合并来治疗顽固水肿(广义太阳病)。

这个方子,就这样,能治水肿,但要加减,比如大青龙汤,就可以治全身急性水肿,原理,还是开毛窍而利水,因为急性水肿,水在表。

6、麻黄汤或是麻黄汤的变方治疗在太阳或少阴之伏邪,透太阳或少阴之表邪外出:麻黄附子细辛汤,续命汤类汤方系列等方子治疗面瘫,中风,口眼㖞斜等病。中风,有中在表,中在脏之分,中在表,邪浅,解表发汗即可,中在脏以兼表邪,可以补脏之气血兼解表邪,病可愈。续命汤治中风急症,效果确实好,还不留后遗症

古今录验续命汤《外台秘要》

【组成】麻黄10g,桂心6g,杏仁10g,炙甘草6g,当归6g,川芎3g,人参6g,干姜6g,石膏6g

【用法】水煎,分4次,服1次当微汗,汗出则愈,不更服。勿当风。

【注解】本方扶正祛风,调和营卫,适用风中腠理,痹阻营卫。症见①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②咳逆喘气,小不得平卧,面目浮肿。

风中于人,常见四类不同证象。

一为偏枯,即半身不遂;二为风痱.即四肢麻痹不用;三为风懿,即突然倒仆,不省人事;四为风痹,是指一般痹证。

此方所治属于风痱,系因正气不足,腠理空疏,邪风中人,客于腠理,内不得通,外不得泄,阻碍营卫运行,气血痹阻,筋膜受病,由是呈现两种相反证象:若系筋膜松弛,即呈麻痹而肢体不能自收;若系筋膜收引,即呈拘急不得转侧;若系津气上逆,肺失宣降,即呈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风邪中人而营卫痹阻,筋膜受病呈松弛不收,法当疏风泄邪,通调营卫。方用麻、桂辛温发汗,祛邪出表;杏仁助麻黄宣降肺气,调畅气机;芎、归助桂枝活血,恢复血运;麻黄利水除湿,通调水道。数药在于消除病因;恢复脏腑功能,流通气血津液。俾致病之因消除,脏腑功能恢复正常,气血津液运行无阻,筋膜不受其害,诸证庶几可愈。然风邪之所以中人,由于正气先虚,若只祛邪而不扶正,治法未臻完善。故配参、草益气,当归补血,与前药共呈扶正祛邪功效。用辛寒的石膏,是欲制约麻黄,减弱其发汗力量;用辛热的于姜,又是预防石膏寒凉害胃以保护中阳,二药一寒一热,各行其是,又反映了古方层层相制的配方法度。此方寒热共用,补泻同施,貌似杂乱无章,实符制方之理,纯寒、纯热、纯虚、纯实之方,未可同日而语。

孙真人在一百岁左右,突然中风,就是叫续命散治好的。这个方子中风15天内效果显著。

@jingzhitang

寒伤营中风肺热;

故用桂归温营解表,而不用芍药凉营;

又有参姜补中、石膏泄肺之郁热;

如此而已;

以机理记药方,则很快记住;

桂枝当归温(厥阴)之营和麻黄解表使气血旁流,姜草参补中、石膏、杏仁泄肺之郁热,忘了还有川芎也活血;

全方出来了,个人见解。

@戴老师:

中风病人,我们来看看,一般都是气血亏虚,阳虚的人容易得。

一般是40岁以后,阴气过半;

现在有提前倾向,多见熬夜;

节气之交,中风病人易发作;

男性一般肝肾亏虚,血压高,血管瘀堵,动脉硬化等,

中风病人,不光是阳气虚,阴阳两虚,阳不化气,脏生内寒瘀;

急性的中风,用麻黄类,可以驱外邪解表打通气机通道,其他的补气补血,活血化瘀,清郁热啥的;

《伤寒论》的三大精华

一、顾护津液是《伤寒论》第一大法。有一分津液、就有一分生的希望。陈修园《医学三字经·伤寒瘟疫》提出“存津液,是真诠”,认为存津液《伤寒论》全书的宗旨。

1、津液的概念:《黄帝内经》之《灵枢》中“决气第三十”:何谓液?谷入气满,淖(nao,四声,烂泥的意思)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何谓津?腠理发泄、汗出溱溱(zhen,一声)是谓津。

解释:1、津液:我们吃的东西中,一部分杂质通过二便排走;一部分的精华物质形成津液。液就是谷中很稠烂,很粘的部分物质灌入于骨、脑髓、组织器官中,补益骨和脑髓以及器官,同时滋养皮肤;津是精华物质中的稀薄部分,流动性大,流速快。但是两者很难分开,往往一起称为津液。

04

群记录

@戴老师:大家好,继续分享麻黄汤

7、寒湿失音,声音嘶哑。 

麻黄类方可以治声音嘶哑,这又是何道理?我们都知道,肺气不喧,声音就会哑,用麻黄宣肺平喘,人之所有声音洪亮,跟肺气充足有很大关系。那肺气被伤寒所郁,就发不出声音来, 用麻黄宣肺,可以让肺气重新吸纳充足气来,肺气充足,人就会象一个大音箱一样,声音响亮。

我们对人体要在另一个层面来认识,那就是人体其实是一团气,这个有没有根据?

其实是有的,据开天眼的师兄所说:人在婴儿时期,就是一团白亮亮的光团。人长大了就,就有形质出现。成年了,这团光就暗淡下去,杂质较多,如果生有恶症,甚至变成一团黑雾了。

8、太阳表实荨麻疹。

麻黄汤加减可以治荨麻疹,这是为因为表实热被郁,湿热风邪难出表,所以郁邪在表,故表现为荨麻疹风团痒等症状。可以用麻黄类方解表郁,去湿热。比如麻黄连轺赤小豆类方

9、痛经。

麻黄汤还可以治痛经,这个大家可能没想到,其实,经方讲究,有是证,用是方。那痛经的原理,跟表实热有啥关系?

麻黄汤其实有一种作用,就是温通经脉,痛经和经脉寒郁有很大关系。表郁则血凝滞,当然得加减,比如合上细辛附子,吴茱萸,当归,川芎等。

10、急性结膜炎,眼睛红肿。 

这是火郁则发之的原理,火郁则发之,大家懂不?

就是热郁在内,要开开窗,通通风;

热才能透散出去;

麻黄就开窗户;

所以,不要小看麻黄汤,小到一个感冒,大到癌证,麻黄汤都有用武之地,会用麻黄汤者可以治天下;

11、癃闭。

这是小便不通,这在中医上叫“提壶揭盖”就是说,我们倒茶时,有时水出不来,把盖子揭开一点,水就下来了。那揭盖子,就用麻黄来揭了,这在内经上叫,下病上治

12、难产。

麻黄汤治难产,这个没人会想到的。这个我没治过,但原理应还是下病上治的原理

六、麻黄汤加减方

1、麻黄汤加朮:太阳表实合并太阴证,加白术或加苓术附;这个方子,是麻黄汤加上苍术,治表湿症,表有湿郁症;比如无汗而肌肉酸疼。

2、麻黄汤去桂枝:为三拗汤,平喘止咳。这个常用来治咳嗽;

3、麻黄汤去桂枝加石膏:麻杏石甘汤(太阳阳明内热证)咳喘,发热,汗出。治咳嗽,黄痰口渴等

4、麻黄汤去桂枝加薏仁:麻杏苡甘汤(太阳阳明湿热证)关节疼痛,发热,下午加重等病证。这个加了薏仁,主要去肌表湿热,表实郁而湿郁者

05

群记录

基层中医要都学透伤寒论,那病人都缩小80%

@戴老师:我们来看看麻黄

▲麻黄

麻黄青色,细而中空,青色是入肝的,肝主疏泄,皮肤毛孔要张开,首先要强肝,麻黄细而中空,这是打开皮肤毛孔的关键,所以,麻黄有发汗解表,还有消肿利水便的作用,这是从麻黄的 象来看麻黄的作用的,麻黄 味辛温,走窜力强,发汗解表力量强,但麻黄一人作战,力量不足,所以配上 它的好搭档,

▲桂枝

咱们来看桂枝,这个桂枝这个 象,首先它是 枝,枝有通达四肢作用,桂枝 肉厚,味辛温,但没有麻黄细尖也不中空,所以桂枝 强心作用强,通经活络,但它不能达到皮肤最浅那一层,而麻黄可以达到,两相配合,桂枝象大炮发射架,而麻黄就是炮弹了。

麻黄+桂枝,这个力量穿透力很强,

▲杏仁

杏仁,这个药,看外形,象不象心形?心主血脉,心形的药,都入血脉,可以通血脉,而我们说 杏仁入肺, 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那肺是由毛细血管网组成;

用杏仁打通肺部血脉,能起到降气止咳平喘;

杏仁油脂大,通利血脉,润肠通便;

所以,配上杏仁,走肺部;

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剩下炙甘草了,

▲甘草

甘草甘味入中焦脾胃,补中益气,长肌肉,解百毒,加点甘草,有其用意,让麻桂杏之力能缓慢点,不会一下子就出去了,这个辛温之力渗透血管就会更通达,而不是象火箭一样,一下子就出去了,何况,炙甘草还有补中作用,兼为后勤作用呢。

所以,我认识的中药,就是各种力量的配伍,是象思维。

@本

炙麻黄和生麻黄什么区别,医院好多都没有麻黄,只有炙麻黄,

@戴老师:

炙过的 麻黄力量没那么大了,麻黄发汗力强,但配上桂枝才会,拿掉桂枝,麻黄就已经力量并不强了,光有弹后,没有发射架子弹头。

这样,大家学起来,是不是更容易懂?象思维,理解疾病,用药,就很容易理解了,所以,学药的,先把药尝一尝,多看看药的外形,气味,归经,学起来并不难啊还挺有趣味,真懂了药性配伍,治病可以随心所欲,也不需要死记硬背啦。就好比我们的针,灸,罐啊啥的

真正明白了医理,药性,人人可做自己的医生

现在大学,很多东西不能讲;

所以只能在民间流传;

这个世界是多维世界;

我们看到的只是三维世界

而四维,五维看不到,但并不代表不存在;

三维世界,四维解释;

对病理解地更透彻了;

不过我相信此群有部分人能理解了;

而更多的人,根本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06

群记录

@戴老师:

风温感受途径自口鼻而入,依据其发病部位及证候特点的不同,大体可分为三种情况:

其一、温邪上受,客于肺系,即鼻腔、咽喉等肺系部位症状明显,亦即上呼吸道感染症,这是风温轻症,多在表卫阶段即被治愈。

其二、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肺合皮毛主表,故也可出现表卫之证,但多以肺胃为病变重心,常表现为急性支气管炎或急性肺炎,严重的可呈现卫-气-营-血的传变。

其三、风温犯肺,逆传心包,因其传变迅速,很快出现神昏、谵语、斑疹等热入心包、内动营血之证,临床表现为休克、菌血症和毒血症。

以上三种情况,可用叶天士所说的“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来概括。“温邪上受”,上者,肺系也;“首先犯肺”指以肺胃为病变重心;“逆传心包”,即重危症候,出现神志症状。从叶氏之论可以看出,温病可出现传变,而传变又有顺传与逆传之分。何以会产生不传(如第一种情况)、顺传(如第二种情况)及逆传(如第三种情况)的不同传变呢?其原因大抵有三:一是邪气有轻重;二是正气有强弱;三是治疗是否及时与得当。

07

群记录

@戴老师:今天继续讲麻黄汤

6、麻黄汤加石膏,黄芩,芍药,甘草叫《千金》麻黄汤,治疗麻黄汤证伴有阳明内热证的小儿发烧(大人也可以),实际上就是麻黄汤合并麻杏石甘汤证加黄芩,芍药。

7、麻黄汤去杏仁加川芎,防己,桑白皮治疗太阳阳明湿热证引起的关节肿痛浮肿,叫“防己汤”《千金翼方》。

有阳明热症的,加生石膏,必须是生石膏;

麻黄汤就象一把宝剑,干将、莫邪,用在武功高的人手上,就无往而不利。

但现代医生中,善用麻黄者极少极少。

麻黄+生石膏 解表利水去表湿饮;

比如越婢加术汤,大青龙汤,防己汤。。

我们知道,气机升降浮沉,而开表是一大法,汗、吐、下为三大法,张仲景伤寒论任何一方,都可以创立一个门派;

比如,承气汤派为张子和继承,,建中汤为李东垣继承,四逆汤创立火神派,肾气丸为张景岳继承,。。生石膏阳明病为叶天士、吴又可所继承

现在解表法,不知谁继承?但此法一定好使,就象华山论剑,得一极就能论剑了。

4、麻黄汤加小柴胡汤治疗太阳表实合并少阳证的外感发热,这个配伍在发热中运用最多;麻黄汤加大柴胡汤实际上就是三阳合病证,三阳合病从三阳解。

5、麻黄汤或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真武汤治疗水肿,太阳少阴水肿。

08

群记录

八、类方鉴别

1、桂枝汤治疗太阳表虚证,有汗,怕风,虚弱证;麻黄汤治疗太阳表实证,无汗身体疼痛,脉浮紧。有汗用桂枝,无汗用麻黄,这个要记牢,别用反了。

2、桂枝麻黄各半汤,是取麻黄汤和桂枝汤的各三分之一的剂量,治疗太阳表郁证,太阳表实表虚都有,发小汗。这个方子,用来治身痒,皮肤病,荨麻诊,好使

3、大青龙汤,在麻黄汤的基础上出现严重的烦躁,发竣汗;麻黄汤发正汗,没有烦躁。大青龙汤,是麻黄汤倍麻黄,加生石膏大量,生姜,大枣而成,发汗,发水的力量很强大。小心使用。青龙,行云布雨,大青龙就更厉害了

伤寒论麻黄汤叫青龙汤,大青龙,还有个方子叫小青龙,都和水有关系。

大青龙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18g,桂枝6g,杏仁9g,甘草6g,石膏30g,生姜9g,大枣15g

【注解】本方发表清里。适用伤寒发热恶寒俱盛,全身疼痛,无汗烦躁,脉象浮紧。此属表寒里热证候。发热恶寒,身痛无汗,脉象浮紧,是寒邪束表,表实无汗现象:烦躁,是热邪内郁象征。究其致病原因,实由平素蕴热,复感外邪使然。

小青龙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10g,桂枝lOg,半夏15g,干姜15g,细辛6g,五味子6g,芍药10g,甘草10g

【注解】本方宣肺降逆,温化水饮。适用肺失宣降,寒饮内停。①恶寒发热,无汗,咳嗽气喘,痰多清稀,苔润滑,不渴饮,脉浮紧。②痰饮喘咳,不能平卧,无表证者。③肢体重痛,肌肤悉肿者。

5、小青龙汤治疗太阳表实伴有太阴水饮病症,喘,咳。

6、葛根汤治疗太阳表实伴有颈项肩背疼痛证。这个葛根汤用途广泛,现在手机簇,往往有颈椎病啊,一方在手,就吃不完啊。

葛根汤(《伤寒论》)

【组成】葛根12g,麻黄、生姜各9g,桂枝、白芍、炙甘草各6g,大枣6g。

【注解】本方发汗散寒,解肌舒筋。治外感风寒表实所致恶寒,发热,头痛,项背强痛,身痛无汗,舌淡苔白,脉浮紧。

本方由桂枝汤加葛根、麻黄组成。方中主药葛根发表解肌,升津液,濡润筋脉而缓拘急;辅以麻黄、桂枝发汗散风寒;佐以白芍、甘草生津养液,缓急止痛;使以生姜、大枣调和脾胃,鼓舞脾胃升发之气。诸药共奏其功效。

本方是治疗风寒无汗、项背强痛的方剂。头痛剧烈者,加蔓荆子、藁本;伴风疹者,加防风、蝉蜕。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流脑、乙脑,荨麻疹,急性胃肠炎,肩凝症等属风寒表实者。

你们学会了一个方子,就吃不完啊。你们太幸运了啊。

09

群记录

【临床验案】

医案一:50余岁。患外感两日,发热,恶寒,头疼,遍身骨节酸痛,无汗,微喘,脉浮数。予麻黄汤一剂。

处方:麻黄一钱 桂枝二钱 杏仁二钱 炙甘草二钱 嘱分作3次温服,每周两小时服1次。

时同乡前辈程先生还健在,见我处方,急来劝阻。他认为老年人气血较虚,不能用大汗法;且寡妇平日多忧郁,虽受外感,也不应即用麻黄汤单刀直入。

我感其情意诚笃,乃详为解释云:所言俱对,但此妇素体壮实,平日常亲自主持家务,不能与一般老年气血虚弱之人想提并论。寡妇固须考虑七情忧郁,但当感受外邪时,必须先除其新病。现病者表现麻黄汤证候十分明显,病又属初起,邪纯在表,正宜趁此时期一汗而解之,如果因循恋邪,反而贻成后患。此方用麻黄三钱,分作3次服,每次不过一钱,谅不至有过汗之变。程先生听我解说,亦觉有理,后照所嘱服用,仅一剂而愈。出自俞长荣《伤寒论研究与临床带教》。

医案二:汪某以养鸭为业,残冬寒风凛别,雨雪交加,整日随鸭群蝶躞奔波,不胜其劳。某晚归时,感觉不适,饮冷茶一大盅,午夜恶寒发热,咳嗽声嘶,既而语言失音。曾煎服姜汤冲杉木炭末数盅,声亦不扬。

晨间,其父伴来就诊,代述失音原委。因知寒袭肺金,闭塞空窍,故咳嗽声哑。按脉浮紧,舌上无苔,身疼无汗,乃太阳表实证。其声喑者,非金破不鸣,是金实不鸣也。《素问·咳论》云:“皮毛者,肺之合也。”又《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形寒饮冷则伤肺。”由于贼风外袭,玄府阻闭,饮冷固邪,痰滞清道,治节失职之所致。

治宜开毛窍宣肺气,不必治其喑。表邪解,肺气和,声自扬也。疏麻黄汤与之;麻黄9克,桂枝、杏仁各6克,甘草3克。 服后,复温取汗,换衣两次。翌日外邪解,声音略扬,咳仍有痰,胸微胀。又于前方去桂枝,减麻黄为4.5克,加贝母、桔梗各6克,白蔻3克,细辛1.5克,以温肺化痰。续进2帖,遂不咳,声音复常。

(赵守真《治验回忆录》1962:2—3)

10

群记录


@戴老师:

姚梅龄老师,讲用解表法治肝癌,很多癌症必解表

为何要解表?就是调气机;

气滞则血瘀,久之阴成形,癌肿就成了;

麻黄汤法用活了,就是一个顶尖高手;

现代人表郁的机会还是很多的,空调就是其中祸害;

基本每个人夏天都是空调房间度过的;

表郁的机会还是很多很多;

这样麻黄汤就能大有用途了;

但这个麻黄法要变化,不能用原方。

是啊,张仲景称为医圣,那就是千古圣人,其法是经久不衰的

可以说,古代大医者,无不是从伤寒论吸取营养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