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人类的性活动及其两次规范

 木桩指路 2019-09-26

  第二次性交规范

  中国古人类进入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10-2万年左右),在石器制造、身体结构、穿着服饰、情感语言诸方面,都有很大进步,使中国古人类逐渐臻于成熟。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址较多,最具代表性的是山顶洞人遗址(距今5—3万年左右)。

  山顶洞人遗址和遗骨表明,他们牙齿较小,齿冠较高,脑容量达到1300~1500 ml,男性身高1.74 m,女性身高1.59 m。其居住地、埋葬地、食物储藏等,已经有了合理的布局,反映出他们过着稳定的母系氏族社会的生活。此时的婚姻(其实还是性交),是比较稳定的族外群婚。

  1 劳动分工促成了母系氏族社会

  石器制造使用的进步,生产力水平提高,促成了劳动分工。当时是,身强力壮的男性,负责外出渔猎;温柔纤弱的女性,则在家及其附近负责烧制食物、缝纫、猎取较小的动物和采集。有时猎物有些剩余,细心的女人便把较小的善良动物饲养起来备用,这便是畜牧业的开始;采集的果实,偶尔撒在地下,便生长起来结出新的果实,后来便有意识地撒种,于是种植业开始了,并逐渐形成规模。种植和畜牧的保险系数,一般高于渔猎。这从经济上确定了女性的地位。烧制的食物,缝制的衣裳,自然由主内的女性分配,女性地位进一步加强。于是,由女性管理的母系氏族社会就诞生了。

  母系氏族社会诞生,对中国古人类的性交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近期影响是继续加强分工。男主外,女主内,使随时可以发生的性交行为,一般改变在晚上进行,并成为习俗,一直延续至今;远期影响是导致了第二次性交革命。

  2 女性崇拜与性追求进步

  当时人们常常接触到血,打猎时,野兽会出血而死;人被野兽咬伤,会出血而疼痛,出血多者有时会死亡;人诞生时有血,死亡时也常有血。思维能力提高,使人们把血和生命联系起来,于是开始了对血的关注。男人们发现女性阴道也常常出血,并且一出血便持续几天,却不会带来死亡,甚至没有疼痛,还能够生孩子,生孩子时也要出血。对这些,男子汉们自愧弗如,因不能理解而感到奇异和恐惧。奇异和恐惧往往是信仰和崇拜的起源。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男性产生了对于女性尤其是女性生殖器的崇拜,由此产生了对于红色的崇拜,并用红色作为第一装饰色。这就是山顶洞人和虎头梁人用赤铁矿粉粒和红色混岩作装饰的原因。对于女性的崇拜,进一步巩固了母系氏族社会,同时对于性交进步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北京人时期产生的最初性道德,此时又有了发展。由于对女性和女性生殖器的崇拜,使男子汉们不敢再对女性强行性交,而是采取了装饰自己讨女性心欢的行为。男人总是以自己的健美招徕女性,这是从动物界带来的。此时自然美之不足,于是又用上了装饰美。这不仅标志着性追求的进步,而且标志着人们美与丑的观念已经确立。

  人类美学起源于性追求。装饰美成为中国美学源头。此时的人,已经穿衣裳,从而遮盖了生殖器,减少了性刺激。男性性启动远快于女性,所以男性的性要求往往遭到女性拒绝,于是男性便煞费苦心,制作装饰品美化自己,并以此取悦女性,引诱女性,以达到实现性交的目的。首先发现和利用装饰美化自己的是男性,而不是女性。

  3 穿衣裳对性交的影响

  山顶洞人遗址中出土了一枚保存完好的骨针。骨针的用途不外乎三种,即织补网以渔猎,缝制皮褥以抵御洞穴中的潮湿和阴凉,缝制兽皮为简单的衣裳以抵御风寒。

  穿衣裳,最初的目的是御寒,寒冷时穿,不冷了就扔在一边。渐渐地穿衣裳成了习惯,一年四季都穿。这就对人们的性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第一,穿衣裳把生殖器遮盖起来,男女都看不到对方的生殖器,增加了性别的神秘感和想像力,从而增强了对于异性的魅力。第二,穿衣裳进一步增强自我性保护意识,使性交更加符合个人意愿。第三,长期穿衣裳,使人们逐渐产生了性羞耻感和性交的隐秘性,从此生殖器不再轻意示人,性交也开始避忌他人。性羞耻感使女性产生了性羞涩,从而更加妩媚动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