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论小学寓言教学策略

 GXF360 2019-09-26

寓言,有着简短的内容,广泛的题材,鲜明的形象,夸张的手法,通过形象来陈述道理,并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寓言教学不仅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还能通过看似简洁的话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潜移默化地风韵学生的语文底蕴。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理清头绪,熟悉寓言的多种关系,使其相融合,打造寓言精美课堂。

一、审视“美”与“丑”

寓言,是蕴含寓意的言语,是借助故事来阐述道理的文学体裁,而这个故事又隐含着生活的真理,启示学生,教益学生。比如,《揠苗助长》是对急于求成心理的一种讽刺,《亡羊补牢》是对及时止损的一种激励,《守株待兔》是不知变通、死守教条的一种讥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思考、多讨论,一步步接近寓意,感悟寓意。寓言有着巧妙的构思,细腻丰富的想象,精炼的语言,鲜明的形象。因此,教师应以语文化引领学生审视其中之“美”。

5)由于农电企业中的电动机都有启动设备,当重合闸时间整定在秒级时,负荷电动机早已经脱扣,因此重合闸时间的延时对于电动机负荷而言没有太多的影响。同样,对于照明等负荷而言,重合闸时间从2 s提升至2.5 s对人体感受也没有太显著的区别。因此,延长重合闸的整定时限,对农电用户而言不会有多大的影响。相反,如果较短的重合时限引起重合闸重合失败,再进行强送成功,致使停电时间也相应增加,对用户将造成更多不便。

活动三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本节课对棱柱和棱锥的第三次认识.通过触觉,感受它们外形上的特征,完成触觉感知后,在头脑中想象它们的外形,这一环节的想象过程,要比前面的活动更为高级.第二个环节是同桌间进行的活动,完成“摸模型——想图形——说特征”这个过程,活动中学生会再一次认识到棱柱和棱锥的特征,完成了本节课对棱柱和棱锥的第四次认识过程.活动中,学生除了摸到棱柱和棱锥以外,还会摸到不仅仅由平面图形围成的几何体模型,如圆柱、圆锥、球等.学生会用展开和折叠、描述截面等方式来表达图形,这些都是学生在活动中的闪光点.

显然,寓言中不仅有“美”的感受,更是不乏“丑”的存在。寓言中丑陋的角色不在少数,它们要么残暴,要么虚伪,要么狡诈……终究给予我们的感受就是“丑”。既然这是人性中的一种客观存在,那教师在教学时就应引导学生正视其“丑”。教师则需创设精巧的教学方式,旨在揭露丑陋本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从而培养他们爱憎分明的人格魅力。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于文中人物之“丑”也只需做到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切不可深层剖析。案例如下:一位教师在执教《狼和小羊》一文时,文中结尾是这样说的:“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这位教师讲到此处居然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你们觉得狼是怎样将小羊咬死的呢?”学生们各个兴趣盎然、娓娓道来,有的说狼用无比锋利的爪子一下一下划破小羊的肚皮;有的说狼猛地扑过去,一口就咬破了小羊的喉咙,鲜血直流……对于如此“精彩”的发言,这位教师甚是满意。但是,如此血腥,如此阴暗,如此可怕的场面需要剖析得如此深刻吗?会不会对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很显然,这位教师并未考虑,这样的教学情境难道不是“画蛇添足”?若是这位教师改变教法,仅仅是蜻蜓点水般略过,引导学生认识狼的残暴人设,从而萌生对小羊的怜惜,那是多么成功的语文式课堂?

因此,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感悟寓言中得到“美”与“丑”,并以感悟美好为最终目标,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格情操和价值观。

1.精心备课。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对教学内容深思熟虑,找出因果联系正好在哪里挂钩、初看起来不易察觉的那些交接点,因为这些地方会出现疑问,而疑问最能够激发求知欲望。教师必须知道:哪些东西要讲,而哪些东西则应留着给学生的思维埋下一小段“引火线”。

二、“言”与“意”相统一

所谓“言”,则是语言;所谓“意”,则是内蕴。寓言教学时教师需将语言与内蕴相融合,互相推动。不过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竭尽全力引导学生去理解寓言的内容,探究寓意。而对于寓言的语言却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案例如下:一位教师在执教《猫头鹰的启示》一课时,并未引导学生深度研读课文,也未曾感悟文中的主人公形象。仅仅是粗粗略过课文,便迫不及待地抛出了问题“哪位学生知道本文中的寓意是什么?”结果显然差强人意。有的学生茫然不知,有的学生的答案肤浅粗略,还有的学生甚至感悟偏差。教师深感束手无策,万般无奈只能将答案和盘托出。这样的语文课堂,哪还有“语文味”可言?

当然,寓言教学的重点是剖析文本的“意”,但是倘若没有“言”的依托,便是镜花水月、海市蜃楼,所掌握的“意”也仅仅是浮于表面的。许多教师认为,寓言的语言简单明了,文中描写也是较为粗略,无须大费周章去品悟语言,笔者却不以为然。既然寓言的描写粗略,情节简洁,那为什么人物形象如此惟妙惟肖?显然,语言描写功不可没。因此,教师若想引导学生感悟其“意”,就必须从“言”入手,牢牢抓住文中语言、动作等方面描写细细斟酌,除此之外,别无它法。例如,笔者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对于文中的这段话:“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我将句中一些特定描写的词语圈注,引导学生朗读、分角色表演。学生自然而然地就可以品悟出狐狸多么狡猾,老虎又是多么愚蠢,那对于文章寓意的概括就水到渠成了。

与往年相比,今年下半年复合肥价格涨势较为明显。据了解,目前,45%硫基复合肥出厂报价在2400-2450元/吨;45%氯基复合肥出厂报价在2100-2250元/吨。虽然复合肥生产企业加大了营销攻势,但是经销商并未积极响应,观望态势较重。

三、教法与得法相融合

小学教材中的寓言故事多数有着短小的篇幅,精炼生动的语言,较为明朗的寓意。因此,很多教师会选择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这样程式化的教学方式不得学生所喜欢,也是语文教学之大忌。语文教学是行为艺术,需要教师钻研文本,从具体学情出发,创设出独特的教学方法,标新立异、不拘一格,不断提升教学品味。

例如,我听过两位教师执教《伊索寓言》一课。第一位教师对于文中的三则寓言都是一成不变地采用了“了解文意,感悟人物形象,推敲寓意”这样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也是千篇一律,而另一位教师却是迥异。三则寓言采用了三种教法:《狐狸与葡萄》采用与第一位教师类似的教学方法;《牧童和狼》则是先引导学生捉住文中的“主心骨”,文中的最后一句:“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引导学生感悟牧童的“谎话连篇”,引发的“没有人相信”,这样的教法新鲜生动,学生们自然学得兴致盎然;《蝉和狐狸》采用了“自主学习—讨论交流”的教学方式,学生们自然兴致勃勃,积极思考,各抒己见,自然能与文本、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沉淀民族精神与智慧。

四、简洁与丰润相结合

寓言,有着简洁的语言和丰润的内涵。它与散文、诗歌是迥异的,具有着特殊的文学体裁,将深刻的人生哲理蕴藏在小小的故事中演绎。学生需多番推理、无限想象、深刻感悟寓言中的言外之意。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应简洁而丰润。所谓“简洁”,要求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创设,教学环节的推进,教学方法地设定,语言的讲解做到一气呵成;所谓“丰润”,要求教师透彻感悟寓言,深层品悟寓意,做到入木三分、鞭辟入里。

案例如下:一位教师在执教寓言《自相矛盾》时,整个教学流程围绕着一个“戳”字,引领学生从一个字深究语言漏洞,从而感悟寓意。如此“简洁”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明显可以感悟到“丰润”的内涵:从三个问题情境入手“文中讲的是用什么戳什么呢?”“倘若矛无法戳穿盾,则意味着什么?”“倘若矛将盾戳穿了,又意味着什么?”教者不仅仅在引导学生反复推敲语言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让学生感悟楚国人“夸下海口”愚蠢的语气和被问题“戳中”后楚国人的“张口结舌”。通过文中关键性的词语,引导学生去推理、去想象、去感悟寓言中丰润的人物形象。

在寓言教学中,教师应将简洁与丰润相结合。“简”是将问题和分析简约化,引导学生在和文本、教师、作者的深度对话中,感悟寓言,感悟生活,升华情感,提升智慧。

总之,教师需根据具体学情,采用适宜的教法,做到不循规蹈矩,不夸大其词,敢于创新,打造丰富多彩的寓言教学课堂。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和思考中沉淀文化、吸取精华、提升表达能力和文化底蕴,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格情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